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關東軍戰俘一個冬天死了10萬,蘇軍:日本人沒資格被優待

文:木木清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論哪個國家的戰俘落到日本人手裡,都是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其他國家(中國除外)也毫不客氣“以牙還牙”,瘋狂將仇恨發洩到日軍戰俘身上。

日本的關東軍成立於1907年,日俄戰爭以後,日軍藉口保護南滿鐵路,在東北“滿洲關”(編者注:日本人稱謂)長期駐紮賴著不走,起初只有幾千人,到1945年發展到70萬人(編者注:人數最多時高達120萬,諾門坎之戰令關東軍元氣大傷,銳減至70萬人)。

關東軍長期盤踞東北,成為日軍侵華的急先鋒。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其行為令人髮指,他們完全失去了人性,殘忍程度、血腥場面等無法用言語形容,總之,人間所有的罪惡,日軍都施加在了中國人身上,人性所有的黑暗,日軍在中國大地上都顯露無遺!

60萬關東軍戰俘一個冬天死了10萬,蘇軍:日本人沒資格被優待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悄悄在中蘇、中蒙邊界集結的174萬蘇聯紅軍(編者注: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一方面軍、遠東第二方面軍)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70萬關東軍發起偷襲。關東軍號稱“皇軍之花”,是日本陸軍的精銳,裝備精良。

蘇聯為了保險起見,不但集結起百萬大軍,而且配備了強大的火力裝備,其中大炮就有2。6萬門,坦克5500輛,飛機5000架。蘇軍投入如此大的力量,一方面是高估了關東軍的力量,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百分之百取得勝利。

沒想到的是,曾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早已今非昔比,一觸即潰。一週激戰,關東軍8萬多人被消滅,戰場上很多關東軍敢死隊鑽到蘇軍坦克下炸坦克,卻被蘇軍坦克碾壓成肉泥!面對“不可戰勝”的殘酷現實,時任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宣佈投降,率領60餘萬關東軍向蘇聯紅軍繳械投降。

60萬關東軍戰俘一個冬天死了10萬,蘇軍:日本人沒資格被優待

山田乙三宣佈投降

60萬戰俘該如何處理呢?優待遣返,太便宜了他們?要不就押送到西伯利亞勞動改造吧!蘇聯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二戰殘酷,蘇聯在戰爭中喪失了大量的勞動力,男性公民傷亡高達三分之一,國內戰後重建急需大量勞動力。另一方面,常年戰爭導致國民經濟發展停滯,物資緊缺,重建需要大量人力財力投入。而日本戰俘價廉物美,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既能幫助蘇聯重建被戰火毀壞的家園,還不用支付任何勞動報酬。

這樣一舉二得的美事,蘇聯人豈能放過。於是,蘇軍告訴關東軍戰俘要將他們“遣返回國”,日軍戰俘為此“歡呼雀躍”,他們早就聽說中國遣返了大量的戰俘和僑民,他們應該也能很快回到自己的家鄉。

60萬關東軍興高采烈地坐上蘇軍的悶罐車,幾天幾夜後,列車停駛,車門開啟後,日軍戰俘看到一片“汪洋大海”,不少人以為到了日本海的海邊,直到有人告訴他們:這是西伯利亞南邊的貝加爾湖時。他們才如夢方醒,鬼哭狼嚎一般大哭大鬧。

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有一片廣闊而寒冷地帶,它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以中國、蒙古為鄰,這就是被譽為人間地獄的西伯利亞。西伯利亞地處中、高緯度地區,氣候極為寒冷,北半球的兩大“寒極區”均位於此地,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其中雅庫特地區的絕對低溫為零下70度。

60萬關東軍戰俘一個冬天死了10萬,蘇軍:日本人沒資格被優待

但是,這只是絕望的開始,噩夢還在不斷上演。得到訊息的蘇聯民眾早早聚集在日軍戰俘將要下車的火車站,每一批戰俘下車,民眾就一哄而上將他們隨身攜帶的“物資”一搶而空,蘇聯紅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裝作沒看見一樣。據當地一位女市民的回憶稱:

“只是一會兒,他們就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了。”

到了這裡,再兇惡的日軍鬼子都變成了待宰的羔羊,稍有反抗或者抗議的少數人,蘇軍一句廢話都沒有,直接射殺。蘇軍要求日軍戰俘必須按照行軍隊形前進,“掉隊的一律槍斃”,行進途中,老、弱、病、殘、傷者統統被擊斃。

日軍不僅缺乏禦寒的衣物,而且連像樣的房屋都沒有。蘇軍根本就沒有打算好好接受這麼多的戰俘,西伯利亞許多廠礦企業也沒有事先做準備。日軍戰俘只好自己動手搭建窩棚,可如何解決60萬戰俘的吃飯問題呢?蘇聯經歷長期戰爭,物資匱乏,尤其是糧食更是緊缺,軍方讓勞改場自己想辦法,可是軍方都無法解決,他們能有什麼好辦法呢?於是,他們就找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上級通知說要押送過來200個鬼子,結果來了400多,炊事班就做了200人的飯,咋辦。於是連長命令炊事班集合,端起衝鋒槍,在鬼子吃飯前先用10分鐘時間掃射,這樣剩下200個鬼子的伙食問題就解決了。”

60萬關東軍戰俘一個冬天死了10萬,蘇軍:日本人沒資格被優待

事後,他們還找了一個牽強附會的理由:“日本人沒資格被優待,他們不是人!”60萬戰俘沒日沒夜地勞動,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天都會有人凍餓而死。蘇軍也不埋葬,直接將屍體棄之荒野,成為野狗餓狼的美餐。入土為安或者火葬都成了奢望,沒有人敢於為自己人收屍,他們吃得不如軍馬的食料,能吃一頓飽飯就會“感動地痛哭涕零”。遇到糧食極度緊缺的時候,蘇軍會將一部分老弱病殘傷員槍斃,以節約糧食。

伐木、修路、開礦等繁重體力勞動及惡劣的生存條件讓幾十萬關東軍短期內迅速變得皮包骨頭,無論什麼樣的天氣,他們都得出外參加勞動,即使零下30攝氏度也不例外,生病了得自己扛著,蘇軍為了避免發生疫病,還會強迫他們每隔一段時間洗一次冷水澡,拒絕者輕則一頓毒打,重則拉出去槍斃。

即使日子過得如同噩夢一般,60萬關東軍戰俘幾乎沒人敢說一個“不”字。真應了那句話:“惡魔也有害怕的時候,只是沒有遇到更強更狠的人!”上天有好生之德,只是在蘇聯人眼裡,他們沒資格享受,也不配!

關東軍60萬戰俘到達西伯利亞的第一個冬天,就有超過10萬人死去,1946年又有5萬多人相繼死去。

1947年開始,蘇聯逐漸和日本恢復外交關係,日本政府要求釋放關東軍戰俘回國,直到1956年,剩餘的戰俘才得以全部回到國內,此時,這些戰俘已經不足40萬。

60萬關東軍戰俘一個冬天死了10萬,蘇軍:日本人沒資格被優待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關東軍60萬戰俘在西伯利亞的悲慘遭遇也是他們咎由自取,有意思的是,在蘇軍的戰俘營裡,日軍戰俘時常和德軍戰俘發生摩擦,據蘇軍勞動營的前看守斯維裡多夫回憶說:

“日本戰俘和德國戰俘經常打架,原因是德國人經常蔑視日本人,說他們是低等民族,日本戰俘曾就此向勞動營領導提出過書面抗議。”

所幸的是,經過人類多年的努力,人道主義的精神已經深入人心,但願日軍關東軍戰俘的悲慘遭遇永遠不再上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