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閉關鎖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和明朝政府實行的嚴格限制對外交流活動的一項政策,其中包括對外國人來華商務活動的禁止和對中國人出國的禁止,而閉關鎖國的原因根本上是因為中國古代處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整個國民經濟都是閉塞的落後的,統治者不接納國外新鮮事物。

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閉關鎖國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最重要的封建王朝經濟自給自足,還有統治者出於維護政權穩定的需要,從而限制人民出海活動,當時明朝中期日本的倭寇侵擾東南沿海地區,在清朝中期一些西方殖民者也開始向東方擴張,清朝和明朝統治者敏銳地看到了這種趨勢,所以實行消極的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他們來華擴張。

中國統治者認為如果硬性隔絕人民和外界的聯絡,有利於封建政權的穩定,也有利於緩解國內的民族矛盾,當時滿清統治者和漢族之間矛盾非常尖銳,統治者認為如果採用閉關鎖國的辦法讓國內的漢人得不到外界的支援,那麼民族矛盾就會緩解,但是這個說法顯然得不到後來歷史學家認可。

關於閉關鎖國的原因這個問題後世歷史學家給出了很多種解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上幾個,其他包括統治者個人因素和人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當時國內自然經濟能勉強維持國家運轉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

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這一問題涉及到兩個時間,分別是明代和清代。閉關鎖國起源於明代的海禁政策,到明中期開始,閉關鎖國政策開始實行,正式形成和完全閉關的時間是清朝。清政府先是禁止海上貿易,隨後在限制貿易範圍時禁教,防止中國人和外國人來往。並且清政府曾明確規定兩處通商口岸僅供外國商船停靠,甚至到後來一道聖旨傳達到沿海各省,只允許虎門一處為外國商船停泊貿易點。這也標誌著閉關鎖國政策的正式實行。據史料考證在洪武四年朱元璋曾經頒佈敕令,說明要禁止與外邦往來。所以說閉關鎖國還是開始於明朝,正式形成的時間是清政府時期1757年。

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是封建經濟的自給自足性。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社會,其經濟模式就是自給自足式,與世界的經濟往來很少。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經說過,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與夷人互通有無。

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閉關政策最初的實施與清朝收復臺灣有關係。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臺灣的鄭經經常派兵騷擾沿海。當時清廷正忙於同北方的葛爾丹交戰,無暇顧及東南沿海,為了解除臺灣的威脅,清朝實施海禁政策,不允許任何人出海,這是閉關鎖國政策的起源。

閉關鎖國政策雖然起源於戰爭,但是其本質還是由封建經濟的屬性決定的。在封建時代,商品非常少,商業並不受重視,因此經濟的屬性是自給自足性。清朝實行海禁後,內地完全可以自產自銷,用不著同海外進行貿易。

在乾隆時期,清廷完全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西方商人在廣州虎門進行貿易往來,整個龐大的中國,只有一個通商口岸。閉關鎖國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失去了同世界交往的機會,逐漸落後於世界。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有多重考慮,清朝是滿人統治漢人,這種統治結構激起了很多漢人的反抗,而當時的南洋各地有很多的中華移民,清朝實現閉關鎖國政策的一重考慮就是要隔斷國內反清勢力與國外反清勢力的聯絡。雖然清廷有著這樣的考慮,但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還是因為封建經濟的自給自足性,並不是因為戰爭。

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有關閉關鎖國政策,有利也有弊。一方面,閉關鎖國可以保證沿海一些地區的穩定與安全,側面上也是維護了國家的安全的,同時也限制了國外殖民勢力的侵略行為,有自衛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長期的閉關鎖國,使得一個國家長期與外界斷絕聯絡,在科學技術、先進文化、技術思想等多方面都逐漸處於落後狀態。再者,限制貿易的閉關鎖國,也會阻礙國家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影響社會生產力。

一個明智的國家,不能信守閉關鎖國政策。而是應該在維護自身穩定與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地融入到世界當中,只有在與外國的交流和學習下,才能保證自身的穩定性,促進更加長久穩定的發展。

相關文章