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潘金蓮不開窗戶……

假如潘金蓮不開窗戶……

假設:

假如潘金蓮不開窗戶,就不會遇見西門慶;不遇西門,就不會出軌;不出軌武松就不會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臘就不會被擒;方臘不被擒,就可滅大宋江山;沒有了大宋江山,就不會有靖康恥;金兵就不會入關,就不會有大清朝;沒有大清朝,中國就不會閉關鎖國、不會有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那麼,中國,將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等其他諸侯神馬的都TM是浮雲!唉!金蓮呀,沒事你TM開什麼窗戶啊~~

但是:

潘金蓮我們都知道,妖豔、淫蕩、狠毒集一身的女人,忠厚老實的武大郎始終不是她的菜,即使不遇西門,也會因為其他紈絝子弟而出軌並殺掉武大郎。武松何許人也,武大郎的老弟,赤膽忠心,人中豪傑。他的性格和作為與當時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即使不殺潘金蓮,血濺鴛鴦樓,也難免因為其他不順眼的東西和朝廷反目被逼上梁山。方臘被武松捉到之前早已氣數已盡,武松不抓他還有李逵、魯智深、花榮,還有路人老百姓。試問過街老鼠有誰怕?

大宋也不是說滅就滅,在封建社會全盛時期,朝代只會更替而不會滅亡。靖康之恥是必然的,別忘了除了金,那時候還有個西夏。那時西夏實力不在宋之下。金和清都是在中原氣數將近必然的存在。

閉關鎖國是封建社會最後發展的必然。五千年封建社會早已註定中國鬧不起工業革命。八國聯軍只是平衡強國富民,國弱民貧這條千年不變的定律而出現。中國人阻止不了鴉片戰爭阻止不了八國聯軍就像印第安人阻止不了哥倫布開發新大陸,把美洲淪為殖民地一樣。因為那時中國實力和財富本身就不對等。所以,中國現在不會成為這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如果成為了唯一超級大國,那也是將來。

所以,不是英雄改變時事,而是時勢造就英雄。

中國的地理形態,和社會形態造就了五千年曆史文化。這不是某個人就能改變的。社會發展到了瓶頸,必然就有人站出來,去影響社會,改變社會上層建築。你不站出來也會有人挺身而出。雖然陳勝吳廣起義然並卵,然而秦朝還不是終結在梟雄劉邦手上了。所以不是英雄改變時事,而是時事造就英雄。

究竟什麼改變了歷史?

我始終認為,人類個人命運的集合是可以直接書寫歷史。而個人命運又決定於個人性格,性格來源於習慣。習慣由行為組成。但是人的行為只是直接改變歷史變化。真正改變歷史的是人類個人的價值觀。是人對著社會的觀念,說白了,人的思想是改變命運的根本。所以,威廉·詹姆斯說過:人的思想是萬物之因。

延伸:

人的思想的變化來源於人所接收的資訊。而我們所接觸的資訊都源於生活,這些都是被動接收的,我們都受環境影響,無一例外。這些資訊中唯獨文化資訊是可以主觀選擇接收。文化資訊又以書本所傳遞的資訊對人的思想影響最甚。所以,如果你有一陣覺得生活特別艱難,不妨多看幾本好書。如果你想自己生活更加美好,那你所接收的社會資訊一定要比別人更多。你越瞭解這個社會,越瞭解自己,越有助於成就你內心渴望的輝煌。

最後:

不要覺得潘金蓮不開啟窗戶,中國就可以成為超級大國。不要以為是蘋果砸中了牛頓才有萬有引力。事物發展都有其必然因素,偶然情節只是助長了必然事物前進的程序。在這個時代,沒有誰可以影響誰。真正能影響你的是你自己。你的習慣決定你的命運,你的思想指示你的行為。如果你的生命有了意義,我想那一定是堅持了自己。在這個時代浪潮裡你不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自己,能進能退,馳騁有餘。我覺得那樣活著才是成功的。對於這個社會,不阻擋,順應但不盲從。這就是我要說的。女媧補天用的石頭一定是和天空缺口巧妙吻合的石頭。所以,做好自己,磨鍊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做自己的英雄!(作者:小暖流星)

附:

如果潘金蓮不開窗戶,就不會掉下那根木棍打到西門慶,那她就不會認識西門慶並且出軌,不出軌就不會逼得武松殺人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就不會有後來的獨臂擒方臘,方臘不被武松擒住就會殺進汴梁滅了宋朝,沒了宋朝就不會再有靖康恥、金兵入關,也就不會有元、清,沒有大清就不會有閉關鎖國、慈禧太后、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這樣中國就會憑藉五千年的傳承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什麼美英法西班牙都是浮雲,小潘哪,沒事你開TM什麼窗戶啊……

笑話歸笑話,但這種推論方式在邏輯學上卻有一個挺嚴肅的名字“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是一種邏輯謬論,既不合理的使用一連串的因果關係,將可能性轉化為必然性,從而得出荒謬的結論。但問題是每個推斷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可能性,在這裡卻將某一種可能性引申為必然,用這種強加的必然性串聯起這些不合理的因果關係,由此推斷出一種並非必然的結果。

再看下面的例子。

一個人在路邊看見一條魚,撿起一看,是條活魚,回家燉著吃好了。又想了想,做魚還要有油、有廚房,還要找個媳婦來做,媳婦一定有娘,又多了個丈母孃。要娶她家姑娘,丈母孃一定會提出條件,要房、要車、要錢……撿魚的人恍然大悟,趕緊把魚扔了,現在房價漲得這麼厲害,肯定是開發商扔的。我的媽呀,差點上當……

這些結果並非不可能發生,但卻非必然發生。就像費斯丁格法則所講:生活中只有10%的事件是環境強加在你身上的必然,另外的90%是否發生或怎樣進展,取決於你如何應對那10%的必然。

這種謬誤並非只能產生笑話,在生活中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會導致極其荒謬的想法和行為。就像現在有些人對孩子前途的擔憂:沒有好工作是因為沒上好大學,沒上好大學是因為沒上好高中,然後初中、小學、幼兒園,一直推到胎教、備孕,這不就是滑坡謬誤嗎。再比如文革時,不愛領袖就是不愛黨,不愛黨就是不愛國,不愛國就是反革命,多少人因為這種荒謬的推斷家破人亡。

誠然,在感性上的趨利避害心理會使得我們無意中放大自己關注的因素,從而忽視其他的因素,當事件的突出性被無限放大,發生率就會被忽視。所以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多一些正確的邏輯思維,認真檢查論證中屬於“如果A,那麼B,而如果B,則C”之類的連鎖引申,確保事件系列關聯的合理性,並且一定要重視事件發生的機率,這樣才能在思維裡補上這個邏輯缺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