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買東西為何不叫“買南北”,學生不解,10歲孩童一言道破

上古時期,先民還處於矇昧狀態,對這個世界瞭解不深,後來一代代的有學之士,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傳給後人,使得每一代新生的人,先天就站在了比自己父輩更高的位置上。這批傳授經驗的人被我們稱之為“師”,正

是在他們的傳承之下,中華民族才誕生了如此輝煌的文明。

進入了宋朝後,我國的文學史達到了一個巔峰,由此誕生出了很多的文豪,就比如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朱熹。下面就給大家帶來他的一個故事。

朱熹:買東西為何不叫“買南北”,學生不解,10歲孩童一言道破

一、宋朝的出現

有一次朱熹在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想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於是他就詢問學生為什麼“買東西”不叫做“買南北”?這個問題很多成人都無法回答,更何況是這群孩童,課堂上頓時鴉雀無聲,後來有一位十歲的孩童,一言道破了其中的秘密,

就連朱熹聽完回答後,也非常滿意。那大家知道這位孩童當初是怎麼回答的?為什麼一位孩童的回答,能讓大文豪朱熹感到滿意?這還要從宋朝時的文風開始說起。

朱熹:買東西為何不叫“買南北”,學生不解,10歲孩童一言道破

唐朝的風氣屬於文武並重,唐朝在覆滅後,就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由於接連不斷的戰亂,“武”徹底壓過了“文”。當宋朝建立後,就開始著手改變此局面,隨著科舉制的不斷加深,以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再加上又長期處於和平時期,“文”又一次壓過了“武”。

所有的孩子都以學文為榮,很少有人願意學武。這樣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多是給宋朝奠定了極為深厚的文學基礎,壞的是使得宋朝的軍事力量很差。

朱熹:買東西為何不叫“買南北”,學生不解,10歲孩童一言道破

二、教導孩子

那時有一位士子叫做朱熹,他從小就無比聰慧,19歲那年就考取進士,而後出任了多個重要職位。

到了晚年後,朱熹退休了,不過他也沒有閒著,而是回到老家興辦教育,準備將家鄉的文化水平提升一個檔次。

當家長們知道朱熹回來辦學後,頓時無比欣喜,連忙將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學堂上讀書。朱熹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他的課堂風格也同樣是這樣,於是就誕生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朱熹:買東西為何不叫“買南北”,學生不解,10歲孩童一言道破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位妙齡女子提著一個竹籃從課堂外走過,頓時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他們紛紛向窗外看去。這讓朱熹非常的生氣,不過深諳孩童心理的他,並沒有直接發火,而是使用了一種巧妙的方法,來教導孩子要學會聽課。

於是他敲了敲桌子,大家聽到聲音後,立刻回過神來,看著表情嚴肅的夫子,心中有些羞愧,覺得他要發火了。

然而朱熹彷彿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保持了正常的語氣,用手一指那位女子,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位女子要去做什麼?

朱熹:買東西為何不叫“買南北”,學生不解,10歲孩童一言道破

三、朱熹的提問?

聽到朱熹的提問後,大家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開始七嘴八舌的回答著問題。有的同學說女子是去上山採藥,也有的說女子是提著籃子回家。

但大部分同學都說她是去買東西,這樣的回覆正中朱熹的下懷,於是他就緊接著提出了下一個問題:

你們都說的是“買東西”,為什麼不是“買南北”?這個問題一下就把大家給難住了,大家從小就說的是“買東西”,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述。

朱熹:買東西為何不叫“買南北”,學生不解,10歲孩童一言道破

課堂上沉默了許久後,一位十歲的孩童舉手示意,表示自己知道答案。朱熹眼前一亮,揮手示意他說出自己的答案。於是這位孩童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的答案非常簡單:東為木,西為金,南為火,北為水,女子提的是竹籃,那麼就是“木”,而竹籃不可能裝得下火與水,只能裝下“金”,所以女子就是去“買東西”的。

這個回答連朱熹都有些吃驚,於是他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當眾表揚了他。其實這個孩子的回答是錯誤的,但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五行之道,是非常難得的,所以他得到了表揚。

結語:

朱熹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學習的,當學生們犯錯誤時,他並沒有一味指責,而是細心的教導著他們,我們要悉心學習他的做法。而之所以會有買東西這樣的說法。,還要從歷史上的一個做法開始說起。

在漢唐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規模浩大的“東市”和“西市”,大家要買物品,必須要去往這兩個市場,於是久而久之,就將其稱之為“買東西”。

參考資料:

《春日》

《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