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引言:

我國古時曾留出很多神話傳說,陶淵明在《讀山海經·其十》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精衛填海的故事更是流傳至今,這雖是一個神話,但卻有其深刻的內涵。

與此同時,直到現在我們也有很多無法解開的傳奇故事。在考古界,《萬曆十五年》為我們羅列出很多歷史,但萬曆皇陵在被挖掘過程中卻困難重重,幾乎所有與之相關的人都意外死去。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此後萬曆皇陵被籠罩了一層陰影,如今這依舊是考古界之痛。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學者想要挖掘十三陵時,就曾在工地上請來一位古怪的老人,老人也警告大家:定陵之中有生死河,強開必有禍患。

考古專家挖掘十三陵時,隊友請來一名古怪的老人

我國正規的考古隊起步很晚,直到1921年,我們才有了第一支官方組織的考古隊,當時挖掘的正是周口店遺址,隨後國家便陷入動盪中。在戰亂時期,考古工作不能順利進展,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考古工作才再次進行。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時間來到1955年,當時郭沫若和吳晗等人一起商議發挖掘明長陵,由於當時我國的技術並不完善,很多人對此提出反對意見。與此同時,在中央的支援之下,明長陵的挖掘申請最終透過,隨後幾個人還發起“長陵發掘委員會”,由趙其昌任組長,夏鼐任技術指導,趙同海任探墓工。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永樂帝朱棣被埋葬在長陵,根據歷史料顯,這是一座巨大的古墓,當時考古人員,並沒有在進入現場勘探之後找到切入點,隨後大家便商議著換個角度入手。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只做了10個月的皇帝,他的陵墓建造時間比較短,容易發掘,因此專家們決定要首先挖掘朱高熾的陵墓:獻陵。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隨後大家便著手開啟這個行動,當時獻陵周圍的環境都比較簡陋,委員會發現開啟獻陵的價值並不大,隨後吳晗就建議繼續開掘永陵,但其他人卻認為,在開掘之初不宜大動干戈。當時考古隊來到永陵進行考察,連續三天也沒有找到長陵入口,隨後便迎來一場連續兩個月的大雨,接著村子裡又出現村民瘋癲的傳聞。當地人認為,這是考古隊在挖掘皇陵給大家帶來的禍患,便想盡方法阻撓考古隊的工作。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此時考古工作陷入到停滯時期,委員會又決定改開發定陵。我們中國人自來都敬畏鬼神,加之開掘前發生很多怪事,此時的考古隊為驅除禍患,就請來一位老人。老人隨後請出一本老舊族譜,經過查閱和卜算之後,他告訴考古隊員:在定陵的金剛牆後有一道生死河,只有與神宗八字相緣相和的有緣人,才可以安全度過。如果其他的人要強行進入,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兇險。量力而行:急功近利只會導致事與願違

老人的這個說法籠罩在大家心裡,畢竟誰也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不過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郭沫若等人非常排斥老人的鬼神論,於是繼續發掘陵墓。考古隊隨後便過隧道找到地宮的入口,並開啟金剛牆,但墓中卻冒古怪邪煙,味道很刺鼻,考古隊員聯想到老人所說的話,隨即進入慌亂時期。當大家冷靜下來之後決定繼續工作,當隊員們通力合作之後,他們被眼前的氣勢所震到,沒想到地宮中有大量的珍寶。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由於珍寶與空氣接觸後迅速的氧化,使很多字畫都不能被複原。隨後考古隊員決定再大幹一場,可沒想到當時突然下了一陣驚雷,剛好擊在鎮守陵墓的一隻石獅上,兩個守門的隊員也因此喪生,但是即使這樣依舊不能擋住挖掘工作。可是在粗暴的挖掘過程中,破壞很多文物,這種做法也引來各界的強烈批判,最終決定不要再繼續挖掘帝陵。

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發掘十三陵時,工地上來了一名古怪的老人

與此同時,怪事再次發生:當時考古隊丟棄了三副棺木,隨後便被村民撿回到家,大家覺得普通人鎮不住帝王家的東西,但當事人非常大膽,結果他的妻子突然暴斃,丈夫也於第二個棺材打好後的半月去世。怪事一次次發生,似乎老人所說的話都應驗了。如今考古界說到定陵考古時,也會談之色變。

宋太宗在《緣識》中寫道: 相傳靈百異無虛說,道理分明盡是真。

古往今來都有很多怪事發生,雖然我們生活在新世紀,但依舊沒有辦法解釋這些怪事,因此有人便認定這是鬼神論,也有人認為能找到科學的解釋。無論怎樣,在十三陵開採的過程中,卻給我們帶來很多損失。由此可見,在做事時應該量力而行。當年考古隊沒有先進的技術,急功近利只會導致更多的寶物被毀。

參考資料: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

宋太宗《緣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