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在《長歌行》最新的劇情中我們看到突厥人大規模進攻朔州,雖被長歌機智的化解但一直這麼消耗下去城中戰士根本抵擋不住,而周圍州鎮不肯借兵逼得公孫恆只能獻上自己的項上人頭來平息突厥人怒火,卻不知這一切都是杜如晦的“功勞”!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長歌從小跟著李世民長大,耳濡目染學會了兵法和佈陣,這次來到刺史府公孫恆對長歌刮目相看,十幾歲的年紀就有這般魄力確實不同尋常。公孫恆常年與突厥人對抗他們早就摸清了公孫恆的路數,這次長歌的計謀打了突厥一個措手不及,雄師營敗陣而逃可這只是緩兵之計還是要借兵才能保住朔州。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公孫恆去找司馬刺史借兵沒想到反被扣押了下來,並給公孫恆扣了一個勾結突厥的罪名,後面長歌為了救出公孫恆以“借刀殺人”的辦法讓突厥人殺死了司馬刺史,這樣救了公孫恆卻更加激怒了突厥人,大戰在即長歌卻不明白突厥的鷹師為何遲遲不可能進攻,直到他們得知了涇州淪陷的訊息,才發現早已中計。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這次突厥的目標不僅僅是朔州城,他們的野心已經覬覦長安城了,所有的援兵都在去長安的路上朔州城對於突厥來說完全是不攻自破,就這麼長期消耗著也不行,這時候公孫恆囑託軍師秦古讓他在公孫恆去世後效忠長歌,他相信自己不會看走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是公孫恆的信條,他不清楚長歌的來歷也不想清楚,他只知道長歌同他一樣擔心百姓安危,這就夠了。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長歌也覺得氣氛微妙,公孫恆感慨一生為民臨了也值得,說完便在屋中自刎,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在朔州城的情況,只有在突厥大軍壓過來的時候獻上公孫恆的首級才有可能保住全城百姓安危,公孫恆的去世對長歌打擊很大,可她這時候只能帶著公孫恆的信仰走下去,公孫夫人到的時候公孫恆已經去世,她說想陪公孫恆說說話。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長歌等人在屋外等候,秦老發現事情不對勁進屋檢視發現公孫夫人在公孫恆懷中離世,可憐媛娘小小年紀就沒了父母。從公孫恆去世後長歌就像失了神一樣,她甚至懷疑自己心中堅守的“道”對不對,在開城前一晚長歌最後陪公孫恆(首級)看了一夜朔州城。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長歌以朔州李都督的身份雙手獻上公孫恆首級一樣阿詩勒隼能網開一面放了城中百姓,阿隼雖然心疼長歌但他知道如果留長歌在朔州城會被百姓唾棄一生,所以他讓長歌答應做他的奴隸,長歌咬牙答應。在朔州投降後長歌被百姓丟菜葉砸雞蛋,但她沒躲,她更不想解釋,公孫恆為了百姓可以付出生命,她這點屈辱又算得了什麼!可誰都沒想到這一切都是杜如晦的“功勞”!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杜如晦雖然身在長安,但他眼線眾多他知道朔州沒有援兵會歸於突厥,可他第一時間並沒有稟命李世民,而是自作主張。杜如晦屬於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型別,從長歌逃跑這件事就能看出,他一直讓李世民狠心以除後患,這次朔州也一樣!

長歌獻阿隼公孫恆首級,被百姓唾棄,這一切全是杜如晦的“功勞”

公孫恆是隋朝舊臣本就無心歸順長安,反倒有傳言公孫恆要自建城池的說法,那朔州城到底是突厥的還是公孫恆的對於大唐來說都無關,所以朔州成了杜如晦眼中的“棄子”,這次逼得公孫恆獻首級也正是杜如晦的“功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