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上司頂雷就算是有德行嗎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件事持什麼態度呢?

娛樂圈就是一個“大染缸”,你想變成什麼“顏色”,自己或者別人幫你調色!好了,話不多說,咱們直接看接下來的精彩吧!

陳寔(shí)出於單微,為郡西門亭長。同郡鍾皓以篤行稱,前後九闢公府,年輩遠在寔前,引與為友。皓為郡功曹,闢司徒府;臨辭,太守問:“誰可代卿者?”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門亭長陳寔可。”寔聞之曰:“鍾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獨識我!”太守遂以寔為功曹。時中常侍侯覽託太守高倫用吏,倫教署為文學掾(yuàn),寔知非其人,懷檄請見,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違,寔乞從外署,不足以塵明德。”倫從之。於是鄉論怪其非舉,寔終無所言。倫後被徵為尚書,郡鍾大夫送至綸氏,倫謂眾人曰:“吾前為侯常侍用吏,陳君密持教還而於外白署,比聞議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憚強御,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者也。”寔固自引愆(qiān),聞者方嘆息,由是天下服其德。後為太丘長,修德清淨,百姓以安。鄰縣民歸附者,寔輒訓導譬解發遣,各令還本。司官行部,吏慮民有訟者,白欲禁之;寔曰:“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聞而嘆息曰:“陳君所言若是,豈有冤於人乎!”亦竟無訟者。以沛相賦斂違法,解印綬去;吏民追思之。

替上司頂雷就算是有德行嗎

1、陳寔被好友鍾皓推薦出任西門郡的功曹,所謂功曹,就是地方主管人事的官員。當時宦官當權,中常侍侯覽委託太守高倫任用一個他推薦的人。太守只得下令任命該人出任負責文書方面的副官,陳寔知道這個人不能勝任,於是懷裡裝著太守的任命書來見太守,說:“這個人不應該任用,但侯常侍的命令不能違抗,就由我來按外面錄用官員的程式辦理吧,這樣不至於玷汙了您的名聲。”太守同意了陳寔的做法,結果郡里人們都紛紛議論陳寔任用的人不合適,非議陳寔,但陳寔始終沒有解釋。

2、後來太守高倫被提拔到朝廷出任尚書,西門郡計程車大夫們都來送行,高倫才對大家解釋了這件事,說我當初因為畏懼侯覽的威權,任命了他推薦的一個人,當時陳寔私下來見我,歸還了我的任命書,建議由他來按照外面錄用官員的程式辦理,結果大家就都非議他濫用職權,所用非人。今天把真相告訴大家,讓大家知道陳寔是一個“遇到好事就讓給他人,遇到過錯就留給自己”的真正賢士啊!陳寔當時在場卻矢口否認,只是說是自己的過錯。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過來,感嘆他的品行,於是天下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和為人。

3、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件事有點小題大做了,不就是替上司頂個雷嘛,討好上司以後自己好升官發財而已。或者有人看的深入一點,發現太守高倫是個勇於擔當的人,他知道侯常侍的命令無法違抗,但他卻沒有要求下屬去替他出面做這件事,而是自己去承擔。作為負責人事的下屬陳寔明白了上司的用心,內心感激,主動來承擔這個惡名。高倫的擔當還體現在後來把事實的真相告訴了大家,為陳寔正了名。

4、鍾皓、荀淑、韓韶、陳寔等四人都是潁川人,並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稱為潁川四長。《後漢書·循吏傳序》裡記載“自章和以後,其有善績者,往往不絕。如魯恭、吳祐、劉寬及潁川四長,並以仁信篤誠,使人不欺。”比如陳寔的好友鍾皓,以行為淳厚﹐純正踏實而出名,先後九次拒絕了官府的徵召出來做官。那個時候的名士,愛惜自己的名聲甚於自己的生命,很多人甚至終生都拒絕為官。

5、那麼陳寔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聲,他完全可以執行太守的任命書就可以了,甚至於如果太守要轉嫁責任到他的頭上,他完全可以辭官不做。他看的更加深遠:當時的社會,宦官專權,貪汙腐敗嚴重,民聲極壞。太守身為一個地方的最高長官,因為宦官的要求就隨意任命官員,對眾多求學上進的學子們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會在當地民間造成極壞影響。而如果由他來辦理,最多大家覺得他所用非人,是他眼光太差而已。他寧願破壞自己寶貴的名聲,也不願意敗壞整個社會的風氣,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懷!

6、陳寔的行為讓我們體會到了真正的德行,不但要像太守高倫說的“善則稱君,過則稱己”,最重要的是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和眼界,大公無私,該拿得起的時候就拿得起,該放得下的時候就放得下。在他後來出任太丘長的時候,百姓安居樂業,沒有一個打官司的,周邊的百姓都紛紛要求遷到太丘安家。而後來因為沛國的宰相違法亂紀,貪汙腐敗,他就辭官而去。

7、關於陳寔還有一個有趣的典故。一天晚上,有個小偷溜到陳寔家裡,躲藏在屋樑上面,想趁機偷竊。陳寔知道屋樑上面有賊,並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孫們叫到面前訓示:“作壞事的人並不是生來就壞,只是平常不學好,慢慢養成了壞習慣,結果本來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卻變成了小人,你們每個人都要努力上進,勿走上邪路,不要學‘樑上君子’的行為!”小偷聽了既感動又慚愧,下地叩頭請罪。陳寔勉勵他改惡向善,並送給他絲絹布匹。後人常以“陳寔遺盜”比喻義行善舉,“樑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詞、雅號。

8、陳寔多次被官府徵召都堅決不受,歸隱邶(bèi)山二十年,樂天知命、淡然自逸,中平四年(187年)八月丙子日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葬於郎城。來參加葬禮的人三萬餘人,車數千乘,以司空荀爽、太僕令韓融為首披麻戴孝按子孫行禮的有上千人。中郎將蔡邕(yōng)撰碑銘,大將軍何進遣使致悼詞,諡曰:“徵士陳君文範先生,先生行成於前,聲施於後,文為德表,範為士則,存晦歿號,不兩宜乎。”後來他的十九世孫,南朝皇帝陳蒨,於天嘉五年追封陳寔為康樂侯,又於太建元年加封為潁川郡公,後世尊陳寔為潁川陳氏之始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