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葫蘆品種設施栽培技術

我國引進的觀賞葫蘆,主要品種有鶴首、長柄、天鵝、大兵丹、幹成兵丹、本幹成兵丹、小葫蘆、腰葫蘆、圓葫蘆、牛腿葫蘆、梨形葫蘆、青葫蘆、長樂、線葫蘆等適宜保護地種植的15個品種。幾個主要觀賞葫蘆品種及其設施栽培技術如下:

1、主要品種及特徵特性

觀賞葫蘆品種設施栽培技術

①小葫蘆(大兵丹、幹成兵丹、本幹成兵丹)。

此品種的葫蘆為蔓性草本,根系不發達,具柔軟茸毛,莖橫切面三角形或五角形,葉片小,淺缺刻近似圓形,花白色。以子蔓和孫蔓結果為主,果實葫蘆形,中部縊細。下部大於上部,橫徑3—5 釐米,長度不超過10釐米。嫩果有茸毛,成熟果光滑無毛,外皮堅硬。其中,大兵丹為大地“8”字形果實,上、下兩端為圓球形,連線部分較細;幹成兵丹為較小的“8”字形果實;本幹成兵丹為小的“8”字形果實。

觀賞葫蘆品種設施栽培技術

②長柄葫蘆。

此品種的葫蘆根系發達,為肉質根,莖節著地容易產生不定根;蔓長8—10 米,子蔓多,生長勢極旺盛。葉較大,淺缺刻近似圓形。花白色,單生,在傍晚時盛開,以子蔓和孫蔓結果為主。果實有一條細長的柄,長40—50 釐米,下部似一個圓球體,橫徑14—20釐米,單果重1—2公斤。皮色以青綠為主,間有白斑,老熟果外皮堅硬。中熟,生長期100—120天,觀賞期可長達1—2年。

觀賞葫蘆品種設施栽培技術

③鶴首葫蘆。

此品種的葫蘆為極具觀賞性的奇形葫蘆品種,果實外形似鶴首,上方具細長柄,下方高球形,表面有明顯的稜線突起,表皮墨綠色。果實長40—50 釐米,橫徑15—20 釐米,果重1.5-2.5 公斤。中熟,生長期100—120天,觀賞期可長達1—2年。

觀賞葫蘆品種設施栽培技術

④天鵝。

此品種的葫蘆原產地為非洲南部,果實頸部長度較長,上方略為膨脹似“天鵝”頭部,高35~45 釐米,下方近圓球形,直徑15~20釐米,表面光滑有淡綠色斑紋,果實充分乾燥後可長期擺飾或雕刻。

觀賞葫蘆品種設施栽培技術

⑤特長葫蘆。

引自美國,需高架栽培,幼嫩瓜可食用,味道鮮美。開花時要人工授粉,以利坐果,每株只留2~3個葫蘆。老熟瓜長達1.5 m以上,觀賞性強。

觀賞葫蘆品種設施栽培技術

⑥梨形葫蘆。

特早熟,從定植到結果約55天,果實形狀頗似梨。耐熱、耐寒,抗病力強,春、夏、秋均可栽培。

2、設施栽培技術

觀賞葫蘆多為側蔓結瓜,加上其產品瓜較大較重,需搭牢固的架勢或牆式栽培。為了提高產品瓜瓜形、色澤的美感,減少腐爛,提高成熟,提倡進行設施栽培。

2.1播種育苗

由於種皮厚,不易吸水,播種前小葫蘆種子用30℃溫水浸3—4小時,長柄葫蘆、鶴首葫蘆的種子用30℃溫水浸7—8小時,讓種子充分吸水,然後催芽。早春溫度低,應進行電熱線加溫,並在苗床上搭小拱棚保溫育苗,秋季需蓋遮陽網降溫育苗,一般播種後3~5天即可出苗,兩片子葉展開時即可定苗,做好苗期防寒或降溫工作。苗期注意控水控溫,防止幼苗徒長。

2.2整地施肥

種植前對保護地土壤進行深耕細耙,並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用優質有機肥2 000公斤左右、複合肥20公斤、鈣鎂磷肥20公斤,並將肥、土混勻,然後作畦,畦寬1.5 米,高30 釐米,畦溝寬40~50 釐米。若有條件,最好採用基質栽培,即槽培或袋培。基質栽培是利用紅磚砌成簡易栽培槽或採用專用泡沫槽,槽底部鋪有薄膜,把槽內基質與土壤隔開,槽寬75釐米,厚20 釐米。栽培基質可用客土、煤渣、蔗渣、鋸末屑、珍珠岩、泥炭等按一定比例組成混合基質,如8份客土加2份腐熟豬糞再加1份礱糠灰或6份蔗渣加4份煤渣(體積比)等。

2.3定植

幼苗4—6片葉時定植,每畦種植兩行,株距40~50 釐米,定植後鋪好滴灌帶,並滴適量的定根水。採用槽培或袋培,基質用7份泥炭加3份珍珠岩或4份無病菌生土加1份礱糠灰,每1 立方米加20公斤消毒的雞糞或30公斤腐熟的豬糞、1公斤複合肥混勻。

2.4田間管理

觀賞葫蘆生長期長,要施足基肥。在栽培上可壓蔓促進產生不定根,使養分和水分更好地被吸收。平棚栽培棚高2—2.5 米,要留足空間,供植株生長,一般每株小葫蘆需棚架面積約1平方米,每株長柄葫蘆、鶴首葫蘆需棚架面積約3 平方米。結合地膜覆蓋或溫室種植,可提早定植,提早坐果。植株要及時擴頂,在主蔓50 釐米左右時摘心,促使子蔓抽生,留鮮1或第2側枝,子蔓長25 釐米時再摘心。促使孫套抽生結果,孫蔓摘心以後任其生長。小葫蘆除施五基肥外,生長期需注意追肥,要薄施勤施。長柄司蘆、鶴首葫蘆生長旺盛,前期要嚴格控制營養生長,為提高座果率,花期可在傍晚進行人工授粉,結果後要持續供肥。觀賞葫蘆抗性強,病蟲害少,但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蟎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