“合群”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選擇群居

對於內傾型人格的人來說,獨立於人群,進出於安靜之所,是最好的生存狀態與自我修復方式。

而對於外傾型人格的人來說,就必須而且非常有必要活在人群中,活在熱鬧喧囂的場所和環境裡,因為那才是他們這一人格型別的人,自我能量得到釋放與補充的地方。

你我各不相同,也許應該特別感謝造物主,在塑造每一型別人物時候的細膩與別有用心。

不知你有否發現和總結過,我們見過的人越多,就越能清晰明瞭地看見:人們自以為十分與眾不同,但往往在較大的輪廓上具有完全一致的特徵,比如以下幾點。

思維方式

行為習慣

語言風格

居住環境

飲食喜好

性格特徵

交往人群

家庭出身

“合群”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選擇群居

如果你不是很認同以上分類,那有可能是因為你的經歷還沒有為你採集到更多的人類行為樣本,所以你的大腦認知不能做出更為寬廣的輪廓畫像和總結。

事實上,人們能夠聚合在一起,往往都是這些相同的生物屬性、地域屬性或者文化認知能力在發揮作用,而絕不是什麼緣分使然。

在此基礎上,我們來認識一下孤立與合群這個社會現象。

敢於自我孤立於群體之外的人,都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勇敢是一種智慧。

敢於將自己孤立於群體之外的人,憑藉的並非一腔魯莽而是縝密的內心智慧。而這種智慧,一方面來自自我經歷積澱,更多來自於自己在單獨空間裡的反思和自我提醒。

這種自我反思和提醒,通常最容易發生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

“合群”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選擇群居

當一個人活得越來越通透之後,就會習慣並喜歡獨處,因為與自我相處是最為融洽和自在的。

另一方面,喜歡獨立於群體之外的人,往往是看透了群體相處時的虛與委蛇,不願意與愚蠢虛偽之人浪費自己的時間。當一個人看透許多人,許多事,看破事情實質之後,就會選擇最為經濟、省事、省時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每一天。

因為她/他知道,這世界上最為寶貴的,不過是時間,以及空間。不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庸人身上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投資;而不把自己的空間讓渡給凡俗,就是對自我身心最高質量的建設。

真正聰明的人,都不會選擇“合群”

大多時候想要合群,就必須要犧牲掉自己的一部分個性。因為融入圈子,就要考慮到很多人的感受。

“合群”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選擇群居

一句話可能會得罪A,一個表情可能讓B產生誤解;一個笑話如果不能讓所有人都笑起來,那可能就表明自己還不夠圓滑,沒有練就把所有人的情緒都照顧好的能力。

這麼做累嗎?當然。這麼做值得嗎?那就得看自己選擇混入圈層的訴求和目的了。

希望在人群裡獲得滿足感、榮耀感的人,自然會為此付出很多心思和代價並樂此不疲。對於真正聰明的人來說,選擇進入哪個圈子,做哪件事情,跟哪一個人建立好關係,都是會提前打算和規劃好的。

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時間消耗和溝通成本,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達到最好的效果。

聰明,有時候不是說智商指數高,算題快,科研發明多,而是指無論自己天賦、出身、才智、地位、角色有多麼低微不利,都能從最為微小的局面著手,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和環境實現自己的目標與規劃。

“合群”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選擇群居

而群居,總是耗在不知所謂的人群裡,一定不是聰明人的做法。因為,聰明人很少合群,很少為了合群而泯滅自己的目標與個性。

當一個人泯滅掉自己的特徵只為進入他人的圈層或群體,那麼他就已經處在不確定中,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是浪費時間和低效能的開始。

似乎被群體孤立的人,才是真正活明白的人。

我們總以為不在群體中的那個人很可悲。你看他/她,總是獨來獨往,別人也不喜歡跟他/她聊天,似乎也沒啥朋友。不像我們走到哪裡都熱鬧得很。

事實真的如此嗎?不見得。

你以為重度孤獨的人,不合群的人,其實是在主動避讓群體社交,因為他從根本上就知道,所謂職場交往的朋友,都是靠不住的。

“合群”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選擇群居

所謂社交場合的榮耀喧囂,不過是一群差不多的人湊在一起打發時間而已。或者是,願意跟你扎堆的人,不過是對你有所訴求,刻意套關係而已。

你若真的明白這些關係和群居氛圍背後的真相,大機率不會允許自己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真正活明白的人,會選擇自我孤立,精良自己的人際圈子,而不是扎堆瞎聊。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Nkwcomb, T。 M。 The varieties of interpersonal at- traction, In D。 Cartwrighl & A。 Zander (Eds。), Group dynamics。 (2nd cd。) Evanston: Row, Peterson, 19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