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經世濟國,卻屢屢被貶失意,屈原偉大文學造詣背後的心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屈原從小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跟楚王是親戚,擁有一樣的姓氏,是當時十分顯赫的貴族。小的時候的屈原非常熱愛讀書,且不拘泥於形式還喜歡讀雜書。你說努力也就算了,屈原居然還能過目不忘,擁有超級大腦。這使得他讀書往往能事半功倍。

由於才華出眾,屈原很年輕的時候就得到了楚懷王的賞識,出任要職。官至左徒。年富力強的屈原開始對楚國推行變法改革,想成就一番事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大有成效,楚國形勢大好。楚懷王也很信任他。

本可經世濟國,卻屢屢被貶失意,屈原偉大文學造詣背後的心酸

屈原

有改革,就會有頑固派的地位和經濟利益受到威脅,所以這時候就有叫上官大夫的大臣站出來誣陷屈原。跟楚懷王說屈原把全部改革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居功自傲。楚懷王不能明辨是非,聽信了讒言。變得越來越不信任屈原了。不久之後,屈原就被貶為三閭大夫。

屈原這就很鬱悶了,忠臣難遇良主,朝廷小人當道,辛辛苦苦的努力就這樣付之東流。擱誰誰也受不了,那又能怎樣呢!就這樣,屈原懷著苦悶憂鬱的心情寫下了千古名篇《離騷》。史記說道:屈原所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本可經世濟國,卻屢屢被貶失意,屈原偉大文學造詣背後的心酸

離騷

偉大的文學造詣後面藏著作者多少的心酸和無奈。苦難出輝煌。屈原一生正直清明,反被小人誣陷。滿腔抱負,無處施展,只能寄情於文章。

也不知道當時楚懷王有沒有看到屈原的文章,和一片良苦用心。我想應該沒有。不然也不會被秦國一再欺騙,最後客死他鄉。倘若楚懷王一心一意聽屈原的話,勵精圖治,堅持變法改革。以當時楚國的實力,也不至於被秦國打敗。最後落到滅國的結果。

本可經世濟國,卻屢屢被貶失意,屈原偉大文學造詣背後的心酸

楚懷王被囚

楚懷王死後,兒子楚頃襄王繼位。這個頃襄王比他老爸更軟弱和沒主見。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放逐到偏遠的地方。放逐時長達十六年之久。屈原也因報國無門,滿腔憂憤,只能把憤怒和無奈發洩在文章上面。《天問》、《九章》等名篇就是在被放逐後產生的。

楚國在頃襄王的手上,大臣都擔心像屈原一樣直言進諫,會像屈原一樣被貶。都不敢正面的提建議了,這樣,楚國也越來越弱了,面對秦國的進攻,楚國一敗再敗。最後頃襄王也只能狼狽不堪的到處逃難。

本可經世濟國,卻屢屢被貶失意,屈原偉大文學造詣背後的心酸

投江

當屈原看到楚國越來越不行的時候。想想自己的一生,一再被貶,得不到重用。絕望到了頂點。感慨到:舉世混濁而他獨清,眾人皆醉而他獨醒。一生清白正直卻被放逐。於是含恨抱石投入汨羅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為了寄託哀思,老百姓紛紛包粽子給魚吃。用來保護屈原的軀體。屈原的愛國情懷和感人肺腑的詩辭。為後世所敬仰。為了紀念屈原,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老百姓都會包粽子以寄哀思。這也是端午節的由來。

本可經世濟國,卻屢屢被貶失意,屈原偉大文學造詣背後的心酸

端午憶屈原

縱觀屈原的一生,有經世濟國的才能,忠君愛國的情懷。一身正氣,卻被屢屢被小人誣陷,使得自己的遠大抱負得不到施展。最終抱恨離世。可惜可嘆。

魯迅稱讚屈原的作品:“逸響偉辭,卓絕一世”。“楚辭”的開創性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筆者不禁感嘆,屈原文學造詣後的背後原來藏著這多的無奈和心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