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萊比錫的戰敗成為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因素!

5月19日在德累斯頓的拿破崙對聯軍的陣地進行了偵察,拿破崙決定以第十二軍、第十一軍和第六軍發起正面攻擊,牽制聯軍左翼,同時由內伊直接指揮四個軍,在包岑以北七英里半的克里克斯渡過施普雷河,然後向普雷蒂茨村發起攻擊,迂迴聯軍右翼。因此,5月20日上午法軍右翼向前推進,逐退了據守河岸的敵軍前哨。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法軍在河上架起了高架橋,並在右岸獲得了一個立足點。於是拿破崙命右翼暫停前進,以便將內伊從左側拉上來。拿皇用鉛筆匆匆草擬了一份命令派人送給內伊,要他從普雷蒂茨向東南方向前進,以切斷敵人的退路。顯然內伊對這一命令並沒有理解。這到底是貝爾蒂埃的過錯還是內伊的參謀長約米尼的過錯,抑或是拿破崙的筆跡潦草的緣故,尚不清楚。然而由於約米尼長期與貝爾蒂埃不和,在這次會戰後,他就投奔到聯軍方面去了。

經過艱苦奮戰,內伊於上午十時到達普雷蒂茨村。而聯軍發現其右翼和退路受到威脅,聯軍悄悄地撤離陣地,向東退往戈爾利茨。包岑失利使聯軍處於一種不妙的境地。俄將領堅持將俄軍從西里西亞撤到波蘭。而拿破崙的戰略形勢同樣不容樂觀,一是戰線太長二是奧地利的態度也日趨強硬,所以雙方都急欲爭取一段喘息之機。最終雙方達成了休戰協議,至8月17日。

為什麼萊比錫的戰敗成為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因素!

到了1813年7月,西班牙法軍在維多利亞遭到威靈頓的毀滅性打擊,法軍只好退守埃布羅河一線。而8月12日,奧地利向法國宣戰,加入反法同盟。奧地利加入聯軍陣營嚴重削弱了拿破崙的戰略地位,因為一支部隊如果透過埃爾茨山口走出波西米亞就可以從南面迂迴易北河一線,直指萊比錫和德累斯頓。法軍有被包圍的危險。

8月17日,戰端重啟,奧軍則透過埃爾茨山口出波西米亞從南面迂迴易北河一線,直指萊比錫和德累斯頓。但這時的拿破崙沒有首先去考慮如何對付聯軍的攻勢,他認為自己的戰線非常安全,已然沒有了十年前的睿智。

為什麼萊比錫的戰敗成為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因素!

面對這樣的危險形勢,拿破崙所採取的措施是將部隊分為兩支:一支由烏迪諾指揮,72000人從北線進攻柏林;另一支由麥克唐納指揮,102000人向東進攻布呂歇爾。不幸的是,這兩支部隊都遭到了慘敗。而此時奧軍已經越過波西米亞,來到了法軍的後方,並開始推進。奧軍於26日下午四時發起攻擊,俄軍在右,奧軍在左,普軍居中。

為什麼萊比錫的戰敗成為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因素!

但是聯軍之間的協同差,而且是逐次投入兵力。因此法軍在陣地上多次打退聯軍的進攻,並且奧軍在失敗後全線撤退。對於潰退的奧軍,法軍沒有實施有力的追擊。法軍的德累斯頓戰役是一次勝利,但是這次戰役沒有取得戰略成果。

大這之後,法軍的第一軍3萬人,奉命“突入波西米亞”,任務是摧垮保護奧軍的俄軍,但是由於拿破崙沒有親自一線指揮,旺達姆被克萊斯特的普軍誘入庫爾姆附近埃爾茨山的一條峽谷,以致全軍覆沒。同時威斯特伐里亞國王熱羅姆帶著大批的武器和馬匹投靠反法聯軍,這不祥地預示讓拿破崙覺得不能在南德意志久留。

但是未能打垮在德累斯頓與之列陣對抗的敵軍,昔日從莫斯科撤退後所曾面臨的戰略問題如今又擺在了拿破崙的面前。夏季眼看就要過去了,每一個星期的消逝,就意味著更多的增援的俄軍生力軍的到來。而拿破崙的兵力問題則日益嚴重。他早已將1814年度新兵徵召入伍,而烏迪諾、麥克唐納和旺達姆造成的人員和火炮的損失又是無法彌補的。

為了能夠安全撤退,讓反法聯軍誤認為其仍會進攻,拿破崙派內伊支烏迪諾試圖重新進攻柏林吸引聯軍的主力。但是內伊被擊敗了,這反而讓聯軍在次推進到了德累斯頓附近。下一步到底應該如何行動,拿破崙依舊舉棋不定。儘管他贏得了三場會戰的勝利,但他已經輸掉了整個戰役。戰爭的主動權已經轉移到了聯軍手中,他們的資源比他遠為豐富。這些困難的存在促使拿破崙考慮從德累斯頓撤住供應狀況較好的萊比錫。

正當拿破崙在各種行動方案之間躊躇不定的時候,聯軍卻發起了攻勢行動。布呂歇爾極力說服三國君主,使他們確信發動巨大的鉗形攻勢能夠包圍法國大軍團。布呂歇爾本人率六萬五千人,與易北河平行向西北方向前進,在維滕貝格渡過易北河後,揮師南下,直指萊比錫。在他的右翼,貝爾納多特於德紹渡過易北河後也向南運動;施瓦岑貝格則構成這把鐵鉗的南牙,殺出埃爾茨山,從東南方向挺進萊比錫。

為什麼萊比錫的戰敗成為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因素!

9月26日聯軍開始行動,9月27日,拿破崙開始對聯軍行動有所覺察。直到10月6日,拿破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不顧一切將打擊力量集中於邁森,但仍舊拒絕承認正在放棄薩克森首都。他留下聖西爾的第十四軍防守該城。10月12日拿破崙最後斷定他必須集中全部兵力於萊比錫進行一場決戰。他率領的十九萬人馬,連日長途行軍,飢渴頓踣,被三十萬聯軍無情地圍進了一個狹窄的圈子裡,毫無機動餘地。10月16日,聯軍發動向心攻擊,一天過去,勝負難分,交戰雙方各傷亡約二萬人。

17日,雙方喘息休整。拿破崙請求休戰,但聯軍未予理睬,因為本尼格森率四萬俄軍生力軍即將到達,科洛雷多率領的奧軍也正在途中。

10月18日戰鬥繼續進行。上午七時,聯軍發起攻擊,法軍儘管頑強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漸漸被迫退守萊比錫郊區。下午雷尼埃指揮的薩克森和符騰堡部隊投向聯軍。法國炮兵幾乎把所有炮彈都消耗光了。這一天,雙方損失都在二萬五千人左右。夜幕降臨時,拿破崙被迫放棄戰鬥,下令向西南撤退。

19日,大軍團開始撤退,但是一路上險象叢生,各種災難接踵而至。10月30日,快接近法蘭克福時,拿破崙發現雷德指揮下的四萬名巴伐利亞軍擋住了他的去路,此時,巴伐利亞國王已經轉而效忠聯軍方面。德勞特指揮五十門火炮投入戰鬥,將對方打退。11月2日拿破崙抵達美因茨,留下馬爾蒙率三個軍為後衛,自己則於7日啟程回巴黎。

萊比錫的慘敗應由拿破崙本人負責。他出於維持易北河一線以此作為帝國東部邊疆的政治需要,固執地無視這一事實,即面對在數量上佔優勢的聯軍,要在軍事上堅守易北河一線是不可能的。他的棋盤已經鋪得太大了,而他思維的靈活反應能力卻正在衰退。從漢堡到德累斯頓的直線距離為二百四十英里,而江河線則更是長得多,只要下決心,許多地方都可越過。然而拿破崙卻讓最優秀的軍長達武率領三萬之眾坐守漢堡孤城。在這條線的另一端他同樣讓聖西爾和穆頓率三萬人閒居在德累斯頓。假如拿破崙能像威靈頓那樣選擇適當的防禦陣地予以佔領,將上述六萬人充分利用起來,並由精明強幹的將領指揮,那麼他很可能會贏得萊比錫會戰的勝利。但事實不是這樣,他把自己推入了絕境。拿破崙的軍事天才最終為其政治野心所葬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