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每天瞭解古玩知識

北魏時代有一個奇特的風俗,即遇有重大事件時,當事人要親自鑄銅像以佔否泰。尤其是每當在冊立皇后的時候,將被冊立的數名候選妃子們都要鑄造一尊銅像,以鑄像的成敗來決定冊立大事。

關於這個風俗,清趙翼在《卄二史札記》“後魏以鑄像卜休咎”中有過詳細考證:

《北史》后妃傳序雲,魏故事,將立皇后必令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否則不得立也。道武帝妃慕容氏有寵,帝令後鑄金人,成乃立為後。後崩,又寵劉氏,以鑄金不成,不登後位。明元帝妃姚氏,鑄金人不成,未登尊位,然帝禮之如後,崩,遂贈為後。

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王建石雕坐像

《卄二史札記》的這段話的出處可見《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又魏故事,將立皇后必令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不成則不得立也。道武皇后慕容氏,寶之季女也。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左丞相衛王儀等奏請立皇后,帝從群臣議,令後鑄金人,成,乃立之,告於郊廟。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劉眷女也。登國初,納為夫人,生華陰公主,後生太宗。後專理內事,寵待有加,以鑄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後位。明元昭哀皇后姚氏,姚興女也,輿封西平長公主。太宗以後禮納之,後為夫人。後以鑄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寵幸之,出入居處,禮秩如後焉。

魏道武帝妃慕容氏受到寵幸,帝令慕容氏鑄金人鑄造成功,於是將她立為皇后。慕容氏死後,道武帝又寵愛劉氏,但是鑄造金像失敗,結果不能冊立後位。明元帝的妃姚氏,也是因為鑄造金人不成,未登尊位,但皇帝禮遇其如同皇后,直待她死後,追贈為皇后。還有道武帝、明元帝的夫人等等許多位女人都是因為鑄造金像不成功因而不能冊立皇后,如此重大的國家大事竟然由這個奇特的風俗來左右,成為朝廷不移的鐵律,真是不可思議。

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十六國時代的佛造像

金人,就是銅鎏金像,所謂手鑄金人,想來應該是工匠們將一切鑄造工序都已準備齊全的情況下,由后妃在工匠的扶助下將銅液灌入模具。

北魏除了后妃冊立皇后必須鑄像以卜成否外,權臣覬覦王位者也往往鑄像以驗天意。當魏明帝突然逝世時,大將軍爾朱榮進入洛陽,秘密商議廢立皇帝之事。“乃以銅鑄高祖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成者當奉為主,,結果鑄像多數沒能鑄成,只有莊帝(元子攸)鑄像獨就”乃迎立之。

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十六國時代的佛造像

及至河陰之戰,爾朱榮欲僭帝位,”遂鑄金為己像,數四不成。時幽州人劉靈助善占卜,為榮所信,言天時人事必不可爾。”乃止。

北齊高洋也想篡位,群臣都認為不可以,於是鑄像卜之,一寫而成,遂決意僭位。

這裡的“ 寫” 即“模寫” 之意,模寫的原意是用模翻制雕塑,後來也泛指臨摹平面的繪畫。一寫即一次鑄成。

上文所說的爾朱榮“乃以銅鑄高祖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和後文的”鑄金為己像”實際上不可理解為鑄造高祖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和本人的肖像,只能理解為是心中發願為某人鑄像,以鑄造成敗來驗證某事是否可行的占卜手段,包括上文的冊立皇后鑄造金人也僅僅是個發願用的銅人形像,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某人肖像雕塑。

縱觀我國古代雕塑史,可以說歷代(不包括清代末期的泥人張等)雕塑作品中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特定性的肖像雕塑幾乎沒有遺存。四川成都都江堰的漢代李冰石像(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也僅是個手持農具的紀念碑式的象徵性人物立像,面孔是概念化的表現,不能稱為名副其實的肖像。

至於漢代畫像石上眾多的先賢和名士俠客都只不過是個側面剪影、人物符號,全憑榜題上的名字才知道表現的是何人。

雖然秦始皇兵馬俑的將士刻劃得真實入微,據考證可能使用了真人為模特,但他所表現的也只是沒有特定名姓的廣泛意義上的軍人。

在中國的雕刻史上,截至今天所發現的唯一的例外,只有五代成都前蜀王建(847-918)永陵中出土的王建石雕坐像(高86釐米),衣飾和麵相是用寫實手法刻劃的,很可能逼近王建本人,可以說是限定性的寫實的肖像雕刻,除此之外尚無二例。

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十六國時代的佛造像

上述的金人並非專指佛像,否則史書上為什麼只雲“金人”而不說“佛像”呢?據《魏書》記爾朱榮以銅鑄高祖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以及爾朱榮為自己鑄金像時並沒有點明是佛像,但《洛陽伽蘭記》記述爾朱榮以銅鑄孝文帝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時:(爾朱榮與幷州刺史元天穆等)遂於晉陽,人各鑄像不成,唯長樂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嚴特妙。

長樂王子攸即孝莊帝,為澎城王勰子,初封長樂王。這裡特意記載“光相具足,端嚴特妙 ”則顯然指的是佛像。

《洛陽伽蘭記》記載的主要是佛教史蹟,楊玄之對佛像自當關心,如果“光相具足,端嚴特妙 ”之句不是楊玄之從佛教的角度妄加的,縱觀北魏此時佛教已普遍流行於士庶,占卜鑄像自然可以是佛像了。

但是鑄像以卜的風俗並非始於北魏,早在北魏之前已經有了。據《晉書》載,十六國後趙的大將冉閔(?-352年),殺石鑑稱帝后,遣常煒出使前燕的慕容儁319-360),慕容儁令封裕問常煒:聽說冉閔為自己鑄像,屢鑄不成,怎麼還能自稱有天命呢?常煒說,沒有這回事。此段記載中也沒有說明鑄的是佛像,但可以知道,鑄像的習俗並非鮮畁族獨有,而且鑄像的儀式一定很隆重,故而鑄像的成敗與否風聞遠近。

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北魏佛立像

冉閔是漢族人,其父冉瞻為後趙石虎(295-349)養子,石虎是羯族,故可推知,冉閔鑄像的習俗是從羯族而來的,並且這也是北方許多少數民族普遍流行的一種風俗。因此那時所鑄的像,並不一定是佛像,說不定是類似原始宗教的某位神祗,例如匈奴族也崇奉祭天的金人。

鮮畁族從大興安嶺南下中原之初,生產力低下,鑄像的技術並非遊牧民族所擅長,說不定還沒有鑄像的習俗。重要的是鮮畁人初入中原時是不信佛教的,這在《魏書。釋老志》裡說得很清楚。很可能是定居中原後,從已經入居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那裡受到了侵染。所以趙翼認為“此乃北俗故事,至拓跋而益盛之也”。

若依楊玄之的記載鑄造的是佛像,很可能是此後當佛教被鮮畁族認可後,鑄造的金人已經用佛像代替了。

但遍查今天存遺的銅佛像的銘文,都是為閤家、己身安康、為亡者祈福昇天等等帶有佛教色彩的內容,至今還沒有發現為某個事件占卜而鑄造的佛像。

從上述許多鑄像的例子還可以知道,銅像鑄造的工藝複雜精密,並非輕而易舉之事,成敗與否,有很大的風險性,所以才將鑄像作為占卜的手段之一。由於鑄造佛像的成敗將直接關係到重大事件的決策,因此也客觀上促進了佛像鑄造技術的提高。北朝一代,銅佛像普遍製作精美,恐怕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圖文

自網路

版權

屬原作者)

(宣告: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釋出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金申|求其天命—鑄像以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