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古代文人墨客的娛樂方式種類繁多,其中也蘊涵了不少為人處世的禮儀規範,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古代傳統士大夫當中流行的一種遊戲——投壺。說起投壺,大家可能會有點陌生,但是如果我們回憶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大家對其中的“射”字一定還有一點印象,為什麼一群文人要射箭呢?其實這裡的“射”指代的不是射箭,而是趣味橫生的投壺遊戲。當時文人在喝酒的時候不屑以划拳、唱歌等為助興,對於其他的娛樂方式也不是很瞭解,所以慢慢地投壺就在士大夫間流行了起來。

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投壺的規則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箭往壺裡投,以投中的數量定勝負,數多者勝,而負者則要按照事先約定的數量來罰酒。與划拳助興相比,不由得增加了許多文藝範,擺脫了很多煙火氣息。其實最早的投壺,還要追溯到戰國時期,在當時它是以一種禮儀方式出現的,而真正得以發揚光大是在唐朝的時候,因為唐朝的經濟發展較快,人民對娛樂方式的追求產生了多種不同的需要,所以在這個時期有很多的娛樂方式興起,投壺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投壺的前世今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一直延續到清末才逐漸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流行的場所主要以禮儀場合和宴飲遊戲當中,投壺禮來源於射禮。演變的過程是因為射箭所需要的場地巨大,一般人家的庭院不夠射箭的靶子安置,所以把靶子以壺來取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辦宴席的時候主人家的賓客數量多,而彎弓的數量有限,滿足不了諸多人的需求,所以把彎弓取消用手來發射慢慢成為了主流。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射禮是在宴席當中,賓客很難不喝酒,所以喝過酒的賓客就不好再拉弓,不僅容易傷害到自己,還容易傷害到別人,投壺禮就慢慢地取代了射禮在宴席上的地位。

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宋代文人呂大臨在《禮記傳》中曾有過記載:“

投壺,射之細也。燕飲有射以樂賓,以習容而講藝也。

”其實在最早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射禮,而在當時成年男子如果不會射箭那在當時的官場很難抬起頭來。如果主人請賓客射箭,而賓客加以推脫拒絕的話,那是對主人的大不敬。當時諸侯稱霸的局面下,很少有人敢不服從,哪怕不會也要硬著頭皮上。後來有次一個士大夫把箭射偏了,掉到地上,諸侯隨手一扔,便扔進了家中的酒器當中,引來全場的喝彩,隨後不會射箭的賓客就用投壺來取代射箭。久而久之,投壺就成了宴飲時的一種遊戲。

《禮記?投壺》篇也曾講到:“

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

”從這之後,不僅官員們宴飲的時候玩這種遊戲,哪怕老百姓也在民間掀起了投壺的熱潮。秦漢之後,更是廢除了射禮,投壺禮成為了正式的宴賓的娛樂。到了漢代,投壺的形式與技巧有了變化,由一開始的壺中裝滿紅小豆到後來不裝,裝紅小豆的目的是為了不讓箭飛出壺內,而不裝的目的則是為了讓箭桿躍出,以抓住重投,當時還有專門稱讚重投次數多的人詞語:連投百餘次,謂之為“驍”。

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規則變得複雜化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晉代的投壺活動出現了不同的規則,有著不同的勝負方式,而且在壺的裝飾上也有了新的變化。在壺口的兩邊增添了雙耳,在投壺的花式與規則上更是出現了許多新的類目,如“依耳”、“貫耳”、“倒耳”、“連中”、“全壺”等多種名類。而這種新的遊戲體驗對與一些儒家學者來說則是另一種感受,不是快樂而是苦悶,最早的射禮是儒家的高雅活動,慢慢演變則成為了流連於市井的雜耍,這讓他們的心中生出許多不滿。

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在宋朝,大儒士司馬光則對投壺有了新的見解,作為儒家學派新發展的代表人,他更加推崇的是把禮儀重心放到娛樂上來,把投壺禮的教育意義更加著重的凸顯出來,以教育的目的來解釋投壺的方式,把封建禮節融入到了投壺的過程中。司馬光曾說過:“

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何以言之?夫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

”於是他把投壺的各種名稱劃分還有計算分數的規則,都增添上了“禮”的色彩,司馬光讓投壺再一次偏向於儒家學派的喜愛。

雖然重回儒家的懷抱,但是不久之後的明朝,投壺又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不拘泥於任何形式,跟過去大膽說拜拜。明朝是古代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高潮,投壺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變成了賭博的利器,根據投中的分數押大小,莊家往往賺得盆溢滿缽,於是投壺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是它也成為了斂財的工具。而那些投壺高手甚是被器重,有他們坐鎮往往給莊家帶來不菲的收益,到了清朝之後,受西洋娛樂方式的影響,投壺日趨衰落,但是宮中的禮部依舊傳習著這種投壺禮,直到清朝滅亡。

划拳太粗俗,投壺就高雅?司馬光:投壺能修身,划拳行麼?

投壺禮在歷史上多次變革,一次又一次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飽含了歷史的滄桑,在士大夫群體之中流傳炙熱,而又因為其他新式產品的衝擊無人問津。之所以會有這種局面的出現,是因為一開始它就是以一種古禮的形式而出現,士大夫認為這是一種修身養性的禮節,雅緻的娛樂方式符合他們的身份要求,讓他們能夠接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娛樂具有陶冶人情操的能力。不過,它最終還是抵不過新式娛樂的衝擊,但是投壺仍然沒有割裂與禮儀的聯絡,所以受眾面慢慢變狹窄是它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原因。伴隨著一項項現代娛樂形式衝入清朝的大門,投壺這項活動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最終離開了歷史的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