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能歌善舞,打羯鼓水平天下第一

半調子明君李隆基死後,被梨園界尊奉為祖師爺,以帝王之尊享戲子香火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李隆基生於國家承平之日,在位孜孜求治開創了繼貞觀之治後的開元盛世。四海昇平、生民安居樂業,因此變得怠惰起來,無心政事,轉而將精力放在了聲色犬馬的追逐上。李隆基有著深厚的文藝修養,極具藝術細胞,擅長各種樂器,是著名的器樂演奏家。《全唐詩》中,收錄了一些他為樂府寫的歌詞,據說《霓裳羽衣舞》就是他的創意。

唐玄宗能歌善舞,打羯鼓水平天下第一

李商隱的《龍池》寫的就是李隆基宴請皇親的場景: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歸來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玄宗舉行家宴時,通常會親自打羯鼓助酒興。因為技藝高超,高亢的鼓聲,總會力壓其它樂器一籌。李商隱寫作“眾樂停”只是誇張,如果真的停了,場面就有些太過尷尬了,大家都不敢和天子較勁倒是真的。敢和李隆基一較高下的是安祿山的漁陽鼙鼓,只是這會兒他還沒有資格在聖明天子面前表演他的尬舞。不過,羯鼓聲再高,也不及震天撼地的漁陽鼙鼓,大唐的江山社稷,就是在鼓聲中盛極而衰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李隆基不遺餘力的提倡下,大唐文藝繁榮,音樂水平上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唐玄宗能歌善舞,打羯鼓水平天下第一

初唐有一種名為“燕樂”的宴會音樂,共分十部。李隆基直接更名為“坐部伎”與“立部伎”:坐部伎主要是坐著表演的,以奏樂為主;立部伎則以歌舞為主。李隆基從“坐部伎”中揀拔了三百人,親加調教,美其名曰“梨園弟子”。

梨園是大唐京師長安皇宮中教練歌舞的場所,在這裡學習聲樂、舞蹈的全是天子門生。此外,李隆基又設立了左右內教坊,其中都是擅長表演歌舞、雜戲的藝人。梨園與教坊,可以視為大唐中央歌舞團,是當時天下文藝精英薈萃之地。梨園弟子男子居多(從前唱戲的沒有女子),教坊則以女演員為主。

那些長得略有幾分姿色,各擅才藝的女演員則被選人宜春苑,生活待遇優厚。因為有機會在皇帝面前拋頭露臉的緣故,這些女子又被稱為“內人”、“前頭人”。

唐玄宗能歌善舞,打羯鼓水平天下第一

作為大唐中央歌舞團團長、總教習的李隆基,可以在大型音樂會上準確無誤地分辨出樂器演奏者的微小失誤,梨園弟子在他面前演奏必須得抖擻精神,使出渾身解數才可以。濫竽充數,在李隆基面前無處遁形。

每到這種時候,李隆基就象換了一個似的,望之不似人君。與朝堂上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的樣子完全不同。手舞之、足蹈之、笑逐顏開,渾然忘我,深入一眾梨園弟子當中,與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

唐玄宗能歌善舞,打羯鼓水平天下第一

一次,宮中排練《聖壽樂》,這是一種為皇帝歌功頌德的大型歌舞,專門在皇帝壽誕日表演。《聖壽樂》的舞蹈人員有一百四十人,演員們頭戴金銅冠,身穿五彩衣,用舞蹈的形式擺成“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寶祚彌長‘’十六個字,變一次隊形擺一個字,共需變換十六次隊形。導演排練這種紛繁複雜的字舞,絕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唐玄宗能歌善舞,打羯鼓水平天下第一

有一天,李隆基到教坊親自指導彩排,幾個笨手笨腳的弟子見了皇帝,更加緊張的手足無措。他走到這幾人身前,柔聲安撫:“不要緊張,放鬆了跳,不要丟了我三郎的顏面。”在演員們面前,李隆基竟叫起自己的小名來了。原來唐明皇排行老三,宮中呼為三郎。聖明天子如此地平易近人,教坊演員減輕了心理負擔,很快跳得中規中矩、有模有樣。彩排大獲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