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之張良,是如何在漢朝權力清算的運動中獨善其身的?

談秦說漢(108)“漢初三傑”之張良,是如何在漢朝權力清算的運動中獨善其身的?

“漢初三傑”之張良,是如何在漢朝權力清算的運動中獨善其身的?

前言

大漢王朝建立之後,韓信從齊王遷徙為楚王,又送楚王貶為淮陰侯,最終被呂雉殺死於長樂宮,完美地詮釋了鳥盡弓藏的道理。而蕭何在關中侍奉太子、鎮守後方,經常被劉邦派人問候,於是將宗族子弟送往前線,又散盡家財支援軍隊,最終又不得不以貪汙腐敗為由,釋除劉邦對其有謀反之懷疑,始得善終,也不容易。但劉邦封張良為留侯,卻始終不疑。

高祖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韓信、蕭何、張良被稱之為“漢初三傑”。但為何同為三傑之韓信被疑殺,蕭何被疑用,而劉邦卻對張良始終不疑呢?

“漢初三傑”之張良,是如何在漢朝權力清算的運動中獨善其身的?

張良的政治立場與劉邦一致

張良的爺爺、父親都在韓國做丞相,自秦朝滅亡韓國後,張良就與秦朝產生了國仇家恨。張良曾於博浪沙刺秦始皇未遂,於是聚集了100多人響應反秦起義。後來張良歸附了劉邦,在其帳前做一個謀士。張良的政治動機是很明確的,就是推翻暴秦,他沒有做諸侯王的野心,也沒有這個能力。同時,張良瘦弱多病,說話謹慎,為人低調,是劉邦喜歡的那種款式。

張良與劉邦一起投奔於從江東過來的項梁軍隊,項梁殺死原楚王景駒後,又擁立了羋心為楚懷王。時六國均立了貴族的後人為諸侯王共同反秦,唯韓國沒有。於是張良跟項梁建議立韓國的貴族韓成為王。項梁同意了,並讓張良做韓王成的司徒,率領1000多人去收復韓國舊地,但被秦軍打敗了。劉邦進兵關中,路過韓地,就幫韓王成佔領了十幾個城邑,張良將城邑交給韓王成管理,就跟著劉邦西進了。

“漢初三傑”之張良,是如何在漢朝權力清算的運動中獨善其身的?

張良得到呂雉的信任

大漢王朝建立之後,已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時常表現出對太子劉盈的不滿,認為劉盈性格太過於柔弱而不像自己,欲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呂雉當時年老色衰,劉邦也不愛上她那屋去過夜,自然也說不上話。但呂雉是一個剛毅能忍,心腸十分狠毒的人,她逼迫張良獻計,務必讓劉邦打消廢立太子之念。張良無奈,只得獻計讓其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

呂雉為太子劉盈請來“商山四皓”之後,劉邦大為驚訝,自己禮賢多次都沒請到的世外高人居然成為太子之師,開始相信太子可能真的有過人之處,也感覺太子羽翼已成,於是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而這時,楚漢戰爭結束後的劉邦與呂雉,正在不遺餘力地清洗有功之臣。張良幫了呂雉這麼大的一個忙,呂雉自然是感謝而不會禍及他,也把張良當作自己的人,對他十分信用。

“漢初三傑”之張良,是如何在漢朝權力清算的運動中獨善其身的?

張闢又得呂雉信任

劉盈為孝惠帝后 ,因呂雉濫殺無辜,毒殺他的弟弟劉如意,又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放在豬圈,而對自己的母親心生懼意,並落下心病,很快就去世了。身為太后的呂雉痛哭卻無淚,群臣皆怕,而不知所為何事。張良的兒子,才十五歲的張闢彊跟丞相說:“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不知,問:“為什麼?”張闢彊說:“皇帝沒有成年的兒子,太后懼怕你們這些大臣。”

丞相知道呂雉心黑手辣,讓其感到害怕的人下場都不是那麼美好,於是問計張闢彊。張闢彊建議丞相將太后宗族裡的呂臺、呂產、呂祿拜為將軍,讓其掌管南軍、北軍,讓他們在朝廷裡掌握了實權,有安全感了,大臣們自然就安全了。丞相照此去太后向請示,太后果然放心地哀痛起來了。呂雉得知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是張闢彊的建議,自然也對張闢彊信用起來了。

“漢初三傑”之張良,是如何在漢朝權力清算的運動中獨善其身的?

分析

張良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工作上確實是盡職盡責。因為他沒有稱王的想法,再加上他長期做一個謀士,不管人也不管具體的事 ,所以也不具備稱王的實力,因此劉邦對張良是不設防的。而大漢王朝建立後,劉邦賜其為留侯,他馬上表示贈爵超過了他的期望,主動要求減少封地面積,這一點深得劉邦的喜歡,這也是張良的高明之處。

更重要的是,在封侯之後,張良馬上以身體多病為由,請求歸隱,還辟谷養生,高調地讓世人知道他與世無爭。同時又悄悄地向呂后獻計,請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得到呂后的信用。而其兒子張闢彊又巧妙地獻計,讓呂家人掌握了軍隊,相當於張良的兒子也取得了呂后的信用。這種情況下,張良及其一家人自然是能很輕易地躲開朝廷的各種清算運動的了。

2020/7/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