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削藩這個問題,康熙與孝莊發生激烈衝突,但是最後證明他錯了!

康熙能夠順利繼位,孝莊功不可沒。康熙也一直比較聽孝莊的話,朝廷大事凡是遇到不能決斷之事,都會主動去問孝莊太后。而孝莊也是事無鉅細一一分析給他聽,輔佐他一步一步從登基到親政。尤其是在面對鰲拜的時候,如果沒有孝莊的鼎立相助,康熙是無法單獨打敗鰲拜的。但是就是在面對削藩這一問題上,二者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最後結果證明康熙錯了,孝莊的堅持是對的。

面對削藩這個問題,康熙與孝莊發生激烈衝突,但是最後證明他錯了!

? ?? ?? ?? ?? ?

康熙根據戶部尚書陳廷敬的報告,覺得三藩日益成為大清國的隱患。國庫每年收入一半要給三藩,還不包括糧食和其他物資,誠然三藩管轄之地邊疆不穩,多有作亂之徒,但是吳三桂以17萬軍隊,要的糧食物資卻足夠用30年了,這是想要幹嘛,不是明擺了準備造反麼?況且吳三桂每年拿大量錢財賄賂朝廷百官,康熙一提起撤藩,朝中只有明珠與陳廷敬明確表示反對,其餘人為什麼不反對呢?因為他們收了吳三桂的錢財啊,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面對削藩這個問題,康熙與孝莊發生激烈衝突,但是最後證明他錯了!

而吳三桂的錢從哪裡來的?就是朝廷撥付的糧餉啊,可以說國庫裡面的錢都流到了官員的腰包裡面去了,一個個中飽私囊,哪裡管朝廷安危。百官們反對削藩,是因為收了人家錢財,然後花錢跑官買官,但是孝莊太后為什麼也反對削藩呢?這還要從孝莊太后的遠見卓識說起,孝莊不是真的反對削藩,而是表示削藩不應過激,貿然削藩必然會導致三藩作亂從而謀反。

面對削藩這個問題,康熙與孝莊發生激烈衝突,但是最後證明他錯了!

孝莊的建議是拖下去,吳三桂本來就是五十八歲的人了,耿精忠六十多歲了,尚可喜年輕一點,再等個幾年,吳三桂歸天了,那樣三藩沒人掌控也會自己亂起來的。而當務之急是慢慢削減三藩的兵馬財力,而不是一舉撤藩。但是康熙一來年輕氣盛,日夜想了伍次友給自己提的大清的三大隱患“三藩、河工、漕運”,而來三番確實成為了大清的隱患,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康熙決定撤藩。

面對削藩這個問題,康熙與孝莊發生激烈衝突,但是最後證明他錯了!

但是,吳三桂終究不是善茬,謀反之心早已有之。這次康熙撤藩剛好給了他藉口,於是趁機謀反,而那個假冒的朱三太子也趁機在京城發動三郎會造反,而愚蠢的莫洛也逼的陝甘的王輔臣起兵謀反,殊不知王輔臣本來沒有謀反之心的,但是因為被逼無奈所以只得在陝西一帶起兵,他可是當年吳三桂手下最能打的將軍,能征善戰,一時間全國漸成燎原之勢。但是康熙在一幫能臣武將的輔佐下,成功的渡過了初期的難關。

面對削藩這個問題,康熙與孝莊發生激烈衝突,但是最後證明他錯了!

此時的吳三桂也自己犯糊塗,在長江邊上遲遲不過江,這就為康熙調兵遣將提供了寶貴的時間。於是康熙採用各個擊破的原則,先打敗陝甘的王輔臣,隨後陳兵長江邊上與吳三桂形成對峙。然後發兵剿滅福建的耿精忠廣東的尚可喜,至此,三藩之亂已去一半,只剩下吳三桂孤軍還在硬抗。而此時的吳三桂又出昏招,自己稱帝,本來他就是打了反清復明的旗號的,現在稱帝等於徹底喪失了民心,而清軍得到百姓的擁護,很快擊敗叛軍,收復了昆明,至此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吳三桂也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