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盛行的“宰白鴨”是什麼?官員為此罷官,道光得知後嚴令徹查

在我國,自從國家這個概念產生後,相應的法律便應運而生了。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夏朝的禹刑,到了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的秦漢時期,由於受到商鞅變法的影響,法律體系在統治範圍內全面確立,到了明清君主集權不斷強化,法治體系也不斷完善。

清朝盛行的“宰白鴨”是什麼?官員為此罷官,道光得知後嚴令徹查

我國古代所制定的法律法規都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法律的天平都是傾向於保護皇室貴族和官僚階層利益的的。歷史上元朝與清朝都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這些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了鞏固其政權所制定的法律政策也都更加偏向於本民族貴族。

比如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將蒙古族列為第一等,漢人分列為三、四等,並在法律中規定如果蒙古人打死漢人賠償一定數額的金錢便可,要是漢人打死蒙古人便要償命。滿清建立後也是向元朝學習用法律維護滿族人的利益和特權,並且發明出了“十大酷刑”來整治違法犯罪者。

清朝盛行的“宰白鴨”是什麼?官員為此罷官,道光得知後嚴令徹查

由於清朝刑法嚴苛,許多人為了逃避懲罰,便想出了“宰白鴨”的辦法。“宰白鴨”也就是找替罪羊的意思,這種陋習最早在乾隆時期的福建地區出現,當地一些富商,達官貴人子弟,倘若犯法之後,便花重金找一些無業遊民或家庭困苦的人來替他們受刑、坐牢、甚至是去送死。

因為這些替罪者就像案板上無力掙扎待宰的白鴨一樣,故稱其為“宰白鴨”。有關於宰白鴨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清人陳其元所著的《庸閒齋筆記》中,這本書在1989年出版,陳其元在書中記載了他父親陳鰲早年在福州任職時遇到的一位”一心求死的白鴨“的故事。

清朝盛行的“宰白鴨”是什麼?官員為此罷官,道光得知後嚴令徹查

陳鰲當時在審訊一起因雙方鬥毆而導致一方死亡的案件,當衙差把認罪的罪犯押上臺時,他發現能在鬥毆中能將一個體格強壯、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打死的罪犯竟然只是一個體格瘦弱的孩子。並且再仔細檢查過死者的身體後,發現死者身上有多處刀傷,傷口深達十釐米,傷口形狀也不同。

應該是採用不同的兇器所導致的,可見兇手並非一人。這位認罪的少年,體格孱弱,面相老實,根本就不可能一個人連用不同兇器殺掉一個比他強壯那麼多的成年男子。在接下來的審問環節中,少年對於案發時間、案發地點、作案過程等內容都說的和事實一字不差。

清朝盛行的“宰白鴨”是什麼?官員為此罷官,道光得知後嚴令徹查

但陳鰲還是發現了他言語之中的紕漏之處,再三詢問他是否有冤情,少年被陳鰲所感動,終於說出了實情。犯人並不是他,他只是家裡生活困難,收了對方給的銀兩,讓他做了受難的”白鴨“。陳鰲為其翻案後,不成想過了幾天少年又被送回了大牢,少年也不打算再翻案,一口咬定人就是他殺的。

清朝盛行的“宰白鴨”是什麼?官員為此罷官,道光得知後嚴令徹查

陳鰲去大牢裡看望他,問他為何一心求死要替別人認罪呢?少年對他哭訴:“自從大人為我翻案後,在縣衙裡,真正的殺人犯們買通縣官對我濫施酷刑,父母也說我的買命錢已被花光,我要是翻案就是想要害死全家,橫豎都是死,這個罪我是不認也得認了。”

清朝盛行的“宰白鴨”是什麼?官員為此罷官,道光得知後嚴令徹查

這個少年最後被判處了死刑,陳鰲也因對“宰白鴨”陋習的無可奈何,憤然辭官。“宰白鴨”使得真兇逍遙法外,危害社會。,道光帝曾因此事差點被氣死,要求各級官員嚴查這種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