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憑什麼超越《唐探3》,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春節檔成了吸金檔,這幾年總有一些電影逆襲成為黑馬。

連續三天超10億的票房,三四線城市一張100元的電影票,讓電影行業在這個春節著實地火了一把。

隨著票房的逐漸推高,《你好,李煥英》與《唐人街探案3》成了熱議話題,其中#陳思成首位百億票房導演#、#你好李煥英票價#、#賈玲曾說票房過30億就瘦成閃電 #均登上熱搜榜。

《你好,李煥英》憑什麼超越《唐探3》,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熱搜榜的背後,是觀眾喜好程度的具體反映。

對於大火的春節檔,導演吳京接受採訪時表示,票房高並不等同自己水平高。他說:“觀眾鑑賞能力越來越高,拿陳詞濫調去騙觀眾就是自尋死路。”

截至2月15日18時,《你好,李煥英》的票房已超過15億,而《唐人街探案3》則馬上突破30億,目前增速已經放緩。

口碑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好,李煥英》逐步超過了《唐人街探案3》。票房佔比上,《你好,李煥英》以43。7%超越了《唐人街探案3》的37%,預計未來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屆時《你好,李煥英》票房則有機率超過《唐人街探案3》。

《你好,李煥英》憑什麼超越《唐探3》,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這幾年電影市場的內在邏輯已經開始轉變。

2015年之前,一個好的IP就能撐起一部電影。所以,IP、流量明星都成了電影吸金的必備元素。當資本發現電影市場的邏輯之後,各種熱錢接踵而至,有時候一部戲50%以上的資金均被一個流量明星佔據。

由於投資分佈的不均,爛片橫行。

被資本捧熱的市場,也最終被市場所反噬。從2017年開始,流量明星以及天價片酬直接成為了觀眾吐槽的物件。在審美上,觀眾也逐漸從對IP、流量明星買單變成了對好作品買單。

電影市場的邏輯變化剛開始並沒有讓資本和上市公司警覺,當華誼兄弟用“高價”繫結馮小剛等一眾明星之後,唐德影視、暴風集團也跟風效仿。

讓華誼兄弟沒想到的是,大價錢繫結的明星並沒有給公司業績帶來多大的正面作用,從2018年開始,鉅額的商譽暴雷幾乎把華誼兄弟逼到了退市的邊緣,要不是退市規則的改變,華誼兄弟今年則是相當的危險。

比華誼兄弟更慘的是唐德影視與暴風集團,如今唐德影視易主,而暴風集團已經退市。資本催生出來的IP卻成了最大的坑。

《你好,李煥英》憑什麼超越《唐探3》,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從《我不是藥神》開始,電影票房的邏輯已經從以往的電影方路演變成了觀眾的裂變式宣傳,好的作品不再會被埋沒。

今年,《唐人街探案3》上映前,預售超過了10億,可謂開局優勢十分明顯。但上映三天之後《你好,李煥英》開始口碑反超。一位院線負責人稱:“15號開始,兩部片子排片佔比持平,後面再根據情況調整”。

從實際情況來看《你好,李煥英》的排片已經實現了反超,且差距還在擴大。當然,《唐人街探案3》的發行方也努力地在挽回排片,根據《唐人街探案3》發給各電影院的活動通知函顯示,從2月15日開始,影院排片佔比高於45%,可享受活動場次立減5。1元的補貼。也就是說,觀眾看一場電影可以少花5元。

《你好,李煥英》憑什麼超越《唐探3》,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觀眾既然能花得起100元看電影,很顯然5元的補貼對於觀眾的吸引肯定不夠,現在《你好,李煥英》的排片量還在持續的上升。

綜合來講,我認為電影就要立足於內容,好的內容一定是票房的保證,如今市場邏輯已經從IP變成了內容,只要內容質量過硬,我相信觀眾一定不會吝嗇為電影買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