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王昌齡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這首詩充分表現了邊塞的磅礴宏大,凸顯了將軍的英勇的忠誠,如果傅燮能夠聽到這首詩的話,他一定會拍案叫絕吧!

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點選載入圖片

大家都知道曹操,劉備和孫權,知道關羽,張飛和趙雲,有多少人知道傅燮這個名字呢?

傅燮是一名被忽略的英豪,敵軍為他跪地磕頭,倘若歷史可以重寫,傅燮必將大放光彩

01

名臣之後,年少有為

傅燮,字南容,北地郡靈州人,也就是如今的寧夏。傅燮出身高貴,家中為北地傅氏,先祖為西漢義陽侯傅介子,自己是東漢名臣。燮是有調解的含義,長輩對傅燮的期待很大。

傅燮身長八尺,儀表堂堂,面有威容,自小就有義氣有膽略。

少年時傅燮是個浪蕩子,不用為生計發愁,好做任俠之事,四處遊學行俠仗義。

年歲大一些後醒悟,自身很有才幹,因此被北地太守範津舉為孝廉,從此步入仕途。到長安以後,師從太尉劉寬,開始研究經學。

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點選載入圖片

範津家中出現變故,他

不忘範津舉薦之恩,丁憂為他守孝報恩

。因為身世和老師身份加持,以及自身遊俠義氣和報恩之舉,傅燮被稱為當世名士。

光和七年,黃巾之亂爆發,漢朝徵召全國精兵良將,派出三路大軍討伐黃巾,傅燮被選為出征的一員,加官一級,

跟隨名將皇甫嵩出大破黃巾軍,單獨帶領部隊,傅燮作戰勇敢,位居首功,返京後加官進爵,遷議郎

。中平三年,授漢陽太守。

02

嶄露頭角,隱患暗生

傅燮也具有長遠的政治目光。一直以來,傅燮和同伴談論天下事時,一直在想如何消除天下大亂,他們都將矛頭對準了皇帝身邊的宦官,這些宦官蠱惑皇帝,隔絕大臣,擾亂朝堂,其罪當誅。

為了心中的理想的信念,傅燮慷慨直言,憤然彈劾宦官奸黨

宦官一手遮天,傅燮的奏章根本沒有到

漢靈帝

的桌頭,反而被小內侍通報給了中常侍趙忠,趙忠當然不會放過他,想盡辦法在皇帝面前詆譭傅燮,皇帝雖然將信將疑,但這也為傅燮一生得不到重用埋下了隱患。

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點選載入圖片

平靜的生活過了幾年,朝廷對涼州的壓迫越來越深,涼州不忍苛政,韓遂,邊章等人在涼州叛亂,而且聲勢越來越大。

車騎將軍皇甫嵩奉命出戰,因為缺衣少糧,再加上不得民心,戰局陷入僵持。這時朝廷內部開始不穩,一些大臣以司徒崔烈為首,在朝廷議會上提出放棄涼州的建議,理由是

西涼偏鄙,不能提供稅收,反而需要投入大量錢財,得不償失

涼州是傅燮的家鄉,聽到崔烈的建議後,立刻站出來大聲斥責崔烈荒唐誤國。朝堂之上彷彿活了過來,一時議論紛紛。

言官出來啟奏說,

傅燮如此狂妄,竟敢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大臣,有失體統,應該重罰

。但是漢靈帝卻認為傅燮敢於說出想法,對這個口出狂言的臣子很好奇,他問傅燮為何這樣說呢?

傅燮平靜的解釋說:

“涼州為天下要衝,居高臨下守衛國家,高祖平定隴右地區,打下了涼州的基礎,世宗開拓涼州,設立四郡,斬斷了匈奴人的右臂,使涼州成為漢家天下。”

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點選載入圖片

“如今涼州出現變故,治理混亂,政令不通,天下為此騷動。涼州距離長安本不遠,陛下為此寢食難安。崔烈身居高位卻尸位素餐,不能為國分憂,卻要在這裡分裂國家,割棄祖宗家業,我對此感到十分困惑。

如果對這次叛亂放之任之,讓異族得到涼州,那麼局勢會更加惡化,這是最大的惡果!

如果崔烈老眼昏花,不知道這道理,那他就是德不配位,理應拿下,如果他明知而為,那麼他就是對陛下不忠,其心可誅!

”劉宏很高興,認同傅燮的見解,拒絕了放棄涼州的提案。

從這以後,傅燮變得熾手可熱起來,皇帝每每詢問傅燮的看法。每當朝廷公卿職位有空缺,例如司徒,衛尉等,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推舉他擔任。即使有時候傅燮明顯不能勝任,大家也推舉他。

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點選載入圖片

這時中常侍見風使舵,看出傅燮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想著去討好他。但是

傅燮為人正直,嫉惡如仇

,不向惡勢力低頭,根本就不把趙忠放在眼裡,因此趙忠更加記恨傅燮。之後更是尋找機會,將他趕出了長安,讓他返回家鄉,天下最亂的地方-漢陽郡為太守。

03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中平四年,涼州開始新一輪的叛變,傅燮提出建議,叛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是隻是虛張聲勢,他們訓練不精,內部更是一團散沙,並不難對付。

因此在一開始要避其鋒芒,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加緊軍備建設,改善吏治,改變民眾的生存環境,讓老百姓支援朝廷。只有內部安穩了,那麼再兇猛的敵人也被土崩瓦解。

涼州刺史耿鄙不聽傅燮勸阻,急於平叛立功,以期在皇帝面前留下印象,他反而集合涼州所有兵馬,冒進突擊,希望一戰平叛。

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點選載入圖片

正值兩軍對壘之際,軍司馬

馬騰率領殘部投降叛軍,突襲漢軍後方

。一時之間,大好局勢反轉,涼州大亂,甚至波及範圍更大,

叛軍一路裹挾到傅燮所在的漢陽郡

傅燮一代名將,守城滴水不漏。城外的叛軍中有很多是北地郡的胡人,這些大概有幾千人,他們聽說過傅燮的威名,深知其為人正直,是一名君子。

為了報恩,

數千胡人紛紛下馬叩頭,懇請傅燮出城投降,接受傅燮的管轄,並且發誓從此之後不再當叛軍

。對於此舉,十萬叛軍一時噤聲,無一人制止。

傅燮之子傅幹知道父親性格剛烈,不輕易低頭,恐怕不會接納匈奴人的建議,於是勸說父親。傅燮卻慷慨回聲,

絕不放棄對大漢的忠誠

他是漢末名將, 敵軍跪地磕頭求他投降, 若他不死歷史再無三國史

點選載入圖片

叛軍首領派出傅燮的好友前去勸說,傅燮堅決不降,

率領殘兵出城迎戰,終於戰死沙場

。而漢靈帝聽說了傅燮兵敗戰死的訊息後,十分痛惜,下詔追封傅燮為“壯節侯”,可惜一代名將就這樣壯烈死去。

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傅燮當時受到朝廷重用,內部無奸人當道,有大將軍那樣的權利,他一定會肅清外敵,還大漢一番繁華盛世,更別說日後的三國了。

傅燮的所作所為證明了他是一名忠誠的將軍,我們可以說傅燮愚忠,但是他對漢朝的忠貞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