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國君殺人,請看晉文公的三堂會審,閃耀著法治光輝

古代皇帝殺個人,那是太正常不過了。但是在春秋時期,如果一個國君殺了人,那情況就不一樣了,還是會有人治他的。因為它上面有周天子,還有春秋的霸主。晉文公重耳就做過一一件在後世看來挺有法治味道的大事。

春秋時期國君殺人,請看晉文公的三堂會審,閃耀著法治光輝

春秋時期中原有許多的小國,法治大家商鞅就是誕生在此國,它就是衛國。雖然衛國國小,但是人家是和天子一個姓,地位並不低。

當初晉國攻打衛國的時候,衛國國君衛成公逃跑了,衛成公的弟弟叔武攝政,大臣元咺輔政。後來楚國戰敗,衛成公又逃到陳國去躲著。晉文公做了霸主後,把他抓回來,不過並沒懲罰他,還恢復了他的君位。

再說衛成公,這傢伙人品和情商都不怎麼樣,小氣刻薄,疑神疑鬼的。晉文公恢復他的君位,他總覺得有陰謀。恰巧有人向衛成公進讒言,說:“元咺想擁戴叔武當國君。”

正好元咺的兒子在他身邊當人質,他也不問訊息真假,馬上殺了元咺的兒子。

回國後,弟弟叔武正在宮裡洗頭,他聽到哥哥回來了,又驚又喜,來不及整理好衣服,握著頭髮就出來迎接。結果被衛成公派的公子歂犬一箭射死。後來衛成公不好交代,又殺了公子歂犬為叔武抵命。這事就這樣混過去了。

元咺覺得衛成公做得太過分,殺了自己兒子,還殺了弟弟,他就找機會逃出了衛國,到晉文公那裡去申訴,請求晉文公主持公道。

春秋時期國君殺人,請看晉文公的三堂會審,閃耀著法治光輝

衛國的兇殺案驚動國際社會。晉國作為霸主義不容辭,晉文公馬上設立法庭,親自主持,召開了一場最早的“三堂會審”。

元咺作為原告,衛成公是被告,君臣當面對峙不合禮節,所以由衛國的針(zhēn)莊子代替衛成公受審,甯武子扶著衛成公在一邊旁聽,衛國大臣士榮作為辯護人。

元咺和士榮當堂展開激烈的交鋒,對於兇殺案的前因後果、雙方的動機、具體細節、各自的責任,方方面面進行辯論。

由於衛成公濫殺無辜的事情證據確鑿,士榮經過百般狡辯還是輸給了元咺。最後晉文公判決:衛成公敗訴,廢掉他的君位,押往洛邑,打入周王的大牢,讓甯武子每天用粥喂他;士榮當場處死;針莊子代衛成公受刖(yuè)刑(砍去雙腳)。

春秋時期國君殺人,請看晉文公的三堂會審,閃耀著法治光輝

元咺被送回衛國,立公子瑕為衛君。

這次審判展現了春秋時期中國人的法制精神,以法庭公開辯論而不是君王獨裁的方式決定國家大事,這樣的民主作風足以照耀後世兩千年的華夏文明,而且最後的判決結果在當時的條件下也算是很合理的,真稱得上公道無私。

春秋時期國君殺人,請看晉文公的三堂會審,閃耀著法治光輝

不過後來,由於周襄王的庇護和求情,衛成公在監獄裡待了三年,又回到衛國了,繼續做他的國君。

這場歷時三年的重大冤案,最終還是以元兇逃脫懲罰,受害者被打擊報復結束。法治最終還是向人治妥協了,不能不說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