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做50多個俯臥撐,第二天肩膀手臂痠痛不堪,還要繼續練嗎

如果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突然在某天做了50多個俯臥撐,第二天肩膀和手臂鐵定會痠痛(有些人可能會在第三天出現)。這種延遲性肌肉痠痛,是身體對外界刺激的正常反應。

一口氣做50多個俯臥撐,第二天肩膀手臂痠痛不堪,還要繼續練嗎

為什麼第二天不應堅持練,而是應該休息呢?

參加運動就會產生疲勞。從“代謝產物堵塞學說”的角度來解釋,在運動過程中,代謝產物(主要是乳酸)在肌肉組織和血液中的堆積,以及PH下降,引發了運動性疲勞。

有疲勞,就需要給身體以足夠的時間去休息。如此,身體才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並且變得更為強壯。

事實上,健身者們常說的“超量恢復”過程,必然包括休息和恢復的時間。資深的健身者之所以可以承受高頻率的訓練,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高強度的訓練,恢復能力強,具備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的能力。而健身新手正好相反,雖然運動量較小,卻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來恢復。

如果一開始運動量過大,又不好好休息,一味“傻傻地堅持”,一旦超出生理承受範圍,恢復過程就會延緩,甚至因過度訓練而受傷。

心態建設:羅馬非一日建成!

不少人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往往認為天天練、練得越多越好。然而,健身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力量訓練更是如此。

如果在健身房裡混一段時間,每個鍛鍊者都可能會聽到這句話,“健身效果以年為單位來衡量”。它道出了運動健身的長期性,因此沒必要在訓練進度上冒進。

透過跑步等有氧運動減肥者,可以在兩三個月裡就取得明顯的初步減肥效果,但要想練成“訓練痕跡”明顯、像模像樣的肌肉男,沒個兩三年的規律訓練積累,幾乎沒有可能成功。(“兩三年”,都可能是御行君過於樂觀地估計了,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不可能練成肌肉男,肌肉男永遠是少數)

一口氣做50多個俯臥撐,第二天肩膀手臂痠痛不堪,還要繼續練嗎

如何避免強烈的延遲性肌肉痠痛?

不考慮身體承受能力,一味多練,那屬於“瞎練”,很容易造成過度訓練、受傷等不良後果。而在確保身體可承受的基礎上訓練,健身效果才能正向積累。

新手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建議應有至少一個月的適應期。在適應期內,訓練頻率可以“每次身體基本消除痠痛”為標準,讓身體慢慢適應。但也無需等痠痛感百分百消除再去運動,掌握好“度”就行了。

通常情況下,一次訓練後的肌肉痠痛,大多在兩至三天內可以自行消除,但剛開始階段,由於身體恢復能力差,可能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因此,每週安排2至3次的鍛鍊,是比較合適的。

一旦體能水平提高、身體適應能力增強後,正常的肌肉延遲性痠痛仍舊會光顧,但痠痛程度會減少、痠痛感消散也較快。即,多練本身就是消除肌肉痠痛的好辦法。

特別是在入門階段,建議採用這個方法。這樣做,不僅可以少走彎路,還可以在有經驗者的指導與幫助下,控制訓練量和訓練強度。

健身教練通常更有教學經驗,因此對於新手的訓練量和運動強度的控制會更到位,並給予鍛鍊者更充分的休息時間。

跟著有經驗的健身搭檔練,則可能需要“拼一下人品”,因為對方即便自己練得很好、有訓練經驗,但卻不一定能帶好後來的新手,並且他也沒有義務指導新手訓練。這種情況下,新手們主要還得靠自己多學、多練,把握好訓練量和強度,避免過度訓練的發生。

一口氣做50多個俯臥撐,第二天肩膀手臂痠痛不堪,還要繼續練嗎

御行君不止一次碰到從不鍛鍊的人,無知地對我說,“舉鐵有什麼難的,不就是蹲一蹲、推一推、拉一拉嗎,沒什麼技術含量”。讓人很無語!

如果你想做一個嚴肅的健身者,建議從一開始就努力學習和儲備相應的健身知識,包括各種力量訓練的原理和技術、營養學知識等等。並將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在實際訓練中多加運用,最終成為自己的經驗。

比如為什麼一定要一下子做50個俯臥撐,搞得自己第二天肩臂痠痛不堪呢,它是練肩臂的嗎,還是練胸肌和核心更有效?

那些資深訓練者的訓練量比新手們大多了,50個俯臥撐往往只是熱身的一部分,為什麼他們就不會第二天因此而肌肉痠痛呢?

因此,從長遠著眼,不僅要堅持練,還要多學習和儲備健身知識。

總結成一句話:如果你是健身新手,別在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上冒進,每次健身後用兩三天的時間好好休息,是避免過度訓練,穩步提升訓練水平的好辦法。一次50俯臥撐,然後第二天痛到不堪,沒人會給你發獎狀,何必呢!

【延伸閱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