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帝后婚姻,君臣在前,夫妻在後。

這一條,早在立後大典之前,太后就教導瞭如懿。

彼時如懿問太后,自己的姑母貴為中宮,為何會在太后手下一敗塗地,最後慘死冷宮?

太后倒也肯直言相告:“你姑母就是太在意了……皇后就是一個供奉著的神位,什麼都是過眼雲煙,只要能不出錯,不為人所害,終究等得到一生榮華平安。”

太后還說:“……哀家從未鬥贏你的姑母,能鬥贏你姑母這位當年的皇后的,只有一個人,那便是先帝……從來能動搖後位的,只有皇帝一個……”

如懿以為自己聽懂了,她揚眸微笑:“所以兒臣一身所繫,只在皇上,無關他人。兒臣只要做好皇上的妻子便是了。”

太后笑嘆:“……但你要明白,你不僅是皇帝的妻子、盟友,也是他的臣子、奴才。即使你是皇后,也是一樣。”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太后笑嘆,是因為如懿並沒有真正聽懂她的話。

當時的如懿確實不懂,也沒有機會懂,她與皇帝兩相情睦,又即將坐上鳳位,烏拉那拉氏固然無出色男丁,卻延續了後族的榮耀。

那時候的皇帝同她貼心貼肺,會和她述說對永璜之死的感傷,會和她講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他要她陪他在這無人之巔。

當皇帝跟如懿能交心的時候,如懿以為他們兩個是平等的,但她沒想過,平等這玩意兒,是憑自己實力得到的,別人給予的平等,本身就是不平等,因為人家隨時可以收回。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鹿血酒事件”給瞭如懿當頭一棒,什麼平等?什麼夫妻?皇帝便是當著妃妾的面羞辱你這個皇后,又如何?

皇帝雖然是因惱羞成怒而口不擇言,卻句句話誅心:

“且不說你是繼後,便是孝賢皇后這位嫡後在這裡也不能扭了朕的性子!且你能去奉先殿做什麼?去奉先殿告訴列祖列宗身為朕的皇后卻不能綿延子嗣,為愛新覺羅氏生下嫡子嫡孫嗎?皇后無能,無皇嗣可誕,朕為江山萬代計,寵幸幾個嬪妃又怎麼了?”

這段話,擺明了瞧不起如懿只是個生不出孩子的無用繼後。什麼夫妻、恩愛、尊重、平等,統統都是笑話!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但恰恰這個時候,永璂來了。

如懿嫁與皇帝時,不過十三四歲,如今三十三歲終於喜孕,可謂鐵樹開花,於如懿,固然是平生第一得意事,於皇帝,也是又有了嫡子的盼頭。

這一份共同的喜悅,遮蓋了之前的傷害,他們似乎還是那一對恩愛的帝后夫妻。

之後幾年,如懿接連有孕,一時風頭無二。

而從永璟之死開始,他們的夫妻關係開始走下坡路。

婉嬪得了令貴妃“指點”,將皇上多年來悼懷孝賢皇后之詩整理抄錄,集錄成冊,在養心殿和長春宮各奉了一本。這為婉嬪贏得了好幾日恩寵,更勾起了皇帝對孝賢皇后的思念。

因著如懿的不知勤儉、不解人意、醋妒嫉恨,孝賢皇后不出一言違逆的溫柔成了皇帝心底的一朵傷花,帶著血色,盛怒綻放。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身處此情此境,如懿自然是心冷的,但心冷者目慧,本該看破不說破,才是真聰明,如懿顯然不是個聰明人。

她竟然跟皇帝直言“生前未能好好待她、信任她,身後百般思念追悔,有何意義?”

那麼皇帝對她怎麼說呢?

一句“終究是你出身教養,不如富察大族多矣。”

一句“如懿,你的鋒芒太利……朕不悅時發怒時,孝賢皇后都格外溫順寧和,你卻一定要說出傷朕的話麼?”

再一句“……你的性子素來彆扭,不如將永璂挪去愉妃處教養,也可學得永琪七八分樣子。你便好好靜心,守己思過吧。”

皇帝帶著幾分居高臨下的鄙夷:“怎麼?你會求朕?”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作為讀者,有時也很難理解,象如懿這般呈口舍之利,她圖什麼?圖尊嚴?圖平等?明顯都圖不到,她反而失去了親生兒子的撫養權。

雞蛋硬去碰石頭,是勇氣,還是愚蠢?

一部《如懿傳》,似乎是在拷問我們,當你身處黑暗,該不該沉淪、死亡?

如懿選擇了在黑暗中死去,可是,為什麼不盡力抓住一切光源?只要她稍稍收斂一點鋒芒,帝后關係不至如此,魏嬿婉也就沒這麼容易離間。

木蘭圍場那一夜,永璂被阿諾達挾持,表現惶恐失措,皇帝很不滿,他說——朕的嫡親兒子,沒有那麼無用的。若是永璉在,便會機敏自保,便是永琪年幼時,也不會這般無用。

皇帝甚至仰天長嘆——龍生龍鳳生鳳,為何朕與你所生的兒子這般平庸!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這個時候的如懿,最好的應對是低頭沉默,一個憂心兒子的母親!

可是如懿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她指責皇帝不該當眾表示對永璂的不滿。

皇帝對她講了一段話——

有兩句話,朕好好教了你,你牢牢記住。一句是凡事三思。你今日在這個位置,就是朕的皇后。皇后是朕的女人,也不過是後宮一個品銜官位,和前朝的文臣武將沒什麼區別。孔夫子雲“吾日三省吾身”,說的就是要常思己過,知道自己的分寸。朕再教你一句話,這句話只有兩個字,“順服”。你是皇后,你順服則是嬪妃順服。朕立你為皇后,便是要你做後宮的表率,天下女子的表率。

皇帝要求她凡事三思是嫌她失了臣子的分寸,要她順服則是嫌她失了妻子的分寸,歸根結底是嫌她失了作為皇后的分寸。

其實失分寸這個毛病,如懿一直都有。剛剛入宮,還是一個身份尷尬的嫻妃,她就敢勸皇帝請太后移居慈寧宮,她還敢提議,讓得過先帝一夕之幸卻無名份的宮女,得個封號遷入妃陵。

不怪富察皇后厭惡她,確實僭越不知分寸。

皇帝喜歡她的時候,無所謂分不分寸,皇帝對她不滿了,她的失分寸就成了一個超強弱點。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按說如懿也是烏拉那拉大族出身,絕不缺乏自小的閨秀教養,她怎麼就沒有學會“分寸”兩個字?

應該是一直以來情感上太順利了——除了當年被弘時拒絕,嫁入潛邸後,她是最得弘曆喜愛的第一側福晉,入宮之初,皇帝冷著她是為了護著她,一旦皇后太后高晞月找她麻煩,皇帝總會委婉地護著她,哪怕將她廢入冷宮,也是為了留她一條性命,以圖來日。

如懿是個有情飲水飽的女人,只要她能感受到皇帝的真心真情,她是不怕吃苦受罪受冷落的。

她一直以為自己在皇帝心裡是不一樣的,她以為自己一步一步走到皇帝身邊,就可以和他並肩站立。可是哪怕她成了皇后,她依然是一個跪著的奴才,沒有所謂尊嚴。而感情上,她終究和別人也沒什麼不同,既輸給死去的富察琅嬅,又輸給一個一個進宮的新人。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如懿一直引以為驕傲的“年少情深”,不過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相當於摧毀了一個“戀愛腦”的信念,所以被囚禁在翊坤宮的如懿,雖患癆症卻不肯醫治乃至自盡,只因生無可戀,連親生兒子也不顧了。

都道皇帝涼薄令妃陰毒,可如果要寫檢討書的話,如懿就寫不出滿滿一大頁?

她根本不記得很久以前,太后就指點過她:你不僅是皇帝的妻子、盟友,也是他的臣子、奴才。

《如懿傳》原著:這一場帝后婚姻的衰亡,緣於不懂“先君臣、後夫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