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第一次在辦公室看見同事穿著馬面裙上班時,社長短暫地驚訝了五分鐘。

漢服、JK制服、lo裙,所謂的亞文化三坑,如今好像一點也不“亞”了。

月初的五一小長假,社長打卡了一圈北京公園,就看足了“五步一JK,十步一漢服”的盛景。

不久前,#漢服市場爆發#的話題更是直接登上了熱搜。有資料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會達到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至101。6億元。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漢服銷售能否破百億,我們仍未可知。但這些年,街上穿漢服的人,確實是肉眼可見地變多了。

景區裡: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抖音@漢服奶奶、@攝影師阿昊

學校裡: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商場裡,都少不了漢服的身影。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一個Lo裙朋友和一個漢服朋友

無論是網路熱議,還是實際生活中的種種跡象,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

漢服的春天,真的到了。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你為什麼穿漢服?”

向街上穿漢服的路人隨機提問,得到的回答大機率會是——

“好看啊!”

在如今的“漢服熱”中,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漢服的高顏值入坑。據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裡,有36。9%的人是因為好看而買了漢服。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艾媒報告|2020Q1中國漢服市場執行狀況監測報告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漢服,大致分為四種形制,可以說是美得各有千秋。

魏晉的樸素淡雅——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桑纈·南朝襦裙

唐制的雍容華貴——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山澗·真絲齊胸裙

宋制的清雅內斂——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桑纈·衫裙

明制的端莊大氣——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明華堂

無論是錦衣華裳,還是輕紗素衣,都有著讓圈內圈外為之折服的魅力。

各大社交平臺上,也有明星、網紅、KOL的帶動,讓漢服聲勢越變越大。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2013年6月,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紅毯上,身著漢服的徐嬌與方文山一同亮相

去年10月,一場華裳九州的走秀,更是讓漢服之美實打實地出了圈。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豆蔻少女唐制衫裙,手舉紙鳶飛跑而來,全場靈動MVP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幾個袖花兒甩的,幀幀都是記憶點

在傳統文化的“美色”面前,評論區網友清一色地感嘆:好看成這樣,“活該”它火。

現在漢服有多好賣?

截至2020年末,已經有1800萬名消費者在天貓購買過漢服,漢服的潛在消費者或有4.15億人。

知名漢服高階定製商鋪明華堂,雖然價格昂貴、工期往往幾個月起步,但絲毫不影響消費者們的熱情。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明華堂的漢服——“行走的人民幣”/B站明華堂女裝展示片

有人算過一筆賬,即使不是高定款,一件正版漢服的售價通常也至少需要500-600元。

再加上珠冠、髮簪、瓔珞、披帛等大大小小配飾,一套漢服裝備就得花上個上千塊。

買上一件並不是問題,問題就在於買漢服這件事,還上癮。

漢制的曲裾深衣、魏晉時的大袖齊腰、唐制的齊胸衫裙、宋制的刺繡花羅褙子、明制的馬面……

一件宋制的不夠,還想買明制的,買了明制的,又感覺漢制的也不錯。

對許多漢服愛好者來說,漢服就是個永久型無底洞。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中國絲綢博物館X瑤光聯名款:宋制刺繡花羅褙子

而在如今國潮復興的浪潮中,穿漢服,更是被額外賦予了一份文化上的特殊意義。

相比洛麗塔、JK制服這種外來亞文化,漢服愛好者們背靠傳統,似乎更能挺直腰板、揚眉吐氣。

在“圈內人”眼裡,漢服,早已不再只是一件衣服。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不得不說,漢服市場這幾年的發展著實驚人:

2018年的時候,中國漢服市場規模才區區10。8億,短短兩年過去,便達到了驚人的63。6億,翻了近6倍。

看似形勢一片大好,但事實上,漢服的破圈之路,還任重道遠。

有55。9%的受訪漢服消費者表示,自己並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穿漢服。

除了“同袍會”這種專屬於漢服愛好者們的聚會,景區、漫展,成為了漢服最常出沒的場合。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小紅書上有不少穿漢服在景區拍照的體驗分享

故宮、西湖、鳳凰古城、敦煌……盛裝出席的漢服愛好者們處處可見。

但真正把漢服穿上街頭、用在日常,不少人還是需要經歷相當漫長的心理建設過程。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漢服不夠日常、實用性低的毛病,讓很多人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

吃土買來的漢服,最後往往免不了在衣櫃吃灰的結局。

且不論「漢服」變「常服」困難重重,單漢服入門這一關,就能勸退一大批試圖入坑的普通人。

一套完整的漢服,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10部分。

當你好不容易弄明白了直裾深衣(漢制)、齊胸衫裙(隋唐)、褙子、襖裙(明制)、馬面裙(明清)等一堆專業術語,還得接著做足功課;

既要避免買到山寨,還得躲開那些形制不正的“影樓款”和“仙衣”;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仙衣指仙俠劇風格的衣服,漢服指漢族傳統服飾 2019年,微博裡仙衣、漢服正式宣佈分家

最好是熟讀圈內貼吧、微博超話、知乎話題,來獲取一份“商家紅黑榜”。

千挑萬選買到一套,等上幾周甚至幾個月後衣裳到手,怎麼穿又成了難題。

問:穿漢服共需要幾步?

也就,5、6、7、8……20來步吧。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百度百科“曲裾”詞條裡“曲裾穿法”的教學,你學廢了嗎?

眼睛會了,但腦子和手好像都還不大會。

這還不算完,穿漢服遠遠不止是步驟多,穿戴的規矩禮儀也是必修。

冠帽要合乎頭部大小,必須戴正;

穿衣必須遵守“交領右衽”(指衣服前襟必須左襟在內,右襟在外)的原則,相交處要對應身體正中,不可偏歪;

上衣裡衣外穿、交領左衽,裙子圍反都是大忌。

幾乎所有的漢服愛好者,都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把一件漢服正確無誤地穿上身。

漢服破不了圈,實在是因為我等普通人沒有這份財力心力,乃至智力。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曾想過嘗試漢服的社長,只能無能狂怒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對圈外人來說,入坑漢服門檻重重;

在漢服圈內,也有著各種各樣的鄙視鏈。

買原創的看不起買山寨的;形制正統的看不起形制改良的;套裝齊全的看不起混搭的;穿高定的看不起穿某寶爆款的……

前陣子火爆全網的寶藏城市——山東曹縣,就因大批次生產山寨漢服的問題,招致了許多質疑和聲討。

“穿山”是圈內的禁令,“知山穿山”更是直接要被肅清出圈的地步。

面對要付出大量心力設計、縫製的漢服原創者來說,保護自身權益並不出奇。但“山正之爭”只是漢服圈內流派之爭的其中一部分。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漢服圈內,爭議多多

在漢服的諸多形制中,“影樓款”(或稱“仙女黨”)處於鄙視鏈的底端;

此外,圈內還分“改良派”和“復古派”。

前者是一些主張把漢服改良成符合現代元素、方便日常的人;後者則認為漢服要根據歷史典籍和現有出土文物的形制來還原,否則就是不倫不類。

於是在圈內,有著不少“曲裾只認馬王堆曲裾”“兩片式襦裙不配叫漢服““魏晉風漢服建議踢出漢服圈“的說法。

謹小慎微買對了形制,裝束稍有不慎,乃至路遇圈內“同袍”時行禮出錯,都會動輒被扣上不尊重傳統文化的帽子。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雖然但是,真挺難的

但事實上,漢服起初的走紅,並沒有那麼嚴肅的涵義。

它流行的開頭,只是由一個34歲的電力工人帶起來的。

漢服圈內大多都熟知一個名字——王天樂。2003年,他身穿一套漢服出現在河南鄭州街頭,這一行為如今被稱為“漢服復興運動”,他本人也被冠上了“當代漢服復興第一人”的稱號。

那時,王樂天身上穿著的只是一件普通得近乎簡陋的曲裾袍,腳上穿著皮鞋,褲子也就是日常西褲。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帶領漢服潮走紅的第一件漢服,遠不能和現在精緻華美的漢服相比。

媒體問到王天樂穿漢服的初衷時,他回答道:因為熱愛漢服,想讓更多人知道漢服,才把它穿上了街。

穿漢服這件事,起初其實只關乎少數人的樸素願望。

至於那些認真研究歷史典籍,避免漢服走向完全臆造的“時裝”的形制派,他們的嚴謹值得尊重。

但一味提高門檻,只會把更多人往圈外趕。

等了四千年,她終於美出圈了

非正式會談中竹內亮談漢服

復興國潮是好事,想要形成同好圈層也是好事,但真正的文化認同,更多是來自開放、包容的心態。

一件幾百塊錢的衣服,承擔不了如此嚴肅的文化內涵;

今天被我們奉上高閣的漢服,也不過只是古人的日常衣物罷了。

再看看生活中那些搖曳生姿的漢服小姐姐們,社長真心覺得——

好看就完事兒了,還要啥腳踏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