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唯一蜜糖

中國有句諺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西方也有對應的說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一些人的眼裡,《許三觀賣血記》是一部以勞動人民視角,書寫了中國過去包括三年饑荒,大鍊鋼鐵,知青下鄉等幾十年歷史的原汁原味的手稿;而在我的眼裡,它是一部歌頌動盪年代中父母愛情的散文詩。儘管你可以在這本小說情節裡面找到現代言情小說橋段以及瓊瑤劇情節的影子,但是你卻找不到與浪漫相關的因素:美妙的語句,浪漫的詞藻,動聽的韻腳。然而當你不經意間開啟書頁,你會感受到濃郁而熱烈的質樸與真實,如黃河拍岸一樣,一浪接一浪地向你襲來,讓你初識措手不及,適應後便愛不釋手。

許三觀賣血記: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唯一蜜糖

我眼中的《許三觀賣血記》,即是上個世紀動盪年代的父母愛情,也許你會不解,也許你會迷惑。但是在不同人的眼裡,世界宛如萬花筒一般五彩斑斕。浪漫的人在平淡中發現幸福,悲觀的人在喜劇中尋找沒落。

餘華這本小說,以賣血為明線,以許三觀一家五口的親情為暗線。首先,從結婚到老年各個時期,每當許三觀面對坎坷與困難,賣血總是能搞定一切,並總是不忘賣血後要點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因為活血。其次,許三觀賣血的理由,很少考慮到自己,全書共十一次賣血,十一次賣血都是為了家人。顯而易見,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蜜糖。

許三觀賣血記: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唯一蜜糖

時代也許創造了糾葛,但仍舊因為人性的五彩斑斕而黯然失色。《許三觀賣血記》中有兩個重要人物,即許三觀和許玉蘭。許三觀和許玉蘭初識的故事像是一個喜劇的開頭:一見鍾情,看過電影,吃過餛飩,聲稱兩人都姓許,兩家都傳宗接代,老岳父就樂呵呵地允許許三觀娶了許玉蘭,隨即就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又偏偏越來越不像自己,倒像妻子的前男友……許三觀的反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總而言之,其實也不過是誇大渲染了的一個普通家庭的內部矛盾。許三觀的埋怨,更多是看客們略帶嘲笑和喜歡湊熱鬧的眼光,他的偏心有時就好像故意假裝出來的,只是為了在這荒唐的傳言中給自己找一個合理的臺階落腳;他還是一個善良的人,在關鍵時刻總有意想不到的回報。

動盪時代的愛情雖然沒有那麼多轟轟烈烈,但卻給苦澀的生活增添溫情的蜜糖,這個時候,能陪伴在身邊的,相守一生的,還是彼此的愛人。誠然,許三觀的人生或許沒有太大的波折,但不乏挫折,要說在那個跌宕起伏的時代,誰還沒經歷個九九八十一難啊。經歷得越多,溫情與溫馨也就越加難能可貴。為把一見鍾情的女人娶過門,為孩子吃口肉或者更美好的未來,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煩惱的瑣碎生活,許三觀一共賣了11次血。在人生的長河中,許三觀承擔了自己作為丈夫,父親,侄子甚至所有角色的重擔。

許三觀賣血記: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唯一蜜糖

在一個悠閒的下午,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目睹了賣血人故事的悲劇與感傷,見證了許三觀一家五口之間的親情。然而給我最多感動的就是許三觀和許玉蘭的感情歷程。許玉蘭和何小勇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許三觀出軌的事情,兩人鬧歸鬧但依舊陪伴著彼此。看似是許三觀選擇了出軌,倒不如說是許三觀向嫉妒低了頭。後來,許玉蘭被批判,三個孩子覺得丟人,沒人願意去給他們的媽媽送飯,許三觀卻一邊對衛兵說“我怎麼可能給階級敵人特殊待遇”,待衛兵一走卻偷偷提醒許玉蘭,在米飯下面做了紅燒肉。老年後的許三觀第一次為了自己去賣血,卻被血頭無情地嘲笑他的死血比活血多。這一切都讓許三觀感覺找不到人生價值和存在意義,而在大街上邊哭邊走,聞訊趕來的三個孩子覺得丟人;而許玉蘭卻理解許三觀內心的悲苦,對許三觀這些年來的付出如數家珍,把三個孩子數落了一遍,然後默默領著許三觀到勝利飯店點了三盤炒豬肝。

許三觀和許玉蘭兩人的情感生活如同深泉般深邃而內斂。儘管許三觀總是心口不一,愛面子;但卻隔夜忘仇,有責任感。他同許玉蘭的感情只是對經常見到的油條西施一見鍾情罷了。比起在同一家廣場工作的林芬芳也應該要更熟,但他一再撐起許玉蘭的世界,在米飯下也要藏著紅燒肉;而許玉蘭呢,直到書都結束了,許三觀都六十多歲了,她才終於肯為他說一句話:“你想吃什麼,你說。”食不果腹的年代,許玉蘭對許三觀說:“今天我把留著過春節的糖拿出來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還多煮了一碗給你喝,你知道是為什麼?今天是你的生日。”是啊,我們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才明白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許三觀賣血記: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唯一蜜糖

坎坷時代,愛情如深泉湧流,卻並不單調,因為它被賦予了時代的特徵。在一個人人都要靠努力才能活著的年代,愛情一種近乎於奢侈的東西,給予《許三觀賣血記》深刻的內涵,沒有人輕易活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是一個人太苦太累了,所以許三觀選擇組建了一個家庭。可能是時間把一見鍾情熬成了親情,因為人與人之間最重的還是親情,有時親情並非就只是血緣的聯結,還有那些未曾言說的陪伴,源源不斷奮鬥的底氣。

藝術特徵

上來看,小說語言樸實,通俗易懂,口語化。場面描寫真實可感,生活化的描寫將小說的情景形象化,人物的語言讓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小說多次使用反覆,如賣血後反覆出現的“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讓人淚目。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對裡面的語言是不以為然的,甚至有點雞蛋裡面挑骨頭。明明語言可以用美妙的語句,華麗的詞藻,動聽的韻腳;但是餘華沒有,他用最質樸而又真實的筆觸,用赤忱和直白讓大家迎面感受許三觀的賣血生活和心路歷程。但餘華看似隨意的筆觸背後,卻牢牢牽著情節的發展。

許三觀賣血記: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唯一蜜糖

許三觀一家一步一個腳印地經歷了上個時代發生的種種,走過了上個世紀絕大多數家庭都要走過的長征路,三年自然災害,全民大鍊鋼鐵,十年文革批鬥,這都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們看來,似乎過於艱苦,然而正是在這個動盪年代,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才如此令人感動和緬懷。正如《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樣,人不是從孃胎裡出來就一成不變的,相反,生活會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脫胎換骨。趁年輕,我們應當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嚐遍所有痛苦,因為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候都會遇到的。總之,在感情面前,平凡的是局中的兩個人;而在個人面前,平凡的卻是這個時代。

許三觀賣血記:親情成為許三觀在苦難時代尋找心靈慰藉的唯一蜜糖

不同於《活著》福貴大結局的孤家寡人帶給人們抑鬱的氛圍,《許三觀賣血記》透過對許三觀否極泰來的故事講述,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應該努力活著的故事,不僅僅要活著,還要追求美好生活。像許三觀一樣,追求愛情和親情。許三觀啥也不怕,怕的是被遺忘,怕的是不能再為家人奉獻價值。這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心聲。希望他們可以為自己而活,追求個人的美好生活。正如《許三觀賣血記》告訴我們的那樣,沒有誰可以輕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也沒有誰可以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和應對突發的事件,你是可以犧牲掉一些東西的。因為活著,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本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