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怎麼對待漢朝俘虜?張騫和蘇武娶妻生子,李陵被封為右校王

“報告單于,張騫不肯投降!”小兵氣喘吁吁地來到了匈奴單于面前。

單于似乎見怪不怪了:“那就發個女人給他好了!”於是乎張騫在匈奴娶妻生子。

“報告單于,蘇武也不肯投降!”小兵再次前來報告。

單于兩手一攤:“也發個女人給他!”於是乎蘇武也在匈奴娶妻生子。

但問題是,這兩位在匈奴娶妻生子,卻始終都沒有投降過匈奴。尤其是蘇武持節19年之久,單于都被他熬死了,他都沒投降。

這種投資難道不是相當失敗嗎?既然回報率這麼低,為啥匈奴單于,還是會善待漢朝俘虜呢?

匈奴人怎麼對待漢朝俘虜?張騫和蘇武娶妻生子,李陵被封為右校王

一、中行說的投降,讓匈奴人嚐到了甜頭。

漢匈之間,從劉邦的時候就開始鬧騰,彼此都不服氣,所以戰爭是避免不了的了。可是匈奴人騎兵為主,跟他們打仗太費勁了。後來漢朝想了個辦法,就是和親。

在漢朝統治者看來,用一兩個女人,換取漢匈之間的和平,這買賣划算。所以從劉邦時期開始,和親制度就這麼定下來了。

到了漢文帝時期,原來的冒頓單于去世了,老上單于上臺後,漢文帝又挑了個皇族公主去和親,但是公主和親必須要有一大批侍奉之人,這其中就有人挑中了宦官中行說。

中行說打死也不肯去,他知道去匈奴以後不會有好下場。

可是漢朝這邊非逼著中行說去,結果中行說放下狠話:如果一定要我去的話,那將來我肯定會成為漢朝的禍患!

最終中行說果然說到做到,他到了匈奴就投靠了老上單于,從此以後拼了命給匈奴幹活,就是為了報復漢朝。那麼他做了哪些事情呢?

匈奴人怎麼對待漢朝俘虜?張騫和蘇武娶妻生子,李陵被封為右校王

第一件事:教匈奴人算賬。

這裡的算賬是字面意思,原來匈奴人壓根不懂什麼叫數學,從一能數到十的人,基本上就被捧為數學天才了!

自是之後,漢使欲辯論者,中行說輒曰:“漢使無多言,顧漢所輸匈奴繒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為言乎?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史記》

但是牛羊駿馬這些東西,數量遠不止十頭,所以數量一多,這些數學天才腦子也犯渾,甚至想要哐哐撞大牆。

而中行說是從中原來的,這點小東西對他來說根本就是小兒科。

於是乎中行說便教會了匈奴人數數,而且還讓他們學會了統計學,甚至把牲畜、人口做了檔案管理。

這一套東西都是漢朝用剩下的老掉牙的東西,可是到了匈奴這兒來,卻成了最先進的文化。以至於匈奴單于把中行說奉為天人!

第二件事,保住匈奴的本來面貌。

人身上都是有劣根性的,一般都很難經受得住誘惑。匈奴人也不例外,他們從漢人那兒弄來的衣服實在是太好看了,美食也實在是太好吃了!

從此以後匈奴人就逐漸依賴上了這些東西,如果沒有了,就向漢朝請求賞賜。

長此以往,那漢朝同化匈奴的計劃就算完工了。

可是中行說來了以後,立刻讓他們扔掉了漢朝的這些美食和衣服。

為啥?因為時間長了,匈奴就離不開漢朝了,到時候人家把物資切斷,你們就完了!

所以每個民族都應該保留屬於自己的那種特色,在中行說的建議下,匈奴人恢復了自己的本來面貌,保住了民族的獨立性。

匈奴人怎麼對待漢朝俘虜?張騫和蘇武娶妻生子,李陵被封為右校王

第三件事,樹立匈奴人的自信心。

漢朝給匈奴人的國書竹簡長度是一尺一寸,為了提高匈奴人的自信心,中行說建議匈奴給漢朝的國書竹簡要定為一尺二寸。

漢朝皇帝給匈奴單于寫的信開頭,會寫上這麼一句: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結果中行說建議匈奴單于的回信開頭這麼寫: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平安。

也就是說,中行說認為,匈奴凡是都要壓漢朝一頭,以此顯示匈奴人更加高貴。

為了抬高匈奴文化的先進性,中行說還刻意汙衊漢文化,最終樹立了匈奴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所以說,匈奴人在中行說這兒,實在是嚐到了甜頭。他對匈奴民族的成長幫助太大了,因此後世匈奴單于,依舊希望這樣的漢人來得越多越好。

匈奴人怎麼對待漢朝俘虜?張騫和蘇武娶妻生子,李陵被封為右校王

二、文化上漢匈不分家,已經成了一種常態。

漢朝和匈奴本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但是由於和親制度的盛行,使得漢朝跟匈奴之間,又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首先匈奴單于中,有很多都是有漢人血統的,因為他們是漢朝公主所生。其次公主帶來的男男女女,長期在匈奴生活,也逐漸和當地人融合在了一起。

因此匈奴人的生活、文化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漢朝的影響。這麼一來漢匈之間,在文化上其實就成了不分家的狀態了。

匈奴人知道,漢朝的文化其實更加先進,有先進的文化,幹嘛不去學習呢?

因此匈奴人對漢朝俘虜十分優待,就是希望這幫人能夠留下來,把先進的文化知識傳播到匈奴來。

和親的時間長了以後,匈奴人更加容易接受漢朝文化,而漢朝俘虜,對漢朝文化的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

匈奴人怎麼對待漢朝俘虜?張騫和蘇武娶妻生子,李陵被封為右校王

三、鼓勵更多漢人來匈奴生活。

漢朝俘虜到了匈奴來,一言不合就被封為王有沒有?

當初李廣的孫子李陵打了敗仗,被匈奴人俘虜了,匈奴單于大手一揮,就封李陵為右校王。

得知李陵全家被漢武帝滅了,單于更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

衛律出使匈奴,結果匈奴單于二話不說就把衛律封為了丁靈王,他還成了匈奴單于的謀主。

他的父親雖然是胡人,但是他早就漢化了。

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以後,匈奴單于給予了最高規格的待遇。

地位甚至在謀主衛律之上,不出意外是要封王的。可惜被嫉妒心氾濫的衛律設計給殺了。

由此可見,匈奴人對漢朝的將軍,那是來者不拒。只要你敢來,我就敢給你個王爵做做。

其實封王這事兒,估計也是從漢朝這兒學來的。漢朝的王爵有實實在在的地盤,可匈奴的王爵估計就只有實實在在的牛羊吧。

單于知漢軍勞倦,自將五萬騎遮擊貳師,相殺傷甚眾。夜塹漢軍前,深數尺,從後急擊之,軍大亂敗,貳師降。單于素知其漢大將貴臣,以女妻之,尊寵在衛律上。——-《漢書》

正是由於匈奴人的這種態度,才使得漢朝計程車卒們投降起來更加沒有心理負擔。

那些在漢朝混不下去計程車卒們,肯定舉雙手贊成投降。為啥?因為匈奴單于不光發錢發牲畜還發媳婦兒給你,這不比留在漢朝香嗎?

一旦這事兒傳出去以後,那投降派們就能更加心安理得地投降了。大量漢人投降匈奴,自然更加有利於匈奴事業的發展。

匈奴人怎麼對待漢朝俘虜?張騫和蘇武娶妻生子,李陵被封為右校王

總結:民族情結,是禁錮人才的最低階手段。

從匈奴人如此善待漢朝俘虜這事兒上,其實我們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發。為啥外國企業能留住大量人才,而我們卻嚴重人才流失呢?為什麼每年清北畢業的高材生,大多數都遠渡重洋去了漂亮國呢?

千萬別用民族情結來禁錮這些人才,這是最低階的手段。

整天高喊著民族情結,結果人家一項科研成果,各種領導都要加名字在上面,誰還願意搞科研呢?

要想真正留住這幫人,那就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

肅清官僚主義,肅清唯關係論,簡化辦事流程,提高人才待遇。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怎麼可能還有人才願意跑外面去呢?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