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途中,為何會留在異國他鄉,不回來了

旭烈兀在發動第三次西征,征服西亞的大片地區以後,他就沒有再回來,而是在那裡建立了一個伊爾汗國。那麼,旭烈兀為什麼要背井離鄉生活,不回到自己的祖國呢?

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途中,為何會留在異國他鄉,不回來了

(旭烈兀)

一、蒙古人的傳統。

蒙古帝國崛起以後,他們就開始了向四周的南征北戰。在向四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他們就有了一個傳統,就是打誰打下的土地,就屬於是誰的。

早期的時候,雖然也經過了成吉思汗的分封。但是成吉思汗分封,也主要是根據他的兒子們打下的土地的情況來分封的。比如玉龍傑赤主要是朮赤打下來的,就把那一片土地封給了玉龍傑赤。後來,這就成為一種傳統。

第二次西征以後,蒙哥上臺發動第三次西征,不過他把西征的方向,確定在了西亞,而不是確定在歐洲。就是因為就算他西征歐洲,由於這裡靠近拔都,因此只能讓拔都去打,拔都打下來以後,也就是拔都的地盤,和蒙哥沒有多大的關係了。因此蒙哥不願意攻打歐洲。

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途中,為何會留在異國他鄉,不回來了

(忽必烈)

二、和忽必烈達成的協議。

旭烈兀建立伊爾汗國,其實是和忽必烈達成過一個協議,是忽必烈允許他在這裡稱王當可汗的。

由於蒙哥意外去世,住在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便準備接替蒙哥稱大汗。這件事情讓忽必烈很不高興。因為忽必烈覺得自己的功勞非常大,所以不予承認,他還率先稱大汗。但事實上,不只是忽必烈不高興,旭烈兀也不高興。那時候,旭烈兀已經在西亞打下了很大一片地盤,他覺得憑藉自己的功勞,也應該稱大汗。而且說起來,在幾兄弟中,他是打下地盤最多,建立功勞最大的那個人。所以他也急急忙忙往回趕,希望在即將召開的忽裡臺會議上,大家能夠選他為大汗。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他還沒趕到家,忽必烈已經自稱大汗了。而且忽必烈又來信對他說,希望他支援自己當大汗。如果他支援忽必烈當大汗,那麼他打下來的西亞的大片土地,就是他的。

忽必烈當時做了一個權衡,雖然他自己的功勞,確實算得上是最大的,但是論兵強馬壯,他可能不一定是忽必烈的對手,犯不著和忽必烈打這一仗。畢竟在西亞,他有一大片地盤。所以擁有西亞這一大片地盤,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途中,為何會留在異國他鄉,不回來了

(伊爾汗國的蒙古貴族)

三、開萬世太平。

中國古人(包括蒙古人)都有一種情結,就是打下江山以後,開萬世太平。

所謂“開萬世太平”,事實上只是一種說得比較好聽的話,真實的,也就是“家天下”的觀念。打下了江山,你就獲得了一片基業。

“基業”這個詞,非常有意思。它講的是一個事業,或者說一個產業。然後在這個事業或者產業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建造美麗家園。

所以,古人都願意做那個開創者,做那個打下一片天地的人。一旦做了那樣的人,他就能夠成為萬世之主,他的功績就是最大的,就會獲得後世的敬仰和供奉。

旭烈兀在打下西亞這一片土地以後,他如果回來,他只能當一個富貴王爺,而且忽必烈很可能還不容他。但是如果他在西亞這一片土地上,他就會成為這一片土地的王者,他就會開萬世太平,成為萬世之祖。所以,旭烈兀當然要選擇留在異國他鄉。雖然是異國他鄉,但是既然他已經打下來了,這就變成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故鄉。

不過,可惜的是,旭烈兀只是用武力的方式征服了西亞這片土地,旭烈兀並沒有自己的文化基礎,他的政治手段也主要是暴力手段。所以,旭烈兀所建立的王朝是非常不穩固的,他在西亞這塊土地上並沒有紮根。再加上旭烈兀沒有處理好與別兒哥之間的關係,又發動了另外一場不應該出現的內耗戰爭。因此旭烈兀想要開的萬世太平,並沒有成功,他的國家很快也就滅亡了。

(參考資料:《蒙古黃金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