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的無能才導致了朱棣的意外勝利

朱棣“靖難之役”成功有多幸運。建文就有多倒黴。朱棣篡位成功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次藩王造反成功者。以不可能成功方式取得了成功。可以說朱棣成功一半的成功來自建文的神助攻。任何一場造反都是是極其艱難的,要麼自己一方極為強大處於壓倒性優勢,比如郭威篡位後漢就是孤注一擲取得成功,要麼是一方經過長期準備,最後以一錘定音,比如趙匡胤篡位後周,再就是暗中就是積蓄力量,然後突然起兵造反放手一搏。比如漢代的七國之亂。

建文帝的無能才導致了朱棣的意外勝利

但問題是,以上所有的造反教科書都不是朱棣的選擇,因為朱棣根本就不想造反,屬於倉促起兵,至少準備不足。起兵以後應該說朱棣的仗打的不錯,朱棣一方軍隊的素質和戰鬥意志是很強的,大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識,軍事指揮也不錯。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僅僅是戰術上的勝利,朱棣折騰了三年也就是在自己的藩屬之地打轉轉,沒出河北省呢。而他的侄子建文帝是名正言順的大明皇帝,可以調動了全國所有的資源兵力,在道德上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代表著正統。建文在軍事是隻要不犯錯,完全可以耗死朱棣,畢竟是朱棣是三郡兵馬對抗全天下。朱棣真的耗不起。但奇蹟的事情發生了,朱棣贏了。歷時四年以地方藩王的身份入主南京。實際上朱棣全面反攻也不過是半年。

建文帝的無能才導致了朱棣的意外勝利

回頭說建文,朱允炆輸在哪裡?第一就是無人可用,第二是書生領軍。第三是用人不當。朱棣真應該感謝他老爹朱元璋,藍玉或者傅友德如果活著,借朱棣三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開國武將都給殺絕了。建文真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有就是朱棣是有的野心的(有野心不一定要幹),朝鮮大使給國內打政治報告都說明了這一點,朱元璋對此恐怕更是洞若觀火。在公元1399年(建文剛剛登基),朱棣就開始大規模擴軍,加固城池。起兵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完全控制了就藩地區。造反兵力大約兩萬多人。

建文帝的無能才導致了朱棣的意外勝利

建文帝登基時候21歲。已經成年人了,但卻是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對比當時39歲的朱棣來說,個人能力,識人之明都比叔父朱棣差得太遠。身邊謀臣都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這些無能之輩的書生。整個靖難戰爭期間,基本上都是文官掌軍,建文帝也是沒辦法,可用的武將實在是寥寥無幾。這是有人提議讓其他藩王起兵剿滅朱棣造反,按理說這個策略不錯,但被黃子澄否決,怕藩王和朱棣和兵一處。歷史上就有黃子澄這樣的飯桶。自己沒有主意。別人出主意還不善於採納。這些人用八個字就可以形容,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建文帝的無能才導致了朱棣的意外勝利

建文帝派出的第一位“討逆軍”主帥就是長興侯耿炳文。這個主將就派錯了。長興侯耿炳文善守不善攻。建文你是主攻方,但卻派出了一個善守的將領。犯了戰略性錯誤,也是建文帝無將可派的無奈之舉。耿炳文與朱棣兩軍對壘,朱棣親率騎兵繞到南軍背後,南北夾擊擊潰耿炳文。耿炳文首戰失利。但並不氣餒,駐守守真定城堅守不戰(真定侯)、朱棣攻城不利、被耿炳文斬殺三萬餘級。而此時的朱棣能做的也僅僅是確保北平不失而已,如果建文此時能夠讓長興侯耿炳文堅持到底,完全可以耗死朱棣。但建文著急了,他希望迅速平定叛亂,給其他諸王以震懾,於是他派出了最大的草包李景隆。

建文帝的無能才導致了朱棣的意外勝利

我現在都懷疑李景隆是朱棣的人。李景隆和朱棣的會戰敗的徹底。敗得莫名其妙。過程就不說了,反正建文五十萬大軍被葬送了。事後朱棣總結李景隆的失敗的原因總結了幾點,第一死後為將政令不修,紀律不明。死生離志(領導力不行)。第二是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皸瘃,甚者墮指,又士無贏糧,馬無宿槁(南軍不習北戰,水土不服)。第三是貪而不治,智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李景隆個人能力不行)。

在擊敗李景隆以後,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帶兵長驅直入,公元1402正月,朱棣帶兵過保定佔據德州,隨後沿著大運河迅速南下。六十多天直抵徐州,但沒有打下來。朱棣也糾纏繼續南下。僅用十八天攻克揚州、南京門戶洞開京師震動。這時候有人建議建文去浙江,再做他圖興復。結果方孝孺來一句:唯有力守以待援兵。即事不濟,國君死社稷,正也!建文猶豫間,守衛南京城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直接開啟金川門。朱棣大軍兵不血刃佔領南京,25歲的建文帝最後點燃宮殿不知所終。朱棣也完成了他最華麗的轉身。42歲的朱棣登基,在位22年。史書對朱棣評價頗高。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