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郭桓案,3萬餘官員問斬,六部尚書都成了光桿司令,官難做,卻不能辭職

明洪武十八年三月,御史餘敏、丁浩,告發戶部侍郎郭桓,夥同北平布政司趙全德等人,合謀貪汙錢糧兩千四百多石。朱元璋透過追查,認定六部大多數官員都是郭桓同黨。一直株連到府縣,上至侍郎,下至糧長,共殺掉三萬餘人,“百姓中產之家皆破”,六部的尚書全成了光桿司令,手下的辦事員都給殺光了。

明朝郭桓案,3萬餘官員問斬,六部尚書都成了光桿司令,官難做,卻不能辭職

石悅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寫道,此案疑點甚多。

第一、據史料記載,洪武十八年前後,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只有兩千多萬石,郭桓不過區區一侍郎(副部級),如何有能力貪汙國家一年的收入?

第二,朱元璋當時已設立了錦衣衛,朝廷主要官員都在密探的監視之下。朱元璋自從廢除丞相制度以後,事必親躬,如果一次有幾百萬石糧食沒有入庫,他不可能不知道,還要等到御史來告發?

第三,貪汙這種事,一般是參與的人越少越好。既安全,分得的錢也更多。就算郭桓有這樣的能力,又何必將戶、刑、禮、兵、工、吏部的人全拉進來?

綜合起來看,郭桓貪汙應該是真的,只不過貪汙的數量沒那麼大,也沒拉那麼多人入夥。六部官員受株連的主要原因,是互相揭發,以求立功自保。結果每個人的一些細小過失都被揪出來,統統併入郭桓案處理。

明朝郭桓案,3萬餘官員問斬,六部尚書都成了光桿司令,官難做,卻不能辭職

府縣官員及富戶被殺,也是基於類似的原因。“過水不冷田”,經手錢糧的大小官員,多少都有貪汙的行為。貪汙的數量與官職相匹配,一般也認為“合理”,畢竟明朝官員的俸祿不高,乾乾淨淨做官,很難過上體面的生活。

現在因郭桓案,這些上不得檯面的事,都連底兒掀出來了。朱元璋因為幼年時的經歷,最恨貪官,一怒之下,幾乎將整個官僚體系殺了個精光。

洪武朝的官員,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官員了。史料記載,官員們每天上朝前,都要跟家人舉行告別儀式,將後事交代清楚。散朝如果活著回來,就會舉家慶賀,因為又多活了一天。

但能不能辭職不幹呢?也不行。“奸貪無福小人,故行誹謗,皆說朝廷官難做。”誹謗朝廷是重罪,你想走也走不了。

明史研究者普遍認為,嚴刑峻法、心理陰影、密探制度等,是導致朱元璋大開殺戒的根本因素。但石悅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分析,朱元璋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消滅富戶,將一切社會資源掌控於朝廷手中,這樣才能避免社會動盪。

朱元璋的人生經歷我們都知道,出身於社會最底層,還當過和尚。但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見識了上層社會的力量。朱元璋能得天下,真正靠的還是軍閥。他深知,多數情況下,改朝換代,也只是不同社會力量的重組。

現在他要將每一股勢力都消滅在萌芽階段,徹底粉碎。朱家的江山才能萬代永固。所以朱元璋終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殺貪官,其實是希望官僚力量始終呈碎片化。

明朝郭桓案,3萬餘官員問斬,六部尚書都成了光桿司令,官難做,卻不能辭職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好書。它不是一部小說,取材於《明史》等正史,內容皆有出處,行文嚴謹。卻像小說一樣好看,語言平實不乏幽默,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令人讀來欲罷不能。

石悅當年在天涯寫作《明朝那些事兒》,是沒有任何功利心的,純粹是為了寫一部“更好看”的明史。每天更新兩千字,三年磨一劍,《明朝那些事兒》終於完結時,石悅共寫2052000字。在網路小說盛行的當下,兩百萬字也許算不了什麼。但若要寫一部完全尊重歷史、嚴謹的小說體史書,這何其不易!

也因此,石悅在寫作過程中,便收穫粉絲無數。他的帖子下,每天有上百萬人追更留言。作品完結後,出版社第一時間聯絡他出書。《明朝那些事兒》一版再版,迄今為止,已售出上千萬冊,石悅本人獲版稅收入近四千萬元。

《明朝那些事兒(最新增補版套裝共9冊)》已經問世,由明史專家毛佩奇老先生親自審定,新版做了百餘處的修訂,包裝精美。建議喜愛歷史的朋友購買閱讀,也非常適合作為禮物送給親友。

點選下面的連結進入京東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