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碧血劍中的大反派,實際卻是忠義之臣,為崇禎後事而奔走

看過金庸小說《碧血劍》的人都會知道曹化淳,他是小說中的反派人物,本來是崇禎的臣子,卻與清朝睿親王多爾袞私通,又暗中擁立誠王謀反,但看到誠王兵變失敗,卻又在崇禎面前殺死誠王,李自成進京時,又倒向李自成,打開了彰義門,迎接李自成進京。

此人是碧血劍中的大反派,實際卻是忠義之臣,為崇禎後事而奔走

在小說中曹化淳可以說是陰險奸詐,兩面三刀,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這樣的,而是相反,曹化淳為人忠厚,並無惡跡,私通多爾袞,擁立誠王這是金庸為故事情節的需要而杜撰的,至於開啟城門迎接李自成,是別人對他的誣陷。

曹化淳,天津武清王慶坨人,幼時家境貧寒,因生活所迫十二三歲左右入宮。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在宮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後來進入信王府侍奉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天啟初年,魏忠賢得寵弄權,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牽連被逐出北京,發配到留都南京待罪。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後,曹化淳隨即被召還京,主持清查魏忠賢時的冤假錯案時,昭雪了兩千多個案件。因辦事得力,深受崇禎的信任和倚重,被升任為總管太監。

此人是碧血劍中的大反派,實際卻是忠義之臣,為崇禎後事而奔走

崇禎五年,崇禎親自書寫“公清直亮”四個大字賜予曹化淳,後來又賜御扇、御琴、御畫三物。崇禎十一年,曹化淳因病向崇禎帝連上三疏,乞準告假,直到崇禎十二年二月,崇禎才批准曹化淳還鄉。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起義軍進京,崇禎帝自縊。同年六月清軍入關進京,建立清朝。順治皇帝入京後,曹化淳赴都上書,提請妥善處理崇禎帝后陵寢,並多方奔走,後經清廷恩准,委內官監冉肇總理其事,時人均稱化雨忠貞、悉瀝肝膈。

但正是此時,順天府楊博,宛平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參告曹化淳:“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意思是說曹化淳在李自成進京時,開城投降,迎接李自成進城,現在又追隨清朝,是賣國賊,應該砍頭。

此人是碧血劍中的大反派,實際卻是忠義之臣,為崇禎後事而奔走

曹化淳上書辯解,順治皇帝還專門為之闢謠,還了曹化淳一個清白。但是自此以後,曹化淳開門之說,開始流傳。《流寇傳》、《國榷》、《痛史本崇禎長編》、《崇禎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史通俗演義》都說是曹化淳開城投降,金庸先生的《碧血劍》也採用了此說法,而正史《明史》卻無此記載。

當時,順治帝想起用曹化淳,曹化淳上書辭任,於是順治賜曹化淳號為:“弗二居士”。康熙元年,曹化淳去世。去世前作《被誣遺囑》及《感懷詩》四首,《感懷詩》情真意切,憤懣與無奈溢於言表,如《忽覩南來野史記內有捏誣語感懷》詩:“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使不真。”

實際當時開啟城門的是張縉彥,據《清史列傳貳臣傳》記載,張縉彥當時任兵部尚書,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時候,他拒絕採納急招士卒固守,號召天下勤王入援的建議,並且隱匿軍情不報,是他開啟城門迎接的李自成。而曹化淳當時不在京城,而在家鄉。

此人是碧血劍中的大反派,實際卻是忠義之臣,為崇禎後事而奔走

歷史有時就這樣奇怪,好人卻不能流芳千古,反而留下了惡名,曹化淳不能說他是一個好人,但他至少沒做禍國殃民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