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近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籍州長阿伯特19日簽署了一項法案:一旦檢測到胎兒胎心則禁止婦女墮胎。

一般來說,懷孕滿6至8週會檢測到胎心。但是據醫學專家介紹,此時大部分女性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墮胎診所)

也就是說,當女性意識到自己懷孕的時候,她就已經失去了墮胎的機會。

但女性墮胎權這事,在美國從不是個單純的科學問題,甚至也不僅是個人權問題,而是與意識形態、政治立場高度掛鉤。

1

得州這一法案如果成真,就會讓時光“倒流”半個世紀。

如今在大部分國家,墮胎被視為一項婦女的基本人權。但這一認識那是在現代社會才逐漸形成的。因為,在現代醫學得到充分發展之前,無論墮胎還是生育,都對女性有非常高的危險性,那時候要是動輒墮胎才是侵犯婦女的人權,這也形成了社會普遍的反墮胎意識。

對美國來說,尤其如此。美國建國初期,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社會價值觀普遍保守。再加上主導美國社會的是清教傳統,苦修式生活被視為榮譽,墮胎則被視為濫交的副產品,從而被歸類進了不檢點行為。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著名的“五月花號”)

後來,哪怕現代醫學得到發展,可以在保證孕婦健康的情況下墮胎,但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往往滯後。

到1970年代之前,美國大部分州都執行著嚴格的反墮胎法律。

但由於現代化生活的發展,城市中“人與人的連結”增加,傳統上對於墮胎的限制就顯得非常不合時宜。由於反墮胎法律的存在,根據官方的統計,僅1930年就有近2700名美國女性因非法墮胎而死亡。到1965年,因生育而死亡的女性中,有17%是非法墮胎所致。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須知,在1960年代,人流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這樣高的死亡率與死亡數字,是非常離譜的。

改變,已經箭在弦上。而改變的落實,得從一名叫做諾瑪·麥考維的女性說起。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諾瑪是得克薩斯州人,她的父親是一名電視維修工人,在那個年代這個職業頗受尊敬。但諾瑪的父母感情不和,在諾瑪13歲那年,夫婦倆離婚,無人照管的諾瑪便開始離家打拼。

因為父母感情的問題,諾瑪的成長過程並沒有得到關注和指引。10歲的她曾經搶劫過一家加油站,並且在得手後逃跑。

1963年,16歲的諾瑪與年長她七歲的伍迪·麥考維結婚,並於1965年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隨後她便與丈夫離婚,然後染上了毒癮。兩年後,她再次懷孕並生了一個嬰兒,被收養。

諾瑪接下來的生活自然很難順利,21歲時懷上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

此時的她,早已居無定所,流落街頭。靠著替人打掃衛生掙來的微薄收入度日,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被她花在酒精和毒品上。走投無路的諾瑪,決定要去墮胎。但得州當時對於墮胎的限制很嚴……

更倒黴的是,諾瑪還有一群不怎麼懂法,也不怎麼靠譜的朋友。

這群朋友勸諾瑪謊稱自己是被強姦導致懷孕,但是直到諾瑪報警之後才發現,當時得州的法律竟然也不允許一個被強姦致孕的女性墮胎。

也就是說,哪怕一位女性肚子裡的孩子是強姦犯留下的,她也必須把孩子生下來……

走投無路之時,諾瑪結識了兩位律師莎拉·威丁頓和琳達·考費。兩人認為得州的反墮胎法令侵害了當地女性的權利,當時正在尋找一名合適的原告人選,好將得州政府告上法庭。

很快,雙方達成委託協議。諾瑪·麥考維化名簡·羅,將達拉斯地方檢察官亨利·韋德告上了法庭,要求得州取消墮胎禁令。

整個官司曠日持久,一直打到了美國最高法院,稱為“羅訴韋德案”。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頒下判詞,承認婦女的墮胎權受到憲法中對隱私權的保護,而限制婦女墮胎的法律違憲。最高法院還對墮胎權的限制應採取嚴格審查標準,並提出“三階段標準”。

妊娠第一期(妊娠頭3個月),孕婦有自主決定權;

妊娠第二期(妊娠中3個月),出於孕婦健康考慮,各州可以限制但不能禁止墮胎;

妊娠第三期(妊娠後3個月),除非孕婦有生命危險,各州可以立法限制或禁止墮胎,保護胎兒。

按理說,最高法院已有定論,關於美國婦女墮胎權的爭議就該終結了。但令美國社會沒想到的是,這不僅不是結束,反而開啟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反墮胎運動……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2

時間來到21世紀,美國播出了這樣一則反對墮胎的電視廣告,廣告中一位年長的女士“義正辭嚴”地說道:

“自 1973 年以來,僅美國就有 5000 萬無辜的嬰兒死於墮胎。墮胎也給無數墮胎後的母親、父親和家庭帶來傷害。”

然而定睛一看,螢幕上的女性,正是當年推動聯邦最高法院墮胎權判例的諾瑪·麥考維。

她還聲情並茂地講道,這些年來她一直被操場上空蕩蕩的鞦韆之類的東西困擾著: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我想,哦,天哪,遊樂場是空的,因為沒有孩子,他們都被流產了。”

喲喲喲,這不簡·羅嘛,幾年沒見,怎麼“叛變”了?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的“蓋棺定論”似乎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倒是激發了反墮胎一方的大舉反攻,一方面不斷遊行示威,一方面積極與各級立法機構聯絡,希望能推翻“羅訴韋德案”的判決。

僅僅3年後,美國國會不得不透過《海德修正案》,禁止政府資金為墮胎手術提供補助。

1992年,在“計劃生育聯盟訴凱西”一案中,最高法院判決,只要不會對尋求墮胎的婦女造成“不應有的負擔”,各州可以立法限制墮胎。

這種和稀泥一般的說辭,開了口子,許多州緊跟著開始出臺各種限令來阻止墮胎,如對診所的硬體設施提出要求、強制延長等待時間、限制墮胎週數等等,給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低收入女性帶來了很大負擔。

至今,美國反墮胎運動仍然盛行。2018年,路易斯安那州小城史萊夫珀特就經歷了這樣一場“文化衝突”。

這座小鎮上有家不大的診所:希望婦女診所。它竟然是方圓200英里內僅有的一家做人流手術的診所。來這裡墮胎的女性,8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墮胎費用(大約500美元左右)得自掏腰包,因為《海德修正案》的存在,聯邦、州政府和保險公司都不買單。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拜登就曾長期是海德修正案的支持者,在參選總統前夕才改變立場)

由於缺乏經費,過去十來年裡,該州的墮胎診所陸續關閉,現在只剩3家,每年做10000例手術。因為法律還規定諮詢問診和手術之間至少有24小時間隔,因此很多孕婦必須承擔交通、住宿等額外開支。

事發的那個週六,診所預約滿員,有大約50名孕婦等著做手術,護士們在忙著做各種準備。

但在診所門外,卻聚集著一群反墮胎人士,他們共有30多人,打著傘,握著十字架或聖經列隊緩行,邊走邊祈禱。還有一輛麵包車緩慢行駛,車上巨大的廣告牌,一面是胎兒影象,文字是“你會保護我嗎”?另一面是蹣跚學步寶寶的臉,配的文字是“我出生前就能聽到媽媽的聲音”。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跟抗議者兩陣對壘的是一群女權人士,穿著亮色背心,在診所外指揮交通,或者陪孕婦進診所。

當地反墮胎運動發言人、宗教人士克里斯·戴維斯說,圍繞墮胎展開的是一場“文化戰爭”。而他們的“文化基礎”,正是在美國舉足輕重的宗教勢力。

宗教人士這些年著力於遊說本選區的議員,教會則付錢給遊說公司,在各級議會中為反墮胎法律立法鋪平道路,保守勢力則充分動員,積極為反墮胎運動站臺。

有了“教義”作保,他們說話腰桿子就硬,甚至不惜使用各種恐嚇手段,去威脅墮胎診所與墮胎醫生,還自認為是“正義”行為。

一位醫護人員的描述:在美國南方的人工流產診所裡工作有點像處於重圍之中。在診所裡的感覺就如同上戰場。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是戰戰兢兢的,心裡害怕著那些抗議者,擔心他們會攻進來。

希望診所的負責人凱塔琳·皮特曼是這個診所的頂樑柱,她在這裡工作了35年,她說,要是早30多年有人告訴她,今天她會坐在這個診所,面對各種規定和限制左右為難,被氣勢洶洶的“反”派人士責罵威脅,她會覺得不可思議。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可這一切正在發生,”她承認。

當然,文的(修法)武的(威脅)都未必能改變一個人的立場,但錢,卻往往可以。

當年的墮胎權推動者諾瑪·麥考維,在事後並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直到1980年她看到報上有人公開質疑“簡·羅”是否純屬杜撰時,才終於決定不再沉默,對外承認她就是這宗案件的原告人。她公開身份後,積極參與爭取墮胎權的運動,出席遊行、在婦女診所工作、向群眾發表演說、寫自傳、拍攝紀錄片。

她成為爭取墮胎權的風雲人物,備受關注。

1989年,諾瑪的故事被拍成了電視電影《性控訴》,女星霍莉·亨特還憑諾瑪·麥考維這個角色,拿到了一座艾美獎。

1994年,諾瑪出版自傳《我就是簡·羅》,成為美國女權運動的一面旗幟。她還在家鄉達拉斯主理著一家墮胎診所,為尋求“選擇權”的女性提供幫助。

但事情後來的發展,令人瞠目結舌。

就在諾瑪所開的診所隔壁,一家名為“拯救行動”的公益組織入駐。那是全美最有影響力的反墮胎組織,負責人是一位名叫菲利普·賓漢的中年牧師。

這一行為被達拉斯當地的女權主義者視為挑釁,她們紛紛站出來在“拯救行動”的房子附近遊行抗議。

這些遊行又被當地的反墮胎主義者視為挑釁,他們也紛紛站了出來,在諾瑪的診所周圍遊行抗議。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這麼你來我往了一年多,大家都有一些審美疲勞。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諾瑪此時卻突然辭去了墮胎診所的工作,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她加入了“拯救行動”,隨同賓漢等人出席各種公開活動,以親身經歷宣講墮胎的種種壞處(儘管她本人其實從未墮過胎),甚至委託律師重新打起了官司,希望最高法院能夠推翻1973年的審判結果,重新宣佈墮胎為非法。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諾瑪·麥考維參與反墮胎運動)

就這樣,諾瑪·麥考維由女權組織代言人,搖身一變成了反墮胎運動的旗幟人物。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據諾瑪自己說,是賓漢牧師的宗教大愛感悟了她,讓她重新回到了神的懷抱中。

諾瑪的“突然叛變”給了反墮胎運動極大計程車氣鼓舞,美國輿論場一轉攻勢:一位開啟了美國墮胎權法案的女性,一位女權鬥士感受到了神的愛,棄暗投明,迴歸了信仰的陣營,這為宗教保守人士繼續推行反墮胎運動提供了信心與理據。

但事實上,如果說諾瑪是受了“神的召喚”,那這個神,大概名為 Dollar 。

根據諾瑪去世後公佈的紀錄片,她之所以轉變陣營成為反墮胎運動的旗手,就是為了錢!

“我拿教會的錢,他們讓我出鏡,安排我說那些話。他們要我說什麼,我就說什麼。我說得可好呢,我是個好演員。”諾瑪如是說。

諾瑪·麥考維歷年來的納稅報表顯示,她從各種反墮胎組織收到的以“禮金”為名的各類報酬,總計為45。6911萬美元。換句話說,真的就是全為了錢。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3

美國的反墮胎運動為什麼如此捨得下血本——運作法律,威脅醫生,策反對手?真就為了“神聖”的教義?

的確,不難發現,走在反墮胎運動第一線的,多是宗教人士;而反墮胎運動的倡導者也多數把人類的胎兒(在大多數情況下指人類胚胎)已經是一個人,因此有生命權這點,認作是符合宗教理念的。

但要知道,在聖經中並沒有明確的福音說多大的胎兒已經是一個人,更沒有福音講明不可以墮胎。

反墮胎宗教人士最大的理據是在歌羅西書1章16節裡,“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

反墮胎人士將這句話理解為“這裡所說的這一切,包括了胎兒的生命權”。

好傢伙,胎兒算人,那婦女算不算人,有沒有選擇權,他們倒不在意了。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其實,二戰結束後,美國大多數基督徒、天主教徒也並不關注墮胎權的爭議,有不少教會人士對於此事還持有很開放的態度。當時在美國宗教人士中間,流行一種叫作“實用主義道德觀”的東西,這要求教徒認同世俗文化,強調個人自由。根據當時的民調資料顯示,在信教人群中,大部分人對於是否允許墮胎無明確態度。

但正所謂“每次反動浪潮的背後,都有一場革命失敗的影子”,美國宗教界普遍轉向反墮胎,其原因還是在於政治。

1960年代美國如火如荼的民權運動,在社會領域取得一些進步的同時,也徹底激怒了美國的保守派。

尤其是宗教勢力產生了沉重的危機感,在他們看來,民權運動是要顛覆美國基督教的“傳統價值觀”遺產。於是,以福音派基督教徒為主幹的南方保守派人士紛紛拋棄了支援民權運動的民主黨,共和黨則接受了這部分遺產,兩黨選民基礎徹底顛倒。

而由於宗教的影響力在民權運動中大幅度下降,南方教會需要透過一些特殊的手段,維持教徒的身份認同。而想要維持一群人的認同感,一起反對某些事情無疑是最好的工具。

美國南方福音派教會在社群根植多年,其網路可以覆蓋到幾乎每一個家庭。而偏保守的福音派信眾對於教會的信任程度非常高,使得他們很容易接受教會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社群內,反抗大多數人的想法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在教會的宣傳與鼓動下,本身可能並不關心墮胎問題的教徒們開始轉向。如今,在南方福音派社群的群眾中,反對墮胎的比例幾乎達到了90%。

其實,當是否反墮胎成為是否是一個“好教徒”的標準時,信眾們普遍反墮胎也就不足為奇了。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熱播劇《小謝爾頓》與《生活大爆炸》中的謝爾頓媽媽就是一位虔誠的福音派教徒)

當政治環境的變化讓宗教勢力需要透過倡導反墮胎來聚集信眾,宗教環境也就發生了變化。而政治環境則再次隨著宗教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當南方福音派信眾普遍反對婦女自由墮胎,以這批人為基本盤的美國保守政治勢力也必然要依附這一立場。所以可以發現,推動反墮胎立法的州,如阿拉巴馬、路易斯安納、得克薩斯等,全部是共和黨執政的地盤。

美國保守政治勢力喜歡講“個體”,講“自由化”,他們平時嚷嚷:

公權力不能介入市場!

公權力不能禁止民眾的擁槍自由!

公權力不能劫富濟貧!

公權力不能強迫民眾戴口罩!

公權力不能管市場、槍支、富人、口罩,但同樣的一批人卻認為,公權力能管女性的子宮呢……

女人的子宮,是怎樣成為美國兩黨主戰場的?

而當一個朝不保夕的孕婦生下嬰兒,迫切需要政府幫助撫養孩子時,還是這些“保護胎兒生命”的政客反對給單身媽媽發放福利……

所以,什麼宗教理念、政治理論,都是扯淡,利益才是宗教與政治在反墮胎問題上結合的原因。教會為了維持信眾的身份認同,保守派為了維持南方基督教信眾對他們的支援,在反墮胎問題上他們不作他想,只能積極推進反墮胎運動。教會與政治保守勢力互相借力,也就互相綁架,構成了美國反墮胎運動的戰線。

此次得州透過的嚴厲反墮胎法案,其內容與“羅訴韋德案”的判例有明顯的衝突。要知道經過美國最高法院判決的案件如同憲法,所以本次得州的法案一定會被聯邦法院禁止執行。

那他們為啥還要幹?

就如當年兩名律師將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從而勝訴一樣,現在得州共和黨人的目的,也是在等法案被聯邦法院禁止執行之後,將聯邦法院的判決上訴到最高法院;再利用目前最高法院中保守派6:3多數席位的優勢,得到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判決,甚至直接推翻“羅訴韋德案”的判例。

雖然目前6個保守派大法官中,有2人對反墮胎運動沒有好感,另有一人對於改變之前的判例非常反感,所以想在短時間內推翻“羅訴韋德案”的可能不大,但如果長時間下去,又有誰能保證局面不會發生變化呢?一如我們前面說到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案例……

可嘆的是,美國社會的混亂局面,無休止的政治紛爭,最後卻是讓那些無辜的女性為之買單,不能不說是個悲劇。

參考資料

NBC:最高法院的判決將會撼動2022年的中期選舉

《紐約時報》:共和黨瘋狂攻擊的終點會在哪裡?

MSNBC:得州的新反墮胎法案有何特殊之處?

紐約時間:美國會倒退回1973嗎?

BBC:合法45年後 墮胎議題還在撕裂美國社會肌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