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諸葛亮=一統三國,這個簡單的公式曹操真的

眾所眾知,歷史是不能重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進行大膽的假設,如果當時諸葛亮效忠的是曹操,那麼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呢?

曹操+諸葛亮=一統三國,這個簡單的公式曹操真的

俗話說:“油多不壞菜。”對於能力出眾的人才而言,君主們也是這樣的想法,誰會嫌棄自己手下的能人異士太多了呢?可是,有一段野史就記載到,劉備之所以能請到諸葛亮,是因為曹操沒能請到諸葛亮出山相助,而諸葛亮不效忠於曹操,是因為曹操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後世有言論認為,曹操如果得到了諸葛亮,就幾近於無敵的存在了,只可惜曹操拙眼不識英才啊。那麼,這究竟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曹操為何不請諸葛亮出山。

曹操+諸葛亮=一統三國,這個簡單的公式曹操真的

首先,容筆者為大家敘述一下當時的背景:曹操在與袁紹的決戰中得勝,成功將河北納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下,至此,中原,河北,京畿三輔之地合起來,曹操已經坐擁了大漢的半壁江山,已經沒有人能夠對他有多少威脅了。反觀劉備,劉備自黃巾從軍起,幾乎沒有打過什麼勝仗,到手的徐州都能夠讓呂布或者曹操奪走,如喪家之犬般的劉備,在長江以北實在找不到立身之處了,於是前往荊州投奔同為皇室宗親的劉表,可惜劉表時刻提防著劉備這頭野心巨大的蛟龍,只把一座小小的新野城和數千老弱病殘借給劉備,這樣的劉備,實在是太弱小了,連曹操帳下夏侯惇、曹仁都羞於與之為敵。這就是諸葛亮出山之前,二位君主的現狀。

有些野史記載,曹操實際上是三請過諸葛亮的。因為曹操在北方的時候,就聽說過諸葛亮的大名,甚至,其帳下謀士程昱和諸葛亮師出同門,於是把諸葛亮推薦給了曹操;第一次,曹操派去曹洪前延請諸葛亮,然而人沒見著,曹洪就回來了,說是諸葛亮壓根就沒搭理他,曹操認為是曹洪無禮,於是讓程昱代替他再去請諸葛亮;於是,程昱踏上了第二次征途,然而,他也和曹洪一樣,灰溜溜地回到了曹操身邊,惱火地說,諸葛亮見他之後,傲慢地鎖上柴門,拂袖而離,一點面子都不留,曹操這才明白過來,這諸葛亮架子好大啊,我親自去會會他;於是第三次,曹操一行人來到了諸葛亮草堂前,放下身段低聲相求諸葛亮出山相助,而諸葛亮一聽,哈哈大笑,連連搖頭,曹操見諸葛亮如此輕薄,本就疑心的他,覺得自己在手下人面前丟了面子,於是離開了茅廬,放棄了諸葛亮。甚至民間還傳出兩句歇後語:“曹操請孔明——沒誠心”、“程昱薦諸葛——不識相。”

曹操+諸葛亮=一統三國,這個簡單的公式曹操真的

不知道是誰記載了這段搞笑的歷史,還煞有其事的編出了兩句歇後語,這在歷史研究者面前,實在是比班門弄斧更加可笑了。筆者就為大家講講為什麼這段野史搞笑。

第一,是關於諸葛亮的名聲問題。諸葛亮不過是一個村夫,哪裡來的響亮的名聲,能入曹操的耳朵?如果他的名聲真的如此之響,劉備還需要先請來徐庶,才知道諸葛亮的大才嗎?再說程昱和諸葛亮的關係,程昱和諸葛亮怎麼能是師兄弟呢?諸葛亮是從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程昱是地地道道的中原學子,和荀彧荀攸郭嘉幾人是同窗還好說,他們讀書的時候,諸葛亮幾歲?只怕還在撒尿和泥巴吧。師兄弟一說,實數無稽之談。

第二,是地理問題。諸葛亮的臥龍崗,地處荊州地界,在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前,荊州可一直都是劉表的地盤,曹操本事再大,本事再通天,也不能到別人的場子挖人才吧,派遣手下的曹洪,程昱深入虎穴不算,還可以親自到臥龍崗延請諸葛亮出山?如果曹操真的來到了臥龍崗,劉表劉備只怕會喜上眉梢,早就派大軍前來圍剿了,活生生的賊首到了自己手中,一塊肥肉不吃,劉表劉備是傻子嗎,當然不是,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段歷史的記載者,這不過實在幻想一段故事的發生,根本不去考慮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罷了。

諸葛亮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強如曹操,也不會嫌棄人才的投奔。只不過,曹操加諸葛亮無敵的說法,實在是過於縹緲了。

曹操+諸葛亮=一統三國,這個簡單的公式曹操真的

正史裡的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麼神,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但是,諸葛亮平生用兵善正不善奇,戰略眼光雖然出眾,但是應變能力欠缺不少,因此,劉備的擴張戰役裡,馬良,法正的功勞要強過諸葛亮不少,在後期諸葛亮獨掌大權的時候,北伐戰爭便成為了諸葛亮欠缺的軍事素養的體現了,七出祁山,難取曹魏一寸土地。諸葛亮真正的能力,體現在後勤,體現在政治,因此,蕭何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模板。曹操欠缺蕭何嗎?不,曹操不僅有“蕭何”,還有“張良”,這個人,就是荀彧。因此,即便諸葛亮效忠於曹操,曹操也並非無敵的存在。

任何人都不能說是不可戰勝的,只有汲取他人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才能夠做到屢戰屢勝,才能夠被你的敵人稱之為無敵的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