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藩王起兵硬碰硬掀翻正統皇帝,朱棣堪稱歷史獨一家。朱元璋自朱標死後,就曾竭盡全力為朱允炆打造了一支護衛隊。

朱允炆被朱棣翻盤,或許朱元璋也該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朱允炆雖然很像朱標,但其實並不是朱標。

朱標的資歷、與地位擺在那裡,這叫根正苗紅,誰要是敢搞事情,吐沫星子都會被淹死。

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在父死子繼的大背景之下,朱棣爭自己老爹留下的位置有錯嗎?

這沒錯,完全都在情理之中。這使得朱棣在道德層面有了一戰之力。

除此之外,朱元璋為朱允炆打造的團隊,問題也很大。

朱元璋不想朱允炆幹那些打打殺殺的事情,說得更直白點,朱允炆對這一方面,也並不擅長。

因此,朱允炆的智囊團多是黃子澄、方孝孺等大儒學家。

理論知識一大堆,滿嘴的仁義道德,但實踐起來,就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了。

削藩沒錯,但順序一錯,失去了先機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不相信諸王,而是相信自己的兒子們。因此,不少朱姓的王爺早早便安置到國家的要塞地區,替朱元璋守江山。

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朱元璋心裡很明白,即便是諸王做大,大明的江山也姓朱。因此,前期對於諸王,朱元璋並未抑制他們的發展。

在眾多王爺裡面,要數燕王朱棣、晉王朱棡實力最強,倆人各自擁兵十萬,成為拱衛京畿最重要的力量。

尤其是燕王朱棣,常年鎮守北疆,與西北的遊牧民族長期作戰,為大明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朱允炆即位之後,雖然國內的大將被朱元璋收拾的差不多了。但他沒有來得及收拾自己的這群兒子們,便駕鶴西去。

朱允炆登基之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叔叔們真的很多。

他們一個個都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於是,朱允炆決定削藩,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

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削藩本沒有錯,但先削誰,成了一個大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先殺肥的還是先宰瘦的?按照黃子澄的建議,先制裁有過失的親王,最起碼可以師出有名。

建文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心中滿是仁義,殺雞儆猴玩成了打草驚蛇。

大叔小叔都是叔叔,建文帝在對那些犯了錯的叔叔下手可真夠狠,一點都不念及手足之情。

但凡是有不法行為的王爺,通常的做法就是廢黜為庶民,一連廢了周齊代岷四位王爺,還逼得湘王自焚。

一系列操作下來,王爺們那也是人人自危,都成了驚弓之鳥。朝廷削藩的舉措越重,朱棣等人的內心也就越煎熬。

靖難之役打響,建文帝葬送好局

公元1399年,朱棣終於是忍不下去了,人就是這樣,在退無可退之時,也就有了反抗的勇氣。

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朱棣在公元1399年起兵,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向南京進軍。

朱棣起兵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北平地區,隨後佔據了保定,建文帝派耿炳文應戰。耿炳文長於防守,這是朱元璋留給他的一筆財富。

耿炳文與朱棣在石家莊地區對戰。

戰爭一開始,耿炳文顯示出自己在防守端的功力,導致擁有精銳軍隊的燕王束手無策,幾經消耗之下,竟然只能夠選擇乖乖撤軍,以避鋒芒。

如果繼續穩紮穩打,然後調集全國的資源來圍攻朱棣,還不如探囊取物一樣簡單。

強大的優勢在手,建文帝還是有點飄了,竟然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下了一封“

勿傷吾叔

”的詔令。

不少學者在分析建文帝失敗的原因時,都提到了這一封詔書。

建文帝錯誤的任務勝券在握,為了甩鍋,早早地下了一封“

別傷害我叔叔

”的命令。意圖很明確,那就是甩鍋。

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畢竟在輩分方面,建文帝屬於晚輩,如果殺了自己的叔叔,在道義上未免會受到譴責。下了這封命令,也就向世人表明態度:

我可沒有想殺朱棣呀,要是朱棣死了可別怪我。

這讓手底下打仗的將軍怎麼看,兩軍對壘,你死我活,自己的長官竟然不讓傷害對方的最高統帥,這就導致了不少將士因此束手束腳。

殺了朱棣,自己公然違背皇帝詔令,死路一條。如果不殺朱棣,那衝上去給朱棣擦皮鞋嗎?打仗的意義何在呢?

原本又都是兄弟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們的戰鬥力打了折扣。

錯用李景隆,導致大明精銳損失殆盡

李景隆作為一個浪蕩公子,竟然被朱允炆派上去對戰朱棣。

幾場交鋒下來,李景隆被朱棣收拾得服服帖帖。六十萬精銳力量損失殆盡。

軍隊都玩沒了,朱允炆都沒有斬殺李景隆立下君威,這就給前線士兵傳遞了一個訊號,敗了也沒關係。

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士氣低迷,戰力不足的情況下,朱允炆又選擇堅守南京,最終被朱棣殺進皇宮,建文帝落寞退場。

建文輸在哪裡了

建文帝起初的優勢太明顯了,輸就輸在了他的戰鬥欲與求生欲不強。沒有經歷過戰場上的廝殺,又如何會有那麼強的戰鬥意志。

一封“別傷我叔叔”的詔書,導致了前線將士束手束腳。眼看前方慘敗,還不斬將立威,將士氣提起來。

如果建文帝當時能夠廢除那封“別傷我叔叔”的詔書,改之為:

誰若能砍下朱棣的頭顱,誰就是燕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必然有人肯為此拼命。

在這種情況下,將士的積極性將極大地調動起來,甚至在一旁看戲的王爺,說不定也能加入到建文的隊伍裡面。

不積極,不主動,又要命,又要利,建文帝顧慮太多,難成大事。

朱允炆佔據絕對優勢,為何被朱棣翻盤成功?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後記

自古以來,皇帝之位必然是有能者居之。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度,遠不如爭奪皇位來得有意思。

經過殘酷的競爭篩選,能夠最終坐上皇位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從朱棣與朱允炆的較量和朱棣後期的表現來看,歷史選擇朱棣或許是對的,對於古代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