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軒:出身書香門第,卻見證了武學巔峰,晚年鉅作一本書

追溯到冷兵器時代,人們無論是抵禦入侵進行自我防衛,還是擴張疆土,都有習武之人的身影。

然而,出於朝代更迭的部分原因,大規模習武的現象不復存在,武功傳承出現了一些遺失,那修補過程中出現了一位文武雙全的俠士,為即將消逝的武學著書,他就是李仲軒。

李仲軒:出身書香門第,卻見證了武學巔峰,晚年鉅作一本書

李仲軒,1915年生於天津市寧河縣,祖上一直是本地的書香士族,按理來說,他也應該是循著先輩們的足跡入仕,但他偏偏打破所有人的預期,毅然選擇了最不相及的武學。

求學途中,他先後拜入三位武功大師的門下——唐維祿、尚雲祥、薛顛,而他的這三位師傅均是形意拳名家,有極深的武功造詣,是不可多得的近代武林高手。

那麼,要理清李仲軒的一生,深入瞭解他這三位師傅便是其中一關竅。

唐維祿,可以說是大器晚成,35歲時才開始習武,由於當時世道艱難,起初他是懷揣著一顆救世之心,於1903年拜師申萬林修煉武功後,他潛心訓練,名氣日益壯大。

之後又歷盡艱辛師從李存義,並且在學成後獲得了獨一份的嫡傳秘方五行丹,至此他在武學界也聲名在望,但可貴的是,他的初心仍不曾改,傳承發揚武學的同時,他對於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也多有幫扶,懲惡揚善,是那個年代裡難能可貴的正直之人。

李仲軒:出身書香門第,卻見證了武學巔峰,晚年鉅作一本書

尚雲祥,形意拳的一代宗師,其拳法奇特,以修養為核心要點,旨在練拳時同樣修煉內心。在李仲軒拜師之際,便切身體會到了其奧妙之處:練拳需要意念的驅動,再加上自己對功法的領會,方能融會貫通。

尚雲祥自幼習武,因為有一些天分便更加志得意滿,直到偶然一次見識到形意拳的高超之處,便轉而去學形意拳,同樣是師從李存義,此後他窮極一生探尋拳法之真理。

薛顛,用\“武痴\”來形容他完全不為過,他原先是李存義的得意弟子,但由於在一次比試中失敗,他背井離鄉到山西再次拜師學武,多年來勤學苦練,直到李存義逝世才回京,之後便致力於形意拳的創新與擴充。

李仲軒在19歲時拜尚雲祥為師,直到34歲隨師傅們退隱,中間15年的時間一直受教於這三位大師,有形意拳拳法的技術指導,也有一句句諄諄教誨,更有耳濡目染的行為準則。

正是唐維祿、尚雲祥和薛顛言傳身教,帶給李仲軒的生命以形意拳的魅力所在、行俠仗義的豪情萬丈、埋頭苦練的品質、和武學傳承的精神力量,這才帶領李仲軒進入武學世界感受中華傳統武術的盛大昌榮,成就了他的不凡人生。

李仲軒:出身書香門第,卻見證了武學巔峰,晚年鉅作一本書

李仲軒晚年著書《逝去的武林》,還在《武魂》這一知名雜誌上發表了數篇關於中國武術的文章,得到了一致好評。

而在書中,李仲軒以三位形意拳大師為主要敘述人物,從他們的立身到武功拳法,詳盡地向世人講述了大量的武林奇事和人物軼事,並且將很多從未公之於眾的武功秘訣一一展現在人們眼前。

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昔日武林百花齊放的盛況,更為後世學習中華傳統武術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在武學傳承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事實上,李仲軒能夠成為這三位大師的弟子,是有其深意的。唐維祿、尚雲祥和薛顛這三位形意拳大師雖然武藝高超,但他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親身教授每位想要學武的人是不可能的,而由於知識水平受限,他們也並不能將生平所學獨自記錄下來,收李仲軒為弟子本是未雨綢繆。

李仲軒:出身書香門第,卻見證了武學巔峰,晚年鉅作一本書

李仲軒出身書香世家,自小積澱的文化底蘊是不可估量的,透過他,想要讓中華傳統武術流傳於後世便很容易了。果然後來結合即時情況,出於年齡和輩分問題的考慮,尚雲祥不允許李仲軒收徒,這樣的話中國傳統武術的這一分支很有可能就此隕落。

幸而李仲軒沒有辜負三位師傅在他身上的期望,他成功領悟到了三位師父關於中國傳統武術修習的精髓,而後,在與三位師傅漫長的相處過程中,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中華武學\”的滋養。最終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識,對多年來接受到的武林風貌加以闡述。

因此,雖然李仲軒並未透過收徒傳承中華武學,但他成就中華武學的方式更稱得上精妙絕倫,無愧於\“中華武學最後一個高峰期的最後一位見證者\”的榮譽稱號。

李仲軒:出身書香門第,卻見證了武學巔峰,晚年鉅作一本書

正如上文所述,李仲軒之所以成為我們眼中的\“形意拳大師\”、\“最後一位見證者\”,是因為他的三位師傅,這不也是在說明傳承的意義嗎?

如若不是這三位大師在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中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傳遞著自己對中華傳統武術的一腔熱忱、對形意拳鍥而不捨的研究和創造,李仲軒又如何能從中汲取力量,始終把形意拳放在生命首位呢?又如何會著書《逝去的武林》留存後世?

在李先生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發現傳承的重大意義。面對我們國家如此優秀豐富的傳統文化,更是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留一手\”習慣,正確的傳承這簡單的五個字,其中蘊含的意義之重大,更是非一言一語可以說清的。

而需要傳承的,絕對不止精益求精的專業技能,更深層次的是對於中華民族精神海洋的注入與前進。

李仲軒:出身書香門第,卻見證了武學巔峰,晚年鉅作一本書

精神長存,萬物方能不朽,一切事物依託於人們精神世界的建構。

李仲軒以自己的生命向中華武學致敬,即使三位師傅逝世,同門也逐漸離開,他卻牢記師命,同時甘於寂寞,獨自回憶過往,潛心寫文章論武學,最終為我們後人留下《逝去的武林》如此鉅作,更成為了中華傳統武術的歷史長河中難以磨滅的光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