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國藩學習,在沒錢沒人沒經驗的情況下,怎麼做,才能叱吒風雲?

有這麼一個人,在出道之時,什麼都沒有,沒錢、沒人、沒經驗,還和以前的同事關係很差。

照理說這樣的人生大機率會以失敗而告終。

結果他不僅成就了自己的赫赫威名,還位極人臣,叱吒風雲!

史書說他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他就是曾國藩!

滅太平天國、平捻軍,制新學,提倡洋為中用,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相當於今天政治局常委之一。

這麼厲害的一個人,大家會覺得這人肯定天資聰穎,才華橫溢。

其實不然,

他考個秀才都考了七次,相當於考了七年才考上高中。

而同時代的名人呢?左宗棠14歲;李鴻章17歲;最誇張的是梁啟超,11歲就考上了。

所以他的好朋友左宗棠說他“才短”,就是說他沒什麼才氣;他的弟子說他“儒緩”,就是說他反應慢。

一個沒什麼才氣,反應緩慢的人最後居然能官至一品,莫不是隨身自帶個老爺爺?

向曾國藩學習,在沒錢沒人沒經驗的情況下,怎麼做,才能叱吒風雲?

再說他真正的崛起是在為母親丁憂期間,大概42歲左右。

那年太平天國鬧得越來越厲害,正規官兵打不過,屬於一觸即潰。

沒辦法,皇帝就給所有在籍官員發通知說:每個人都給我儘量組織地方武裝,以捍衛咱們的王朝。

於是曾老總就開始組建武裝,結果遇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沒人!沒錢!沒朋友!沒打仗經驗!還沒職權!史稱“五無”。

不由感嘆這曾老總膽子委實太大,換個人,哪個敢這種情況下就拉隊伍去打仗啊!

不得不佩服!

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沒職權,

就是沒有名正言順的職位。所謂名不正言不順,皇帝不給任命,曾老總就自己給自己起個名,叫湖南審案局,自己一把手。

沒地方,

就佔了別人的祠堂辦公。

沒經驗

,自己摸索,自己練兵。

沒朋友,

因為年輕時得罪的人太多,找不到朋友幫忙。

最重要的是:沒錢!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啊。

這募兵打仗,哪裡都需要錢。

怎麼解決?

曾老總想了兩招:一是勸捐,就是跟別人說,國家危難我們需要練兵,幫忙出點錢;

二是勒捐,勸捐不成,行,把你家老大捆起來,等你拿錢來贖。

得,這是兵匪不分家了。

但不管怎的,好歹有錢了。

招兵買馬!

於是,曾老總慢慢地練起了一支17000人的隊伍。

在湘潭,與太平軍3萬人打了個十戰十捷,這在當時可太鼓舞人心了。

皇帝龍心大悅,賞!

就這樣,曾老總一步步打下了夯實基礎,也一步步邁上了極品官員的階梯。

當然,在後面的歷程中,還有很多風風雨雨的事情:曾老總也打過敗仗,甚至想自殺謝國;也被皇帝猜忌,被同事排擠,後來在家讀莊子而頓悟,但這是下一篇文章再聊的話題。

向曾國藩學習,在沒錢沒人沒經驗的情況下,怎麼做,才能叱吒風雲?

今天,我們還是從曾總行為角度來分析下他的逆襲之路。

前文說到,曾老總“才短、儒緩”,並不是個特別聰明的人。但他為什麼會成功呢?

他評價自己三個字:“拙、勤、恆”。

拙,是他承認自己不聰明。所以他待人謙虛、謹慎,看人總先看到別人的長處。

這點比較重要。想想我們身邊,很多剛剛有點成績的人,開始自我膨脹;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沒能保持虛心謙和的心態,最終吃了大虧。

勤,是勤奮。曾國藩的勤奮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他的身體一直不好,30多歲就開始患眼部疾病,48歲以後猶如70老翁,需要人攙扶才能行走;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堅持每天寫日記,寫心得、寫總結。

他說“勤則百弊皆除”,就是自己再有一百個不是,性格不好,智力不高,但只要足夠勤奮,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

三是“恆”,就是持之以恆。曾國藩一生寫下2000多萬字的文稿,1459封家書,平均一年60萬字,這可是毛筆寫的啊。

要知道,他是朝廷大員,平常事務繁忙,身體也不好,但仍寫出這麼多字的文稿,留下《冰鑑》《曾國藩家書》等著作,可見其恆心毅力有多麼的恐怖!

謙虛而勤奮,還能持之以恆!

就是曾國藩最終成功的秘訣!

向曾國藩學習,在沒錢沒人沒經驗的情況下,怎麼做,才能叱吒風雲?

而對“勤”之一字,曾老總又分五個方面給出了詳細解釋。

一、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

就是身體要多走動,多去實地考察。不要只是坐在辦公室裡,想來想去,閉門造車。然後下達的指令,做出的決策,讓人啼笑皆非,錯漏百出。

二、眼勤:“遇一人,必詳觀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

就是看人、看事,要仔細,要認真。今天我們很多人拿到一個檔案,掃一眼,轉手就發出去,甚至連發出去的東西是什麼都不知道。因為沒有認真看,沒有動腦子。

三、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

有事趕緊記下來,有東西趕緊收拾起來。不要老想著過一會再去做,一會再一會,很快就會忘記。

四、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

就是不斷地,苦口婆心跟別人溝通。這裡我想到日本人提倡的“五遍”文化。即交待工作任務,最少要跟員工講五遍;要問員工怎麼看任務,準備怎麼做任務;如果展開來想,這個任務還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等等。效果呢,是員工對接到的任務非常理解,也非常有動力。

但很多人在這塊卻沒有這個耐心,巴不得與員工心有靈犀。我皺下眉,你就要知道是什麼事。效果是我這麼安排工作,你卻做成那樣的結果。

五、心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苦思所積,鬼神蹟通。”

曾老總寫信、寫日記,不是寫流水賬;而是把今天所思所想,有什麼感悟,與家人進行分享。這就是他的日課練習,每天必進行反思、總結。

這點我想夥伴們都能理解,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每天的總結思考,對人生有多大幫助,太多人明白,不用多說。但能堅持下來的有幾人?

我是“愛吃果凍的神甫”,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關注,評論和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