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讓中原人恨之入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

王昌齡的《從軍行》,情景交融的將戰爭頻繁和戰鬥艱苦描寫出來,同時在結尾直接抒情,用一句慷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誓言,表達了戰士們的必勝之心。但是詩中所說的敵人並不是“樓蘭”,樓蘭只是作為一個代表,不僅僅是王昌齡,其他詩人也經常會使用“樓蘭”作為一種代表意象。

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讓中原人恨之入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那麼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然讓中原人憎恨這麼久,甚至要在詩中寫道“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最早見於《史記》,公元前176年,西漢皇帝劉恆收到冒頓單于的來信,說樓蘭已經歸順匈奴。從此之後,樓蘭就作為一個夾雜於大漢和匈奴之間的小國存在,《漢書》用一句非常精闢的話概括了樓蘭的境地:

“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

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讓中原人恨之入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意思是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很難保持不偏不倚,因此樓蘭經常當牆頭草,風往那邊吹就往那邊倒。而這徹底激怒了中原人,他對樓蘭背信棄義的行為非常不齒,再加上早年樓蘭經常充當匈奴人的耳目。截殺漢朝使者,讓中原人恨之入骨。

漢武帝時期,劉徹派遣衛青霍去病驅逐匈奴,同時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一時間中原和西域互相有了往來,而此時的樓蘭歸屬於匈奴,經常攔截漢朝的商隊,捕殺漢朝使臣。因此在公元前108年,漢朝派遣了軍隊討伐樓蘭,不費吹灰之力就擒獲了樓蘭王。

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讓中原人恨之入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王立馬決定歸降漢朝,並且表示願意當大漢的狗腿子馬前卒,幫助大漢守護好西域。漢兵剛走,匈奴人又來了,樓蘭王同樣不敢惹怒匈奴,於是兩面稱臣,向大漢和匈奴分別派遣了一位王子當做人質。

後來前往匈奴的王子回國,當了樓蘭王,因此樓蘭開始傾向於匈奴,慢慢成為了漢朝的心腹大患。而在漢朝當人質的王子尉屠耆得知後,表示如果讓自己當國王,一定願意效忠漢朝。漢昭帝一聽,這簡單,只要派人幹掉樓蘭王,讓你當國王就行了。

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讓中原人恨之入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於是漢昭帝在公元前77年,派遣著名外交家軍事家,傅介子前往樓蘭。傅介子原本就是西北人,他深知西域人反覆無常的個性,在出使西域時有著老道的經驗。曾經出使大宛時就殺了匈奴的使者,逼迫大宛王歸順漢朝。

在被漢昭帝派往樓蘭執行刺殺任務後,傅介子也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他先是在樓蘭宣稱大漢要犒賞外國。於是拿出身上的金銀財寶到處招搖,可是樓蘭王卻不待見傅介子,一直不召見他,讓他沒有機會刺殺。

於是傅介子讓翻譯對樓蘭王說:

“漢朝皇帝給了他許多金銀,用來賞賜西域各國,如果樓蘭王不想要,他就要離開這裡去其他國家。”

樓蘭王自然不願意看著到手的錢財飛走,於是連夜召見了傅介子,還舉辦了酒宴招待漢朝使者。

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讓中原人恨之入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結果傅介子趁著大家都喝醉了,對樓蘭王說要報告一些私密的事情。於是和樓蘭王一起進了單獨的帳幕中,抬手就刺殺了樓蘭王。隨後對樓蘭大臣呵斥道:

“樓蘭王背信棄義,被大漢誅殺,如今應該迎接在漢朝當人質的王子為王。”

就這樣尉屠耆被接回樓蘭,成為了樓蘭國王,並且改名為鄯善國。後來隨著氣候變遷,樓蘭賴以生存的河流乾枯,導致國家實力迅速衰減。公元四世紀前後,鄯善國也被北魏滅亡,從此樓蘭成為了一段歷史。

樓蘭究竟做錯了什麼,竟讓中原人恨之入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而中原人依舊對漢朝時期的樓蘭無法忘卻,畢竟牆頭草的行為,和截殺漢朝使者的罪孽難以洗刷。於是後世的詩人在提及與外族的戰爭時,通常以“樓蘭”作為代替。實際上還沒到唐朝,樓蘭早就沒忘了,李白杜甫王昌齡等人,壓根就沒有與樓蘭作戰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