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逃亡,宰相: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皇帝:燒不得,都留給叛軍

說到皇帝逃亡的案例,歷史上其實並不算多。畢竟皇帝乃封建時代最高級別的統治者,若非遇到極為特殊的兵諫或是亡國,基本上是不會逃跑的。而皇帝只要一逃跑,便意味著龍顏掃地,威信不再。因此,很多皇帝即便是面臨敵軍也並不會逃跑,而是泰然處之,生死由天。

皇帝逃亡,宰相: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皇帝:燒不得,都留給叛軍

縱觀歷史上這些逃亡的皇帝,最著名的還得是北宋時期的宋徽宗兩父子。當年北宋亡國在即,宋徽宗不想當亡國皇帝,竟強行將兒子宋欽宗踢上皇位,自己則連夜帶著侍衛南逃避禍,留下一個爛攤子扔給了欽宗。

而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也重蹈覆轍,面對金國的大軍壓境,趙構直接逃之大吉將北部中原地區拱手相讓,不但落下個“逃跑皇帝”的名號,在匆忙逃離的過程中還產生了一個“李馬渡康王”的千年笑柄。不難看出,不論王侯將相,還是布衣百姓,逃跑都不是一件怎麼光彩的事。

皇帝逃亡,宰相: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皇帝:燒不得,都留給叛軍

其實,除了宋朝這幾個窩囊皇帝外,盛唐時期也曾出過一位比較知名的逃跑皇帝,其便是唐玄宗李隆基。眾所周知,李隆基還算得上是一位相當有作為的皇帝。他開創了繼武周之治後唐朝另一盛世“開元盛景”,這段時期甚至比早前的貞觀之治名氣還要大,就連向來悲觀的詩人杜甫,也都曾寫下“憶昔開元全盛日”這樣的名句來懷念。

遺憾的是,李隆基這一生的敗筆便是他的摯愛楊貴妃。若不是太寵愛楊貴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也不可能當上宰相。而後者本事地痞無賴出身,不僅沒有治國之才,還將朝堂攪得烏煙瘴氣,直接成了後來安史之亂的導火索。

皇帝逃亡,宰相: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皇帝:燒不得,都留給叛軍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被長驅直入的安祿山和史思明打了個措手不及。慌亂之下,這位一代明君也走上了逃跑的道路。而在逃亡前,宰相楊國忠為了防止安祿山和史思明憑藉長安充足的糧草繼續壯大勢力,便對李隆基說“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

然而,李隆基的回答有些讓人出乎意料,他淡然回了句“燒不得,都留給叛軍罷。”相信看到這裡,不少讀者也是一頭霧水。按理來說,皇帝逃亡時不給叛軍留東西乃是常情。

皇帝逃亡,宰相: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皇帝:燒不得,都留給叛軍

譬如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帶著光緒倉皇出逃,將宮中值錢的東西能帶走的全帶走了,不能帶走的也都砸了。甚至還以怕八國聯軍玷汙珍妃為藉口,將珍妃活活淹死在了井中。雖然這裡面私怨的成分比較大,但也足以證明逃亡時比給敵軍留東西的重要性。那為何李隆基卻一反常態,堅持要把糧草留給叛軍呢?

其實,李隆基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怕糧草燒光後,叛軍進城後惱羞成怒,直接對長安城的百姓展開洗劫。李隆基認為如今自己既然落到這個處境,倒不如為百姓做最後一件好事。

皇帝逃亡,宰相: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皇帝:燒不得,都留給叛軍

顯然,李隆基和楊國忠在糧草問題上的見解高下立判,也難怪最後在逃亡途中,楊國忠在馬嵬坡被亂軍所殺,而心繫天下的李隆基毫髮無損。其實,安祿山和史思明也不是要奪權,只是為清君側。

皇帝逃亡,宰相:請陛下下令燒掉糧倉,皇帝:燒不得,都留給叛軍

而在楊國忠和楊貴妃相繼去世後,李隆基又被迎回長安繼續做起了皇帝。要是當時李隆基真的按楊國忠所言,將糧倉燒燬殆盡。指不定唐朝的基業,就在李隆基手裡終結了。各位,你們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