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明王朝滅亡都怪這個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大明朝的皇帝很多都是奇葩,這在歷史上已經成為了笑話了,就算是賢君,也難免做一些蠢事,給皇室的基業埋下不穩定的禍根。

都說大明王朝滅亡都怪這個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除了三大徵外,萬曆皇帝還打了這重要一仗自從萬曆十五年(1587年)起,一直勤政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就進入了出名的歇班期:正常的上朝基本停了,奏摺也是拖沓著批,甚至各級官員出了空缺,也不急著任命,能空著就空著。

這段一直持續到他過世,長達三十三年的消極怠工期,在歷史上的影響非常惡劣,甚至落下一個憤怒的說法:明實亡於萬曆。

但如果嚴格看看就會發現,萬曆皇帝大多數情況下,放鬆的是小事,嚴抓的是大事。特別是一些關鍵性大事上,他看似不管,其實卻指揮鎮定,用人得到,管理用人的拿捏,更堪稱恰到好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不管是在朝鮮打日本,還是寧夏平定叛亂,還有西南播州平定楊應龍,萬曆皇帝都把他卓越的指揮用人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這三場戰爭中他居中排程的良好表現,甚至還被一些日本大學的管理課程引做案例,一直認真學習。

都說大明王朝滅亡都怪這個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而更能說明他這方面本事的,卻是爆發在三大徵之前的一場戰役:青海戰役。

這場戰役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但影響意義,在某些方面,卻遠比三大徵要重大。

首先這場戰役的對手不一般,是明朝苦心招降的韃靼順義王扯立克,不像三大徵那樣說打就打那麼痛快。戰場上下的博弈,都是煞費苦心。

同樣重要的是戰後意義,既打服了順義王,確保隆慶和議的成果不破壞,更穩住了大明對青藏的統治秩序。嚴格說來,為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卓越貢獻。

都說大明王朝滅亡都怪這個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而最重要的一條是,正是萬曆皇帝採取了聰明的軟硬兼施的方法,確保大明步步為營贏得戰爭,更不至於陷入泥潭。否則接下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大明很可能就顧不上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