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已是經典,為何會被西方當成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

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並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古人都給我們留下很多難能可貴的東西。

最近網路爆火的河南衛視各類晚會的節目,由於高度還原傳統文化而被網友大加讚揚。

河南作為當年的中原地區,有著很多的文化沉澱,而節目組的策劃人將這些傳統文化透過歌舞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都能被傳統之美所震撼,這種做法值得很多策劃人學習。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流傳上千年的小故事,小學時期的語文課本上有著很多弘揚傳統美德的故事,著名的《孔融讓梨》便是其中之一。

“孔融讓梨”已是經典,為何會被西方當成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孩子們懂得謙讓,並且要學會尊重兄長,照顧幼小,這樣的精神正代表著我們的傳統美德。

然而被我們奉為經典的故事,卻被西方國家當成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

一、《孔融讓梨》的內涵

孔融身處的年代是東漢末年,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國時期,他從小就天賦異稟,對於詩詞歌賦極度熱愛。長大之後還成為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其文學素養得到很多人的讚賞。

而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發生在孔融四歲的時候。可見他當時有異於常人的見解,並且內心相當成熟。

“孔融讓梨”已是經典,為何會被西方當成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

當年孔融的父親的朋友來到孔融家中拜訪,還帶著一籃子可口的梨,父親便將這些梨分給家中的孩子。

但是讓父親感到意外的是,四歲的孔融竟然直接拿了其中最小的梨,父親對於孔融的行為很是不解,於是便詢問孔融為何這樣做。而孔融的回答讓父親欣慰不已,也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話。

孔融對父親說自己的年紀比較小,所以就應該拿小一點的梨。父親又問道,為什麼弟弟們的梨也比你的大一些呢?

孔融說弟弟們比較小,我應該照顧他們,所以我把大的梨留給他們。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孔融對於兄長們的尊敬,以及對於弟弟們的疼愛。

“孔融讓梨”已是經典,為何會被西方當成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

《孔融讓梨》的故事已經流傳很多年,但是依舊被人們大力弘揚,原因就是小小年紀的孔融便懂得謙讓,這也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品德。

這在國人眼中就是典型的傳統美德,然而在很多西方國家的眼中卻並非如此。他們對此提出了很多質疑,比如為什麼讓年僅四歲的孩子分梨?

二、西方國家的觀點

這個故事在很多西方國家也比較出名,很多知名的教授甚至將這個故事作為案例,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教授和學生都對這樣的做法持反對態度,和國人的看法截然不同。

“孔融讓梨”已是經典,為何會被西方當成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

比如哈佛大學的某位心理學教授,他就曾經讓同學們分析這個案例。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孔融但是並不是出於謙讓,也不是為了照顧他的兄弟們,而是單純的想要得到父親的讚賞。

簡而言之這種行為就是一種表演行為,而觀眾就是孔融的父親。很多西方人都認為孔融做事情比較圓滑,這樣既能夠拉攏兄弟之間的關係,還能夠得到父親的讚賞,可謂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他們甚至還將這種行為歸結為“虛偽”,並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學習這樣的處事風格。由此可見,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人的解讀下,便有了截然不同的含義。為什麼西方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孔融讓梨”已是經典,為何會被西方當成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

三、出現思想差異的原因

或許出現這兩種極端觀點的原因在於人們身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我國的傳統觀念就是“孝”、“尊師重道”等等,很多時候都會把集體利益甚至是別人的利益,看得更加重要,還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顧別人。

然而西方國家很多人的觀念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他們只在乎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思維方式和說法也都比較直白,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

現在從很多國家對外的行事風格,就能看出其國人的性格,我國向來都奉行和平發展、共同進步,積極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而有的國家卻一直以自我為中心,奉行霸權主義,恨不得全世界的人民都臣服於他們,然而這終究是痴心妄想。

“孔融讓梨”已是經典,為何會被西方當成反面教材?原因很簡單

結語

其實人們的思想觀念一直都在變化,每個人對《孔融讓梨》的故事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是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之下,我們能看到的依舊是故事中的美好。

或許很多年以後,這樣的故事會變成糟粕,但是這都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問題自然會得到合適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