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門閥制度

門閥是門第和閥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社會現象,門閥權貴在各方面享有特權。門閥制度最早出現在東漢,當時有一部分貴族官員,憑藉家族勢力佔有大量田地,進而豢養門客。並且積累下的無數財富,可以世代傳承。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各方勢力涿鹿中原。混戰之中,大家族的勢力進一步擴張。這些大家族透過和新興貴族聯姻,繼續攥緊手中的權力。由此出現貴族世家、士族名門。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門閥制度

三國歸晉後,西晉王朝頒佈了“戶調式”。戶調式原本是按戶徵稅制度,晉武帝下令從三個方面保證世家士族的權益,分別是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佔田制確認了世家士族佔有大量土地的事實,從法律上保護他們的財產。某種程度上,激發了世家士族的貪婪本性。戶調製規定世家士族可以少繳稅,他們的親屬也享受稅收上的優惠。品官佔田蔭客制是指步入仕途計程車族子弟可以蔭庇門客。所謂門客相當於“家奴”,是世家士族的奴才。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門閥制度

享受了這麼多特權,世家士族還不滿意,他們進而對朝政大權產生了慾望。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沒有科舉考試。如果想要步入仕途,就要接受朝廷的遴選。這種遴選官員的辦法稱為“九品官人法”。地方官員把本地的人才分為九個等級,朝廷按照地方官員的品評結果,授予官職。評級越高,步入官場的起點就越高,普通人連參加評選的資格都沒有。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門閥制度

九品官人法阻礙了普通人的上升通道,如果想要跨越階層,除了造反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這也造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種種亂象。在西晉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官場大環境,標誌著門閥制度正式形成。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門閥制度

東晉時期是門閥制度的鼎盛時期,門閥制度演變成了“血統論”。如果一個人的先祖在前朝當過高官並出身世家士族,那麼這個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官場。東晉皇帝大多昏聵無能,朝政大權被王氏家族掌控。當時民間流傳著一句民謠,“王與馬,共天下”。意思是,這天下名義上是司馬家的,但實際上由司馬家和王家共同掌控。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門閥制度

門閥制度造成了種種腐敗事件發生,引起了寒門子弟的反抗。在南北朝時期,有很多寒門出身的人才趁著亂世進入仕途,他們的出現打擊了世家士族的囂張氣焰。有一件事可以說明世家士族腐敗到什麼程度。當時寒門子弟可以花一筆購買“士籍”,有了這個證明,就能享受到世家士族的各種特權。想象一下,如果天下全都變成了世家士族,全都想著去剝削壓迫別人,那麼這個世道該混亂到什麼程度啊!

正因如此,門閥制度在隋唐年間走入了窮途末路。隨著科舉考試的普及,世家士族最大的特權消失,門閥制度逐漸湮滅在歷史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