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臨死前曾說,滿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為何還下決心殺之?

文天祥是南宋亡國之時,表現得極為勇敢的一個人。他樣貌英俊,又極有才學,曾經高中狀元。這樣的人按說在當時應該有享用不盡的富貴,但是最終他卻只得一死。在他的前半生中,他其實過得並不順當,因為從小他就希望以後得到一個“忠”的諡號,所以一直想著救國。可惜宋朝本來就不善戰事,朝中的都是一些喜歡投降的文武官員,在後來,甚至連皇室都想著投降了,這儼然已經成了一個主流。

文天祥臨死前曾說,滿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為何還下決心殺之?

但是文天祥卻不認失敗,他經常上書,指責朝中大臣的無能,所以多次遭到貶謫,一度不能主政。後來他開始掌握大權,是因為他在地方上招募到了萬餘人的將士,靠著這股力量,朝中才不敢小看他。不過在和元軍征戰的過程中,他們都是經常打敗仗。後來益王進位為帝,他這才受到了很多人的投奔,聚攏起了不少士兵,於是在1276年到第二年的時間裡,打了不少勝仗。但是他的勝利很快就招來了元軍的重兵圍困,原本這隊伍的成員就極為駁雜,再加上在大股敵人的攻擊下,失去了士氣,很快就戰敗。

在他逃亡的路上,又被人出賣導致沒能再度逃脫,做了元人的俘虜。當時很多人都選擇了自盡,他也吃了龍腦,不想繼續活著,可是這種東西不能致命,於是就做了俘虜。等宋朝的末帝隨著大臣葬身大海後,元軍派人來招降他,並且許下了丞相的職位。但是他卻非常激動,一邊流淚一邊感慨:救不了國家,哪裡還有臉偷生?被送回都城後,他本該被問斬,但是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卻是一個對漢人很有感情的君主,尤其是像文天祥這樣的才子、志士,他不忍心加害,於是他就經常讓大臣去招降。

文天祥臨死前曾說,滿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為何還下決心殺之?

在忽必烈三番五次的招降下,一向鐵骨錚錚的文天祥竟然改口:如果讓我做個道士,等過一段時間我就來輔佐你。

這就有點奇怪了,之前的文天祥寧死不屈,為什麼現在就突然求饒呢?結合文天祥一生的表現,他絕不是貪生怕死之人。也許有兩個原因:

其一:文天祥想忍辱負重,留得性命,準備伺機尋找機會光復大宋。

其二:文天祥願意歸降的場景根本就是無中生有,別忘了,宋史是誰編撰的。摸黑一下前朝的英雄很正常。

文天祥臨死前曾說,滿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為何還下決心殺之?

不過饒是如此,忽必烈還是決定殺掉文天祥,畢竟放走文天祥風險太大。在1282年的時候,民間有人再度起兵,說是要營救文天祥。在這樣的情況下,忽必烈不可能放虎歸山,給自己製造麻煩。再加上此時天下已定,忽必烈也不需要作秀放掉文天祥來收攬人心,因此文天祥的結局只能是一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