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墳”有多殘忍?一頓飯一塊磚,子女親手“活埋”親生父母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氾濫。 —— 培根

引子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同時也造就出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縱觀我國古代歷史,雖然朝代更迭頻繁,但歷朝歷代卻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對於孝道的重視。

都說“百善孝為先”。這個“孝”便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最好縮影。早在漢朝時期,就有“舉孝廉”的選拔人才制度,統治者將一個人是否遵守孝道看作比能力還要重要的特質,而這種精神也被一代代很好的繼承了下來。

“瓦罐墳”有多殘忍?一頓飯一塊磚,子女親手“活埋”親生父母

01

正是因為孝道的存在,我國的喪葬制度也是十分的講究。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有了最原始的喪葬形式,只不過這時的喪葬形式還比較原始,其目的也僅僅是為了能夠使親人在死後免受野獸的侵擾。後來隨著文明的不斷髮展,喪葬的形式也越來越複雜,代表的意義也越來越豐富,其中墓葬的形式與孝之間的聯絡也越來越緊密。

在我國古代,喪葬形式主要有厚葬和薄葬的分別。據《荀子·正論》記載:“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 又如王充在《論衡·薄葬》之中所說:“賢聖之業,皆以薄葬省用為務。”薄葬曾經一度成為主流。後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厚葬之風又開始盛行。

但無論是厚葬還是薄葬,葬禮始終與孝道緊密聯絡在一起,並逐漸成為了一種被整個社會所公認的道德準則。在我國素來就有“養兒防老”之說,其中的防老就指的是在長輩年老之後,要靠著後代來撫養以度過晚年。

“瓦罐墳”有多殘忍?一頓飯一塊磚,子女親手“活埋”親生父母

02

即便有著如此牢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依然存在著許多諸如“活人墓”這類喪葬陋習。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便是另一種喪葬陋習——“瓦罐墳”。顧名思義“瓦罐墳”就是形制類似於瓦罐的墳墓。然這種墓葬的外形卻並不是它唯一的獨特之處。

相傳在我國的秦朝時期,曾經出現過這樣一種陋習,即家中若有已經年滿60週歲但還沒有去世的老年人,則要將其送往深山之中已經修好的“瓦罐墳”中,任其自生自滅。

“瓦罐墳”有多殘忍?一頓飯一塊磚,子女親手“活埋”親生父母

據唐韓鄂所作《歲華紀麗》記載,在雲南地區就曾經有過這種“瓦罐墳”的存在。這種墳墓需要事先挖好地下墓穴,然後四周用青磚圍起來,只留下一個出口。老人一旦到了60歲便會被入其中。之後子女每天都要來給老人送飯,並且每送一餐便要在洞口砌上一塊磚,直到最終將洞口完全封死,而老人也會因為沒有食物而活活餓死在裡面。

這種明顯有違孝道的喪葬形式從未出現在官方正式的記載之中,因此關於這種墓葬形式的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的確,崇尚孝道的中國人確實不想看到這種殘忍的事情發生。但值得注意的是,胡適先生就曾經表達 “瓦罐墳”可能存在的猜測。胡適先生認為:古代的社會生產力低下,再加上統治者無止境的剝削壓迫,古代的農民更是經常食不果腹,而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年人顯然更加重了這種負擔,在這樣的情況下確是有可能存在這種“棄老”的行為。

“瓦罐墳”有多殘忍?一頓飯一塊磚,子女親手“活埋”親生父母

除此之外,在清代編著的《閱世編》還就記載了宋仁宗時期下旨廢除“瓦罐墳”陋習的內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種墓葬形式存在的真實性。

其實除了這些見諸於文獻或學者的觀點之外,在我國還真的發現過類似於“瓦罐墳”的墓葬形式。自從2000年以來,我國的四川,陝西、湖北等地相繼發現了大批古代“寄死窯”。這種墓葬形制十分規整,顯然是經過了人工的刻意雕鑿,洞口被開鑿的方方正正,其內部恰好可以容納一人,或蹲或躺均可。這種墓葬形式和傳說中的“瓦罐墳”十分相似,並且有可能就是“瓦罐墳”的一種。

“瓦罐墳”有多殘忍?一頓飯一塊磚,子女親手“活埋”親生父母

結語

在崇尚孝道的今天,人們始終不願意相信“瓦罐墳”這種殘忍的喪葬形式的存在,雖然這種墓葬自始至終沒有出現在任何官方的正式記載之中,但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尤其是經濟文化發展均十分原始落後的偏遠地區,這種墓葬形式是有可能存在的。

所幸如今包括“活人墓”在內的陋習已經被國家明令禁止,而且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絕大部分偏遠地區的人民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孝道”這個被中國人推崇了數千年的基本道德修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並且依然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遵守的道德準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