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此句出自漢趙岐的《孟子題詞》。

“三遷”的故事講的是,母親為了能夠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多次搬家。

在古時,人們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孟母作為一個傳統女性,自然是沒有受過任何的教育,可事實卻培養出了一代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不光如此,還與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並稱“孔孟”。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還有一類似的故事,那便是近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的胡適先生

。當然他的成功離開不了母親的栽培,其母親馮順弟也是一大字不識的偉大女性。

偉人的母親,馮順弟

馮順弟,出生於1873年,是一名安徽人,父母都是普通窮苦的村民

。當時整個教育沒有如今那麼的普及,在農村裡,人們心中依舊是傳統的思想,女孩不容許上學堂。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她的出生並沒有讓父母得願以償。

並且由於家裡太過貧困,沒錢蓋瓦房,所以就將17歲時的馮順弟嫁了出去

她成為了一名比她大30歲男人的 二 老 婆,也就是續絃,其實說白了就是在 賣 女 兒

。快要用老頭來稱呼的胡傳,娶了如此年輕貌美的妻子,當然是疼愛有加。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嫁過去沒多久就生下了兒子胡適,

但由於丈夫職業的特殊,50剛出頭,還未能看到孩子長大成人,就不幸去世

,撇下了馮順第和兒子。

當時她才23歲,就開始了守寡的日子

。孤兒寡母,兩人便回了老家。

其丈夫在主裡的輩分還是很高的,所以馮順弟就勢是成為了族母。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年僅20剛出頭就成為了一家之主,當然是有很多人心生怨恨。

在主持家事上,年紀太小的她,是鎮壓不住家裡的其他親戚,受了委屈也無處可說,只能是自己忍著消化。

秉承原則,待人隨和,性格和善,但是遇到侮辱她的事絕不姑息,

如此能屈能伸的女人,在胡適的心裡,深深地烙下了母親的印記,也是導致他性格溫和的原因。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文盲了這麼多年的她吃了不少虧的她,懂得學習的好處後。

便帶著兒子四處求學,要給兒子接受更最好的教育

。兒子也十分懂事,基本不提為難要求。

為師為母又為夫,思想教育小胡適

失去了丈夫,無形之中,胡適的成長和教育就缺少了父愛,馮順弟便又擔任起了父親的角色。

對待兒子犯的錯從不姑息,但也沒有直言批評。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就胡適先生回憶到,幼時自己一犯錯,母親不打也不罵,只是瞪著眼睛看他,那個眼神,在記憶裡的恐懼程度,不比打罵弱。

母親雖然對兒子要求嚴格,但卻十分尊重兒子,給足了胡適的面子。

批評孩子從來都不當著外人的面,而是回到房內,半夜進行教育

。有一次,因為胡適說了句輕薄的話,提起了自己去世的爹,母親大怒,重重地懲罰了他。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胡適跪在門口一宿,哭紅了眼,雙手不停擦抹著淚水,導致了雙眼真菌感染。

母親懊悔極了,領著兒子四處醫治,都沒有效果,最終得到了一個偏方,說是用舌頭舔就可以治好。

天下哪有母親不恩愛自己的孩子啊,得到了偏方的母親,真的每天早早將胡適叫醒,用舌頭治療兒子的眼睛。

“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的眼病可算是痊癒了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雖然是農村婦女,但馮順弟對兒子的思想文化,禮節處事,都十分重視。

胡適三歲時,就已經認識了一千多字,五歲時,就送到了私塾唸書。

當時,胡適還沒有桌子高,只好是每天被人抱上抱下,這樣一待就是九年。

他在書堂裡前後學了各種大量的經書、歷史,如《孝經》、《論語》、《中庸》、《孟子》等。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對待兒子的背誦作業,馮順弟自有一套

。她不會讓胡適刻板的死記硬背,而是讓其先理解含義,再巧妙記住,為兒子的文化底蘊積累了豐厚的資本。

不僅僅這樣,母親還在每年交學費時多出常人的三倍,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老師多多關注指點兒子,並且可以讓兒子多讀書,讀好書。

馮順弟實在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她不想讓兒子和自己一樣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慈母手中線,送子去求學

就在胡適13歲時,母親不顧別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將兒子送到了上海學習

,咬牙堅持供兒子在求學的道路上遠走。臨別時,甚至沒有流一滴淚。

不是母親絕情,“孩子是媽媽身上的一塊肉啊”,但她的理智告訴她,兒子的成長必須得去更高的更遠的地方才行。

也正逢時機趕得巧,胡適公費去了美國留學。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在國外,胡適整整待了7年之久

。這期間,一直與母親自有著書信的往來。並且一有事,他習慣性地去詢問母親,馮順弟也是將方案盡數告知。

母親“望子成龍”的想法,最終得以實現。

學成歸來的胡適,一入國,就被聘請到了北京大學

,進行文學的教授,成為了全校最年輕的老師。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求學進修過程的胡適,絲毫不知道,獨自待在家鄉的母親,身體情況逐日變差

。每次的書信交流,馮順弟都寫滿了對兒子學業和日常生活的關心,自己的事情隻字不提。

並且為了以防萬一,還請求別人,若是自己的身體不行無法寫信,一定要代替她繼續和兒子寄信,

讓胡適專心於自己的學習和事業,不用分心。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好在終於熬到了兒子回國,可惜一年之後,馮順弟因病重不幸去世

,胡適聽到訊息後,立刻放下了手裡的工作,拉著剛成婚的妻子,用盡一切可以縮短回家時間的方法趕回去。

但一切都熟事無補,看著緊閉雙眼的母親,渾身都沒有了力氣,胡適悲痛欲絕,

心裡深責自己的不孝,寫下了,“生未能養、病未能侍”,這麼一句話。

馮順弟:17歲出嫁,23歲就守寡,大字不識一個卻培養出大文豪

這位母親是偉大的

,假使沒有馮順弟,兒子胡適估計就是一名普通人,或者是一名農夫,更談何文學界的地位和影響。

我們大概現在還在用著文言文交談聊天

向孟母、胡母,這樣的母親還有很多,“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母親勞累了一輩子最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我們應該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多去陪陪父母,傾聽家人的關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