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之亂中,梁王劉武為何誓死保衛漢朝江山,漢景帝的隨口承諾才是根源

說起西漢歷史,劉邦誅殺異姓王后,曾與群臣殺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然後在原異姓王封地上,分封了九個同姓諸侯王。劉邦原本以為,同為劉氏子孫,血濃於水,不會自相殘殺,這樣對於劉氏江山的穩固有好處。

但是劉邦這種分封有個問題,就是各個劉姓諸侯王封地過大,任意一個封地都能和朝廷抗衡。到了漢景帝時期,面對割據一方日漸強大的藩王勢力,大臣晁錯上書《削藩策》建議景帝儘早削藩。

七王之亂,源於削藩

削藩詔書傳到各諸侯國後,引起各路封王強烈不滿,相約起兵造反。諸侯國實力最大的吳王劉濞,親率30萬大軍,聯合其它六家藩王,一路上勢如破竹劍指長安。

七王之亂中,梁王劉武為何誓死保衛漢朝江山,漢景帝的隨口承諾才是根源

漢景帝

面對潮水般的七國叛軍,漢景帝劉啟感覺壓力山大。慌亂之下把建議削藩的晁錯殺了來平息造反藩王的憤怒。天真的漢景帝以為晁錯一死,藩王們再也師出無名,但是他想不到的是,此舉被藩王們理解成軟弱好欺。進攻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更加猛烈了。

面對叛軍步步緊逼,漢景帝只得任用周亞夫擔任總指揮,率領皇家軍隊平叛。按說七王中任一國的勢力,都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禮。但是最終的結果出乎意料,七國大軍最終被擊敗,叛亂得以平定。

七王之亂中,梁王劉武為何誓死保衛漢朝江山,漢景帝的隨口承諾才是根源

劉武

難道周亞夫領兵真有如此厲害,還是七國聯軍原本不堪一擊。其實都不是,漢景帝劉啟只所以能取得平叛的勝利,關鍵在於另一個人物,那就是漢景帝的親弟弟,梁王劉武。

阻擊叛軍,居功至偉

劉武不僅沒有參與七國叛亂,反而在七王進攻長安的過程中,沉重打擊了聯合叛軍的囂張氣焰,為周亞夫的正面進攻提供了極大支援。才能最終一擊功成。

在叛軍的進攻路線上,梁國是攻打長安的必經之地,而劉武就是這個梁國的藩王,他是唯一一個擁有四十餘城的大國,北至泰山,西至高陽,在漢朝地理上處於牽制其它諸侯國、保護朝廷的關鍵位置,是阻擊吳楚聯軍的咽喉要道。

七王之亂中,梁王劉武為何誓死保衛漢朝江山,漢景帝的隨口承諾才是根源

周亞夫

正是因為梁國重要的戰略位置,歷代藩王的人選都很慎重,文帝在位時,先是派自己的親兒子劉勝擔任梁王,劉勝一死,文帝又指定小兒子劉武繼任。

劉武自少年博學多才,既精於用兵,又善於治政,對轄治封地的百姓愛護有加,賦稅徭役徵取適當,深得百姓擁護,起初面對造反叛軍的攻擊,劉武一度憂心仲仲。

於是劉武一邊向朝廷求援,一邊發動城中百姓,登上樑國都城睢陽城樓拒敵守城。深得民心的劉武,帶領睢陽軍民,奮力迎擊攻城的叛軍,雖然死傷無數,但是沒有一個百姓逃跑。面對口出狂言三天攻下睢陽的吳王劉濞,硬是將他和他的軍隊拖在睢陽數月之久,這樣一來,叛軍糧草不濟,軍心渙散,有些藩王開始退守封地,劉濞的軍隊也開始潰逃。

七王之亂中,梁王劉武為何誓死保衛漢朝江山,漢景帝的隨口承諾才是根源

七王之亂

不僅如此,在平叛的最後階段,劉武向周亞夫建議,利用劉濞軍隊糧草不足的機會,派軍隊繞道敵後截斷糧草供應,使叛軍土崩瓦解,不戰自亂。

然後,劉武率眾出城,配合周亞夫前後夾擊劉濞叛軍,幾乎消滅了一半以上的叛軍兵力。可以說,劉武在漢景帝平定七王之亂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居功自偉。

一句承諾,挽救江山

為什麼梁王劉武在平叛時如此賣力呢?這和他是景帝的親弟弟雖有一定關係,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為了他自己,進一步說是為了自己未來的江山。

七王之亂中,梁王劉武為何誓死保衛漢朝江山,漢景帝的隨口承諾才是根源

晁錯

劉武是漢景帝最小的親弟弟。哥倆打小感情就特別好。漢景帝登上皇位之後,劉武被封為了梁王。但是沒事時,他也是隔三差五往皇宮跑,就只為了找哥哥玩。

這兄弟倆感情有多好呢?在七王造反之初,漢景帝曾經當著母親和劉武的面承諾,“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梁王”。根據史書記載,這話絕對是漢景帝清醒時說出來的,並不是哥倆的酒後誑語。

七王之亂中,梁王劉武為何誓死保衛漢朝江山,漢景帝的隨口承諾才是根源

周亞夫

漢景帝說者有沒有心咱不知道,但是這句話,被同樣對皇位有著渴望的劉武當真了。因此在其他七國藩王造反,想要推翻漢朝政權的時候,梁王劉武第一個站到了平叛的佇列。江山讓你們推倒了,哥哥承諾的皇帝之位我還怎麼當?

後來,漢景帝的承諾兌現沒有呢?顯然沒有。歷史也記載了這一點。漢景帝情急之下的一句隨口承諾。讓當了真的劉武在整個平亂過程中身先士卒,居功至偉。這樣看來,景帝劉啟真該慶幸,一句沒有當真的話,居然挽救了自己的王朝。

參考史料:《漢書》《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