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不直接稱帝?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瘋狂的愛麗絲,西楚霸王項羽,不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英雄人物,也是文學藝術作品當中最常出現的爭議角色之一。他之所以讓世人這麼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其豪邁的性情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作為秦朝末年最為強大的諸侯,他原本有望一統天下,登基稱帝,卻最終敗給劉邦,落得了個悲涼身死的下場。

雖然司馬遷在《史記》當中,還是基於項羽在世時的實力,將其等同皇帝看待,列入了《本紀》當中,但他畢竟沒有稱帝,而只是當了個略高於普通諸侯的西楚霸王罷了。關於項羽為何沒有稱帝的原因,人們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這和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缺陷有關,也有人說他就是想恢復戰國時期諸侯並立的局面。然而只要我們細細一想,就知道這些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

項羽為何不直接稱帝?

項羽為何不直接稱帝?

項羽為何不直接稱帝?

雖然在大爭之世,一切憑實力說話,但天下格局的風向仍然需要一個“大義”的旗幟。項羽深知這個旗幟的重要性,范增更加知道失掉這個旗幟的後果。也正是因此,他才沒有在項羽鴻門宴上放掉劉邦之後,繼續慫恿其追殺。而是建議項羽實施了分化各地諸侯,徐徐圖之的計劃。也就是透過分封各地諸侯,讓他們彼此牽制,以不斷強化自己的勢力,最終再找尋機會,登基稱帝。畢竟以項羽當時的年紀來說,時間還長著呢!

項羽為何不直接稱帝?

所以,對於項羽來說,他在滅秦之後不直接稱帝,不僅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非議和麻煩,還能夠不斷擴大自己的實力,穩固自己的威望,更好的掌控天下格局,畢竟自己還有的是時間、資源和能力去慢慢的削弱諸侯的勢力。而一旦他貿然稱帝,這種先天優勢就會立刻消失,甚至會讓天下諸侯群起攻之,這顯然是十分冒險的。

項羽為何不直接稱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