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項城的底氣:回籍前的活動軌跡,被罷免後全身而退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八十三):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

宣統元年,清廷攝政王載灃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會燒到尾大不掉的“北洋集團”老頭子袁項城身上。是年一月二日上午,袁項城和其他軍機大臣一起接受了載灃的召見。世續、張之洞被召二次入內召對,他們返回軍機處時,向袁項城出示了罷袁諭旨。袁項城回到家後,擬於第二天一早到宮中謝恩。袁家人則勸其逃離北京。袁世凱接受家人勸告,次日乘早車到天津,住在利順德飯店,不過當天晚上又返回北京,入宮謝恩。又過了一天,袁項城向軍機大臣做了工作上的交接。於是,是年一月五日下午,袁乘火車離京南下河南汲縣。但是,袁世凱究竟接受何人勸告由津返京,尚不得而知。

袁項城的底氣:回籍前的活動軌跡,被罷免後全身而退

這是袁項城“回籍養痾”前的活動軌跡,雖說也曾聽家人所言,赴津門避險觀望,但是底氣仍然十足,這一點從這場請君入甕之局的捉刀人,載灃的態度上可以一窺端倪。袁克定在陪同其父奔逃天津的當天凌晨,曾拜訪時任清廷顧問的禧在明,對其講述了袁世凱罷職經過及擬往天津避風頭等情況。禧在明將袁克定來訪的情況函告公使朱爾典。這位算是袁項城在洋人中的鐵桿,朱爾典也確實把禧在明的信函抄報回國。儲存的禧在明致朱爾典信函,有助於澄清在罷職當天,袁氏的活動情形和第二天去往天津的種種細節。袁克定對禧在明說,罷袁諭旨釋出當天,攝政王載灃見到袁世凱時,對袁非常和藹客氣。

袁項城的底氣:回籍前的活動軌跡,被罷免後全身而退

當袁召對完畢,起身離開攝政王辦公場所返回軍機處時,攝政王很高興地對袁微笑,目送他離開。這裡的面帶微笑與目送離開,沒人可以知曉這位慈禧太后處心積慮培養了八年的接班人,究竟是何等糾結的心境。畢竟兄仇國恨在那裡,“慶袁集團”在那裡,天下督撫半出北洋的現實在那裡,這位年僅二十六歲的大清執韁人,遠非袁之敵手。軍機大臣們回到軍機處後不久,世續和張之洞第二次被攝政王載灃召見。當世續和張之洞再次回到軍機處時,帶回了罷袁的上諭。軍機大臣鹿傳霖罷袁當日的日記寫道:“入直、召見同前,邸仍未上。陳田、趙炳麟封奏記憶體。旨袁世凱解仕回籍養痾,復召世、張入對,遂下罷袁之旨。那桐入樞學習,載澍派乾清門侍衛。”

袁項城的底氣:回籍前的活動軌跡,被罷免後全身而退

最終,軍機章京許寶蘅同日的日記寫道:“軍機見起後復召世、張二相入,發出藍諭三道:袁太保開缺回籍養痾;那相入軍機; 澍貝勒在乾清門侍衛上行走。”也算是對袁之被罷,實屬於君讓臣病,臣不得不病的印證,袁之活動軌跡,算是該配合的演出,演視而不見,結果自然得是全身而退,這是袁之實力亦是底氣。當時到車站給袁送行的之人,有記載說:“袁容庵放歸彰德,親故無敢送者,獨嚴範孫、楊晳子便衣送至車驛。”牆倒眾人推談不上,只能說是盤根錯節的北洋團體的自保與忍耐。回到河南後,袁也是言行謹慎,在致同僚的書信中,言必都自稱“因患足疾開缺”。這種韜光養晦,是為待機而起創造條件,也是一位宦海權臣的必修課。

參考資料:《菜根譚》、《北洋軍閥的起源》、《世載堂雜憶》、《異辭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