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最神的預言家,預言必中助曹操稱霸

說起三國時期的著名預言家,我們可能會想到郭嘉,他是一個頂尖的謀士,可惜天妒英才,不過要說起神準的預言,劉曄有著不輸郭嘉的才能。

劉曄(?-234年),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略家。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他是三國最神的預言家,預言必中助曹操稱霸

劉曄可謂是官渡之戰中曹軍舉足輕重的謀士,他的策略針對性強、效果好,表現出了準確的判斷力。而在正史中,劉曄的形象絲毫不遜色於小說,他的眼光長遠、判斷精準,堪稱一代預言家。

《三國演義》第三十回中,袁曹官渡對峙,袁軍登高射箭令曹軍苦不堪言,正值此時,曹營謀士劉曄獻發石車之計以抵禦亂箭,有力還擊了袁軍的弓弩手;此後,劉曄又獻計繞營掘塹,使得袁紹謀士審配試圖挖地道透營而入的計劃破產。小說中,劉曄可謂是官渡之戰中曹軍舉足輕重的謀士,他的策略針對性強、效果好,表現出了準確的判斷力。而在正史中,劉曄的形象絲毫不遜色於小說,他的眼光長遠、判斷精準,堪稱一代預言家。但其一生歷經諸多變故,雖最終得以壽終正寢,拜官封侯,後世卻對其褒貶參半。

言無不中的預言大師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嫡派子孫。青年時代,即被當時著名的人物品評大師許邵認定為“佐世之才”。他為人目光銳利,大到天下形勢、各個勢力間的消長,小到身邊人物的個性、品行,都能一眼看透。最令人稱奇的是,劉曄一生多次預言,可以說是言必有中。

劉曄青年時期曾預言孫策必將偷襲攻擊上繚的劉勳。劉勳是江淮一帶實力較強的諸侯,而同處江東的孫策對此深感不安。於是孫策寫信並贈送許多禮物給劉勳,建議其攻打上繚。孫策的信寫得十分謙卑,大抵有兩層含義,一則表示上繚富饒,自己不方便且沒有能力獨自對抗,希望藉助實力強大的劉勳替自己攻打,二則說明攻打上繚並非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更多的還是能夠為劉勳擴充實力。

劉勳見信後洋洋得意,決定出兵,此時劉曄客居劉勳之處,他敏銳的察覺出這之中必有蹊蹺,就對劉勳坦言:上繚壕深城高,短期之內極難拿下,等到我們的大部分兵馬都僵持在上繚時,孫策一定會趁我們後方無備進行襲擊,到那時候我們就進退兩難了。然而劉勳最終還是沒有聽取劉曄的建議,貿然出兵。結果,正如劉曄所料,孫策趁劉勳全力進兵上繚時襲擊了劉勳的後方,導致劉勳無家可歸。

曹操拿下漢中,劉曄預言曹操如若不乘攻破漢中之勢攻佔巴蜀,之後則不易攻取。劉曄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曹軍士氣正盛,應當一鼓作氣拿下蜀地,因為劉備得到蜀地的時間不長,蜀地的人民對其信任不足,現在蜀地的門戶漢中已經被我們拿下,蜀地軍民極度震恐,此時乘勢收復蜀地是最佳時機。如果遲疑,等到劉備、諸葛亮等人悉心治理、收得人心,又憑藉蜀地地勢的險要據守,再想要收復蜀地恐怕就很困難了。

曹操並未聽從劉曄的意見。然而之後的事實證明,蜀地軍民聽說曹軍佔領漢中後,為之驚慌和混亂,劉備和諸葛亮採取了高壓政策仍然難以制止。而曹操也因為錯過了這次機會,使得曹軍在後來的漢中爭奪戰中接連失利,曹操也在其有生之年再難收復蜀地。

關羽丟失荊州兵敗身亡,劉曄預言劉備必將為關羽報仇而出兵伐吳。關羽被東吳擊斬後,眾人都認為蜀國實力較弱,再不可能出兵。而劉曄卻指出:劉備和關羽名義上是君臣,實際上恩如父子,關係不一般,且劉備不僅僅會因為和關羽的情誼更會因為急於展示自身的軍力而出兵。果不出劉曄所料,劉備毅然出兵討伐吳國。

劉曄不僅對天下大勢能有正確的判斷,同時也對各勢力的動向、人物的品性都有精準的分析。

劉曄對吳、蜀動向的判斷十分準確,吳蜀夷陵之戰之初,東吳處於劣勢,為全力應對劉備東征,東吳向曹魏上表稱臣,曹丕喜不自勝,而劉曄卻指出:東吳必定不會俯首稱臣。因為東吳反覆無常,如今正是為了應付劉備而不得已向曹魏稱臣,這時正確的做法是不應當接受東吳的懇求,而應當發兵攻佔東吳,以此徹底斷絕這個後患。曹丕沒有采納劉曄的意見,最後,東吳果然毀約又與蜀漢結盟。

他是三國最神的預言家,預言必中助曹操稱霸

夷陵之戰,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劉曄對於各類人物的判斷也相當精當。孟達投魏,劉曄認定其事後必定反叛。延康元年,蜀將孟達投降魏國,孟達儀表不凡、談吐出眾,深得曹丕信任,可以說成了曹丕身邊的紅人。而劉曄卻認為孟達為人貪婪且自命不凡,依靠權術獲得信任,無論對於哪一國都不會懷有感恩之心,其管轄的新城位於魏、蜀交界,不久之後孟達一定會反叛。然而曹丕卻對孟達深信不疑,直到曹叡即位,諸葛亮北伐,孟達又復投西蜀,才印證了劉曄所言。

公孫淵自立,劉曄指出公孫淵定會成為曹魏隱患。遼東公孫淵篡奪了自己叔父的爵位,自立為太守並上表向曹魏朝廷報告。劉曄認為公孫淵野心勃勃,時刻有可能擁兵自重,遼東距離朝廷路途遙遠,又有諸多蠢蠢欲動的少數民族,現在公孫淵雖然自立為太守,但恩信為立,不如趁此機會討伐公孫淵以安定邊境。明帝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結果之後公孫淵果然謀反。

劉曄對勢、事、人的正確判斷、精準把握體現出其與眾不同的預言大師風範。在筆者看來不僅僅是劉曄看問題的目光較為長遠,也與劉曄擅長洞悉人性有關。然而,過於敏銳地察覺人性和人心,有時也可能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