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化】《搜神記》中的馮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傳奇經歷?

【三秦文化】《搜神記》中的馮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傳奇經歷?

好奇心+行動=發光的金子——這是我上一篇文章表達出來的意思。本著這個思想,接著往下讀《搜神記》,會有什麼發現呢?

車騎將軍巴郡馮緄,字鴻卿,初為議郎,發綬笥,有二赤蛇,可長二尺,分南北走。大用憂怖。許季山孫憲,字寧方,得其先人秘要,緄請使卜,雲:“此吉祥也。君後三歲,當為邊將,東北四五里,官以東為名。”後五年,從大將軍南征,居無何,拜尚書郎,遼東太守、南征將軍。

(《搜神記》卷九之002)

譯文是這樣的——

車騎將軍巴郡人馮緄,字鴻卿。他開始任議郎的時候,開啟藏官印的箱子,看見箱內有兩條蛇,大約長二尺,分別向南北方遊走了。他很害怕。許季山的孫子許憲,字寧方,得到祖父的秘傳。馮緄請他給占卜,他說:“這是吉兆啊。您過三年,應當是邊關守將,在東北方四五里,您的官名含有東字。”過了五年,馮緄跟隨大將軍南征,過了沒多少,他就任尚書郎、遼東太守、南征將軍。

字面上看,故事並不是講馮緄的,而是宣傳得到祖傳算卜秘訣的許憲。這個人“算”得太準了,時間、地點、官名都在後來的事實中得到了應驗。他是怎麼算的?基於一種什麼樣的理論?筆者是沒有能力向各位讀我文章的人講個清楚明白了。

那麼,在我眼裡,這一則小小故事裡究竟有什麼點值得我說道說道呢?有,那便是蛇。因為有蛇的出現,讓我產生了比較多的聯想。

我們知道,蛇是有冬眠期的,一般來講肯定是找相對安全的地方去冬眠。還知道,蛇是喜歡陰溼的地方。但凡這些地方,都不是人類經常光顧的地方——是的,蛇其實是怕人的。不希望被人發現的蛇,鑽進綬笥裡別有洞天、自成一統了,可見這綬笥已經是相當長的時間沒有人去碰過它,存放的地方也不是十分講究,在陰暗角落裡呆了很久是大機率的事。

我們不知道(也沒有必要去考證)馮緄當年接受這隻綬笥是大約在冬季呢,還是蛇出洞的時節,蛇在綬笥裡被打破了往日的寧靜而驚慌逃脫,只說明一件事:這綬笥對應的官位已經很長時間空缺了。即使沒有空缺,也只能說明前任根本就沒當它一回事,與空缺的效果沒什麼兩樣。

不由得要回看一下當時的政治局面了,正值劉志當皇帝。劉志當皇帝,最大的作為便是幹掉了跋扈將軍梁冀,但為了做成這件事,又埋下了另一個隱患便是宦官專權以及後來的黨錮之禍。可以這樣講,他在位的時候,內政其實是一種危險的平衡,宦官與朝臣較力,宦官佔上風的情況下,很多職位如死水一樣存在,便成了合理的存在。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謀不了其政);要不,就空在那裡。

問題是,一個朝廷總是會面對許多許多的緊要事務需要解決,靠宦官的“境界”與能力不可能解決得好,遇上馮緄這種想幹事、又不是宦官體制內的人跳出來,南下北上委以重任是當時政治條件下最可見的機會與命運了吧!

所以,有為青年馮緄命逢其時、到處做官!

所以,精通“算計”的許憲,“算”出來的結果就很“靈驗”了!

馮緄呢?當然不僅僅是一頭熱式的有為青年,當然也知道“世故”,從以自己的軍功舉薦他人為官(當時自己的手下、從事中郎:應奉)一事,可以感知一二,戰戰兢兢的心態,想必是有的。所以,他一見到綬笥裡有蛇,緊張心理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蛇不懂政治,它們在依它們自己的生理習性存在著、活著。可是人類就完全不一樣了,需要活著、並生存下去,如果只依生理習性的話,會活不下去,即便活下去也會活得不象人。

2021-5-23

《幹倒》專欄241

圖片源於網路

海起小店

啃一本書 《搜神記》

作一篇小說 《老子行》(暫擱)

解一部經 《道德經》(不定期)

一類現象/一份思考/一番境界

每一段都是智慧的浪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