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到底到哪裡去了?(七)

傳國玉璽到底到哪裡去了?(七)

前面費了不少篇幅講解包括各種玉石、翡翠以及其他寶石的質地和開發歷史,似乎有點越來越遠離題目本身。其實是從大的範圍,用排除法,來說明所謂的傳國玉璽,包括其前身和氏璧,不論從其材質還是歷史實際使用情況來看,近乎100%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和氏璧和傳國玉璽一定是用和田羊脂玉的籽料雕琢而成,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可能。作為硬玉的緬甸翡翠開發太晚。而內地的其他玉料和寶石類都無法與和田羊脂玉進行正面的競爭。從商朝中期一直到清代,所有的朝代王室唯一不變的追求就是喜歡和田羊脂玉,另外一個競爭者從來沒有出現過。商代婦好墓中雖然沒有和田羊脂玉的印璽出土,但是主要的陪葬高階玉器基本都是羊脂玉的籽料質地的。其中還有一個極其珍貴的羊脂玉的“玉鳳”。而這種玉鳳其實在婦好墓之前數百年的其他遺址中就發現過。

這又說明了兩點:第一,就是龍鳳崇拜和玉的偏好喜愛,是中華文明的正源,起碼8000年來的基本文化特質,從8000年前到當今是一脈相承的。第二,至少到了商代中期,龍代表王,鳳凰代表王后的文化符號已經非常成熟,而這個鳳又用和田羊脂玉來雕琢,和婦好作為非常能幹的一代王后的身份和地位是完全符合的。雖然婦好當時還沒有和田玉雕琢的“皇后之璽”,但是這個玉鳳已經基本代表了王后之璽的意思。而到了秦漢才普遍有玉璽和玉印,這和秦始皇下令李斯把和氏璧再次雕琢成代表皇帝權威的傳國玉璽流傳的做法,是完全一致的。現在已經確定用和田羊脂玉雕刻了大漢王朝的“皇后之璽”也就是呂后之璽。那麼其他的玉璽和玉印,幾乎肯定也都是用和田羊脂玉材料雕刻的。比如前文提到過的南昌海昏侯墓。確定主人身份的就是腰部出現的,“李賀”的私人印章。

傳國玉璽到底到哪裡去了?(七)

秦漢以後,凡是王侯下葬都要攜帶印章,準備在未來的另一個空間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沒有印章下葬,就是啥也不是的孤魂野鬼,要讓人笑話的。李賀下葬時,名義上是海昏侯。但是他的真正下葬身份是“大漢廢帝”!也就是當了27天的皇帝,讓霍光不順眼,然後公然廢掉的。但是歷史上往往講究當一分鐘的正規皇帝也是一代皇帝。海昏侯墓中能出土105公斤以上的黃金,絕不是一般的西漢列侯可擁有的財富和待遇。而這些黃金就是李賀在27天的皇帝生涯中從國庫中拿出來賞賜給自己的。霍光廢掉了李賀的皇帝之位,但是卻故意地沒有追回這些黃金。等於是雙方達成了某種政Z上的默契和妥協。李賀被廢當然不服氣,除了最終把從國庫里弄來的黃金都陪葬,而且攜帶的這個私章本身也很有意思。這個印章真不大,和當今在支票上蓋的法人印章差不多,甚至還更小一些。而質地恰恰也是和田羊脂玉的。大漢法度一向很嚴,所謂自古有“漢官威儀”。

能用和田羊脂玉做印璽,必須都是皇帝和皇后。一般的諸侯王都未必允許。而李賀作為一個小小的海昏侯,也用羊脂玉做入土私印,還是因為他是漢朝廢帝。朝廷對此和那105公斤黃金一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他不再鬧就行了。因此李賀得以敢用羊脂玉做私章,而旁邊陪葬的他的兒子,只能用銅印章。不是皇帝皇后用羊脂玉印,一旦被舉B是不得了的大事。但是李賀就敢,還是因為他是大漢廢帝。李賀這個小小的私人印章的特殊可笑之處還在於。一般的帝后之璽,大都是螭印紐。螭是一種像龍又像虎的人想象出來的神獸,代表帝王。如果不是帝王,而是諸侯王或者更低的公侯,多用虎紐。而海昏侯李賀這個私章,不但用了羊脂玉材料,完全僭越;居然還用了一個貓頭鷹紐;屬於完全不著調。因此一個小小的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的印章,背後代表了皇帝地位被強行剝奪之後的不服氣和奇葩的抗爭方式。所以說小印璽,大歷史!

傳國玉璽到底到哪裡去了?(七)

漢朝廢帝李賀奇特的私章只有一顆葡萄那麼大,而堂堂的大漢皇后之璽也不過核桃那麼大。這再次說明傳國玉璽除了肯定是羊脂玉復雕之外,本身也大不到哪裡去。5釐米見方,和一個桃子差不多大基本就是上限。那麼為何秦始皇一定要把和氏璧給廢掉,改雕成傳國玉璽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