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交時你總是很尷尬?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熟不逾矩”

人如果不學習,慢慢就會活在自以為是的經驗裡,活在故舊知識結構裡。並且這知識結構還是鬆散酥脆,隨時會崩塌的。就好比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不隨時與日俱進地做調整和規劃,慢慢就會朝著逾越邊界的方向去了。

所以,關於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我們這個社會逐漸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熟不逾矩。

在《論語·為政》中,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七十從心不逾矩”,第一種翻譯是: 即使到了70歲了,活得更接近內心真實的自己了,我也不會越軌,或超越規矩所限定的範圍。

第二種翻譯則完全相反,大意是說,孔子自稱70歲時候的自己,可以達到任何念頭都不越出規矩的境界。

為什麼社交時你總是很尷尬?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熟不逾矩”

聽來聽去好像沒有差別,但其實差別還挺大的。逾與不逾之間,是智慧與平庸的區別,是理性與感性的雙向差異。

規矩無處不在,規律掌控世界

王爾德說過:“我們都深處溝壑,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借用唯美主義藝術家王爾德的話,是為了讓我們從個人狹小而豐富的生活中跳出來,進入到對宇宙星空的探索和認知維度裡,更為深刻和清晰地認識規律與規矩的作用力。

宇宙遼闊神秘,星空深邃廣遠,種種未知和遼闊都在昭示我們,這個物理世界並非你眼中所見那麼單純,它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的奧秘,比如生命的起源,比如人類的誕生,比如宇宙的產生、時間有無盡頭、宇宙之外有什麼……

為什麼社交時你總是很尷尬?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熟不逾矩”

雖然一切未知尚待探索發現,但慶幸的是科學研究發現,萬事萬物皆有其內在規律,也一直在按照規律執行中。這讓處於蒼茫無措的人類有了些許安慰:發現自然規律,利用好自然規律,也許就可能揭開一切謎底。

老祖宗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而大千世界中,規律規矩無處不在。無論是自然科學研究,還是人文領域藝術創作,規律化身為無數規矩發揮著作用。

說得客觀一點,自然科學中的規矩就是規律,有些規律被發現並正在造福於人,也仍然有大量未被發現和揭示的規律,正在無形之中左右和影響著我們的世界。

平時我們說要敬畏自然,意思無非是提醒人們,要敬畏未知的神秘力量,正是那些神秘的未知讓人類不敢因為愚昧而放肆張揚,也在某種程度上保有了現實世界。

為什麼社交時你總是很尷尬?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熟不逾矩”

高情商者自有邊界,熟不逾矩

能控制自己不逾越邊界,於人而言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具備這種高情商的人,通常為人通透,且行事精確精準。

這種人從一開始跟自己以外的同類相處時,既能設定自我邊界,又能看清同類的邊界在哪裡,從而在一段關係中進退自如,收放有度。與這樣高情商的人相處,任何人都不會覺得累,反而會有一種自己被充分尊重、被完美照顧、被完全理解的感受。

而往深層了去細捻,人們這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狀態——在與這型別人交往中,往往你自己覺得跟對方很熟絡了,卻又可以明顯察覺到對方事無鉅細、每時每刻都跟你保持著距離感,並且你還說不出對方哪裡跟你有所疏離。

畢竟他/她笑容明媚,舉止得體,對你照顧有加,可你卻始終無法再與他/她更進一步。

為什麼社交時你總是很尷尬?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熟不逾矩”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這種人的時候,一定要慶幸,也要十分小心。

慶幸的是遇到了比較對的人,他/她有自己的素養與高度,對人也有合理的尺度,萬事分辨明晰不會糊塗行事,更不會在無關痛癢的事情上與你攪擾不清,這是一個對人對己都界限和上限分明的人。

小心的則是,如果你在對方高情商、高效率、高質量的相處模式之下開始感覺舒適,就忘形放鬆忘記自己的邊界,以為這就是對方更進一步的暗示或底線,採取錯誤的舉動,結果往往會損毀你和對方的關係。

因為說到底,是對方情商高,讓你無拘無束,卻並不代表你就是可跟他/她關係更進一步的人。

更準確來說,是對方把你照顧得比較好,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對方跟你的關係,遠沒有你感覺到的那麼親近,一切不過是你自己的錯覺外加對方高明而已。

為什麼社交時你總是很尷尬?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熟不逾矩”

所以,我們說人和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熟”不逾矩,如果你想與一個自己覺得相處得較為舒適的人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或打算,就一定要打量清楚再進行實質性行動。

否則,原本在對方看來稀鬆平和且自然的人際關係,會因為你的魯莽和忘形,而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打破關係平衡的你,往往會讓自己很尷尬,這種尷尬都是你沒有弄明白雙方的邊界尺度所造成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eider, F。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Wiley, 195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