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曹丕自以為完成了父親曹操未竟的稱帝大業,卻不知他只是被世家當成了探路石和經驗包。

在當年曹操孫權對決時,曹操看到孫權一方嚴整的軍容,就發出了

生子當如孫仲謀

的感嘆。千年以後,辛棄疾詩詞將其發揚光大:

千古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句話一點都沒誇張。孫權是少有的二代幹得比一代還好的領導。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孫權

為啥曹操這麼感嘆?他的幾個娃,還真的不如孫權。不是說才華,而是大的戰略觀。尤其是最後勝出的曹丕,曹丕自以為完成了父親曹操未竟的稱帝大業,卻不知他只是被世家當成了探路石和經驗包。

為啥二人差距這麼大,我認為關鍵就是,曹丕沒有掌握當領導的核心要義——

平衡

而這,恰好是孫權最擅長的。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曹丕

一、孫權將世家之間的平衡把握地爐火純青

要知道,同樣是二代接班,孫權面對的局面和曹丕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很糟糕。外有劉表黃祖的荊州集團壓迫,內有孫氏宗族勢力的內鬥傾軋,孫策新收的江東還立足未穩。可以說孫吳這個集團就像一個破屋子,處處漏風。

那麼孫權這個裱糊匠是怎麼做到八年後,整合江東一體,迎戰強大的曹操並戰而勝之的呢?

玩平衡,就是他的秘訣。

看看他哥孫策為啥沒有選擇以“驍悍果烈”著稱的三弟孫翊,而是傳位給他?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這句話,重點在哪裡?在舉賢任能,各盡其心。孫權可以很好地平衡各方勢力的利益需求,讓他們能各盡其心,整個江東集團捏成一個拳頭。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平衡各方勢力

1、孫家的基本盤——淮泗集團

從權力結構分類看,除了孫氏宗族本身外,東部政權內部主要有兩大利益集團。一個是由江北而來的淮泗集團,另一個是江東本地的世家大族。東吳政權的建立是以孫策率淮泗兵進入江東,橫掃諸侯為起點的,在這期間,在孫策、孫權兄弟非常倚重淮泗集團,這是他們打天下的老底子。也是孫權的基本盤。

雖然孫策的父親孫堅是江東吳郡人,但是,孫策從袁術那裡討回的父親舊部以及招募的兵卒卻大多來自淮河、泗水一帶。

(孫)堅又募諸商旅即淮、泗精兵,合千許人,與(朱)俊兵力奮擊,所向無前。——《三國志·孫堅傳》

淮泗集團的代表人物有周瑜、張昭、魯肅、程普、周泰、諸葛瑾等。袁術曾任命周瑜和魯肅分別為居巢長和東城長,周瑜和魯肅認為袁術不能成就大事,都辭去官職渡江跟隨孫策,孫策任命周瑜為建威中郎將,魯肅把全家都搬到了曲阿。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袁術以周瑜為居巢長,臨淮魯肅為東城長,瑜、肅知術終無所成,皆棄官渡江從孫策,策以瑜為建威中郎將。肅因家於曲阿。——《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四》

(孫策)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三國志·孫策傳》

淮泗集團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早先追隨孫堅的部將,如程普、韓當、黃蓋等;二是跟隨孫策平定江東的部將,如周瑜、周泰、蔣欽等。三是孫權一手提拔起來的部將。如呂蒙、甘寧等。

看看這些煊赫的名字,就知道,淮泗集團當年有多麼強盛。可是這麼強盛,也面臨一個問題:強龍難壓地頭蛇。

2、江東大族實力雄厚

江東這片土地,世家也不是吃素的,當年的江東,不像現在一片鳥語花香。而是逐漸開化的過程,坐地戶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家族利益,都是手下有實打實的地盤和家兵的。例如最著名的陸家,出過陸遜這樣的名將,家中私兵幾萬。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所以,為了立足江東,就必須爭取江東士族的擁護和支援。在東漢末年,江東兩大郡吳和會稽各有四大姓的說法,吳四姓為顧、陸、朱、張,會稽四姓為虞、魏、孔、謝,相對而言吳四姓比會稽四姓更接納孫吳政權。

3、如何穩定局面?

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孫權看得很清楚,他的策略很簡單——

以基本盤淮泗集團為核心,積極吸納江東世家。

淮泗集團是基本盤,非但不能削弱,反而要不斷壯大。他們壯大了,孫權就有了壓制江東世家的底氣。

他首先依靠淮泗集團將領討伐佔據土地人口的山越、宗部勢力,讓淮泗集團在戰爭中獲得功勳和大量土地部曲,勢力繼續膨脹。此外,孫權派遣張昭和周瑜,藉助他們的聲望拉攏南渡的北方士族,得到了淮泗文人的合作,淮泗集團人才濟濟,文武兼備,進一步鞏固了孫權的統治基礎。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江東集團是坐地戶,要積極吸納,但又不能反客為主。

孫權上臺後,採取一系列籠絡和優待政策,對待江東士族的態度由輕視轉向重視。淮泗集團與江東士族之間的鬥爭,也從敵對關係轉向緩和關係。

他以吳四姓為突破口,大肆收買人心。顧氏的顧雍、陸氏的陸遜、朱氏的朱桓、張氏的張溫都先後被他拉入孫權幕府,並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中又以顧陸兩族和孫權的合作程度最高,孫權看到陸遜入幕府後一系列優異表現,果斷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他,就是要深度繫結潛力股。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幾年時間,如春風化雨,江東士族不知不覺中融入孫吳政權,最終與孫吳政權全面合作,江東士族在孫氏政權中的地位和影響急劇上升。《三國志·吳書·朱治傳》稱,“公族子弟及吳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數”。顧雍從黃武四年(公元225年)到赤烏六年(公元243年)卒於任上,為相19年,陸遜更是成為呂蒙之後的大都督。切切實實進入了權力中心。

孫權得到了江東士族之心。

兩大集團,相互制衡,威權自然歸於主上。

到了孫權後期,江東世家膨脹了,如何處理好朝堂之上不斷坐大的江東士族與日益衰微的淮泗集團之間的權力關係?又到了考驗平衡大師孫權的時候。

他透過

二宮之爭

,廢掉太子孫和,也沉重打擊支援太子的江東士族。代表人物陸遜甚至憤忿而卒。

就是靠著認清基本盤,把握平衡,孫權牢牢掌控著東吳朝政,曹操討伐、劉備討伐,曹丕討伐,都被他平安度過。

而我們的曹丕,平衡術玩得一塌糊塗。

二、曹操為啥不稱帝?曹丕為啥敢稱帝?

曹操的幾個崽,文采曹植最高,聰明曹衝最高,武藝曹彰最高,曹丕啥也不佔,還好他大哥曹昂死得早,他就佔一個年長。但曹操是講究唯才是舉的,在亂世,禮法這些遠遠沒有才能重要,所以,一開始,曹丕被弟弟們衝擊得地位不穩,雖然年齡最大,但曹操遲遲不立世子。

曹丕有些慌了,所以極力向世家方向靠攏。很快,發現了他奇貨可居的世家們,轉而支援他。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等紛紛擁護曹丕。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曹丕登基

曹丕爭位成功後,老爹死了。死前還沒當上皇帝。曹丕很想證明自己,證明自己能完成老爹的未竟事業。他把稱帝當成人生最大目標。而不去想想老爹為啥不稱帝。

曹操為啥不稱帝?

收到孫權勸進的奏表時,曹操大笑著說:這小子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兩漢四百年江山。大家潛意識裡面劉漢就是正統。任何敢稱帝的就是亂臣賊子。但劉漢確實已經沒有實力了,所有的大小實力都蠢蠢欲動。就是不敢冒頭。

為啥?第一個稱帝的會被道德集火。因為你打破了大家的認知。而第二個稱帝的阻力就小很多,君不見曹丕稱帝后,劉備、孫權紛紛不再忍了,也都稱帝,誰還不想過把皇帝癮?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就像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發動清算時一樣,大家幾十年幾百年的認知被你打破了。大家都要看看,你是不是有能力打破這種認知。換句人話講——你本人實力是否對得起皇帝這兩個字。

曹操不敢,因為他對自己有清晰地認知:家族不是頂尖世家。他自己的基本盤是中小士族和地方中小豪強。但敵對勢力是強大的大世家。他們的理念和曹操格格不入,所以曹操不願意妥協。而不妥協代表著曹操無法徹底取得大世家的支援,曹操稱帝群眾基礎不夠。

曹丕敢,不是因為他能力強,德行高。而是因為他天真地以為只要拉攏了大世家,取得他們的支援,就可以具備稱帝的資格。作為交換,他將曹魏的命脈——高考,交給了世家。

三、九品中正制威力為啥這麼大?

曹丕成為魏王的當年,就按照約定,實施了

九品官人制(又稱九品中正制)

尚書陳群,以天朝選用不盡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鑑者為之,區別人物,第其高下。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陳群

這個制度核心有兩個,一個是中正官,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長;一個是品評制度。

品評主要有三個內容: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

2、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魏晉時的總評一般都很簡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

3、定品:即確定品級。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但晉以後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於是就形成了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中正官是誰的人?表面看是曹魏的人,而經過十幾年的執行,就變成了世家的人。為啥?中正官也有家族,也有孩子。花花轎子人抬人啊。當然,司馬懿後來還不放心,加了個大中正,位在中正之上,就是要保證大士族吃完所有蛋糕。

晉宣帝(司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議曰:案九品之狀,諸中正既未能料究人才,以為可除九品制,州置大中正。

考官是世家的人,考題是世家家世為主,這種制度,就是為世家量身定做的啊。

舉個例子,我原本是曹魏的縣令,我自然效忠曹魏,但我也有兒子。我兒子也想當個更大的官。可是當官的標準和途徑都在大世家手裡控制著,我能怎麼辦?投靠過去啊。為了給家族一個前途啊。

這個制度,就是大世家拿曹家江山當了他們的經驗包,掏空了曹魏的人才庫。

四、曹丕不會平衡術

1、曹丕認不清自己的基本盤。

他不知道,曹家可不是袁家,不是出了一個曹操就能扭轉人家幾百年的認知,在大世家眼裡,曹家依然不是頂級世家,而且,和曹操的關係不佳,也讓大世家對曹家不感冒。大世家只是把曹丕當成了探路石,讓他稱帝,吸引火力,給後面自己稱帝掃清輿論罷了。

而曹丕取得大世家支援後,把他們當成了基本盤。忘記了跟著父親曹操混的曹家宗族、中小士族和功勳集團才是他的基本盤。看看他的政策:

(1)設立中書省,使尚書省的權力下降,淪為執行機構;

(2)推行九品中正制,進一步取得中原門閥士族的支援;

(3)詔令外戚、宦官不得干政;

(4)削奪藩王權利,經常變更藩王封地,並且嚴密監督藩王。曹植在曹丕時代就經常遷徙,並且受到了監視。

(2)就不說了。(1)其實和(3)一個意思。為啥?過去西漢時,尚書省是宦官充任的,東漢末年逐步變為士人充任。現在,新立的中書省,一開始就是士人,徹底斷了宦官的心思。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老祖宗在天上看著你呢,瞎搞,不看看自己出身

外戚、宦官這兩個可能和士族政權的集團,也是皇族的羽翼,一開始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了。老祖宗大宦官曹騰在天上看著你呢,瞎搞,不看看自己出身。

而藩王這個,實在不知曹丕咋想的?自家人限制得比外人狠,你真以為大世家全心投靠你啊?沒有實力的皇族也只是擺設罷了。

2、曹丕專門打擊父親留給自己的基本盤

功勳大將,羞辱致死。

水淹七軍的于禁被放回了曹魏,這個時候的他已是“鬚髮皓白,形容憔悴”了。

當著百官的面,曹丕安撫了他,于禁泣涕頓首,感動不已。但當於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竟然讓人在屋子裡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

這種羞辱實在太狠了,于禁見到後,羞愧得病死去。于禁是五子良將之一啊。你這麼玩,其他將領心裡舒服嗎?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打敗仗?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這種當面一套,背面羞辱人的刻薄實在不討人喜歡。就司馬光也忍不住跳出來指責曹丕“不君”:“

于禁將數萬眾,敗不能死,生降於敵,既而復歸。文帝廢之可也,殺之可也,乃畫陵屋以辱之,斯為不君矣!

宗族長輩,貶為庶人

叔叔曹洪,曾經救過曹操的命,怎麼說也是有點分量的長輩了吧。可是就是僅僅因為做世子的時候,曹洪借給他的百匹絹不稱意,曹丕就從此懷恨在心。

當上皇帝后,他藉口曹洪的門客犯法,要株連曹洪下獄處死。這簡直是赤裸裸的報復,哪有門客牽連主人死刑的道理。這個時候,群臣都來救曹洪,但曹丕根本不同意。最後連卞太后都驚動了,責罵他:“梁、沛之間,非子廉無有今日!”加上太后強迫郭後“泣涕屢請”,曹丕才勉強同意放了曹洪,但仍要貶為庶民。

為何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比比孫權曹丕,才發現曹丕犯了當領導大忌

當然,對兄弟們就不多說了,七步成詩的曹子建的遭遇大家都懂。

用人上,中小士族無法出頭。宗親和宦官、外企勢力又被全面壓制。這樣,在曹丕不遺餘力的幫助下,大世家迅速掌握了朝政,曹氏宗族,只有曹真一兩個頂住,後繼乏人。到了兒孫一輩,大草包曹爽都能託孤了。曹家不敵暗地磨刀幾十年的司馬懿不是應該的嗎?

五、反思

對比孫權和曹丕的做法。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如何當好領導?擴大支援自己的基本盤,相容支援自己的其他勢力,在上述勢力之間取得平衡。如果玩不好,偏幫一個,很快就會翻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